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放牛村不忘朱镕基 想送苹果表寸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8:03 兰州晨报

  十年前,朱镕基视察天水时欣然题词指点脱贫路

  十年后,放牛村依靠林果业成功致富感谢引路人

  放牛村不忘朱镕基想送苹果表寸心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天水放牛村开始走靠果品种植发家致富的路子,并有了初步成效。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视察该村时,对其致富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欣然题词“今日天水黄土峪,明朝陇右江南绿”,同时题写了“放牛村”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10年来,放牛村村民们时刻惦记着朱镕基同志的嘱托和期望。今年苹果丰收时节,富起来的放牛村人说出了在心底埋藏了很久的一个愿望:让朱镕基同志尝一尝他们种植的苹果。

  昔日放牛村黄土一片

  从秦州区藉口镇向西行5公里,有一个依河而建的村子叫放牛村,该村距天水市区50多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生态恶劣,土地贫瘠,全村百十户村民吃尽了苦头。据一名村民讲,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以木柴为燃料,烧火做饭,由于采伐无度,村里山坡上远远望去,似无毛锦鸡,光秃秃的一片荒凉。没有了植被的覆盖,这里的山坡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据前任村支书刘保卫讲,往远了不说,就说10年前放牛村人的生活,那和现在就有着天壤之别。因为该村十梁九沟,土地零散贫瘠,无论是去田间播种还是收获,村民为此都要付出比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村民好几倍的代价。村里有架子车的人家在当时已经算是不错了。然而,在当时那种生活条件下,总共百余户人的村子虽然户均一亩果园,但由于品种少、质量劣、规格小、管理粗放,果品收入只占村民总收入的10%。因此,主要以种粮为生的放牛村人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

  满目苍翠旧貌换新颜

  10月29日,当记者来到这个现在已被称做秦州区西部川区果品重要产销地时,如同进入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路边、渠边、堤边、沟边,全是杨树、桐树和槐树,山上果园连片。走进村子,迎面遇上几名刚刚采摘完苹果的村民,他们一脸喜悦,精神饱满。现任村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1994年以来,放牛村人一直探询自己的脱贫之路,在有关部门的帮扶下,他们组织群众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建园、优质高效的原则,一次性新建脱毒优质果园500亩,并配套了通往果园的16公里村路,新建提灌工程,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起了果园。

  1996年6月2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视察放牛村时,对该村山地建园、帮助群众增加收入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欣然提笔写下“今日天水黄土峪,明朝陇右江南绿”的题词和“放牛村”三个大字。朱镕基意味深长地对全体村民讲:“老乡们,刚才看了你们的果树,我心里非常高兴,你们的路子走对了!”同时,朱镕基出谋划策,给老乡们讲了许多致富的办法。

  想让朱镕基尝尝苹果

  在朱镕基视察过后,放牛村人不负重托,开始放开手脚大力发展林果业,色鲜、味美的果品使全村群众收入逐年递增。通过10年的辛勤劳动,蓬勃发展起来的林果业不但使放牛村人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而且还让昔日的黄土坡披上了绿装,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

  现任村支书王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放牛村人之所以能鼓足干劲,拼命向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当时对村上发展思路的肯定。朱镕基当年的那番话,让很多心里没底的村民放下思想包袱和顾虑,因此有了现在绿树成荫的放牛村。现如今,放牛村果园面积达1000亩,2006年果品产量达650吨,果品收入21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由10年前的不足500元提高到现在的2170元,其中果品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

  王支书说,今年苹果丰收时,村民们一致有个想法:让党中央领导人和朱镕基同志尝一尝他们精心培育的苹果。同时,他们还想通过本报向朱镕基同志表达全体村民的一个心声:“昔日的黄土峪现在已被江南绿所取代,您当年对放牛村的期望现在已变成现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