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务机制警务室模式因地制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8:24 法制日报

  关注农村警务室·模式篇

  本报记者 李光明

  安徽省一些地方在探索农村警务室建设中,推出了一些组成形式多样的农村警务室。殊途同归,这些警务室都成为了农村治安的前沿防线,服务群众,维护治安,有效地扭转

和改善了当地农村的治安形势。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治安特点,推行农村警务战略,防止搞“一刀切”,安徽创出的一些农村警务室模式,有探路者的启发。

  主簿镇的“合成型机制”———服务型为主合力防治

  治安形态:主簿镇派出所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派出所,辖1镇3乡,国土面积310平方公里,东西长55公里,常住人口才3.2万。境内山高岭大,地广人稀。只有民警7人,警力不足、装备落后、经费保障困难。一些村组距离派出所路途遥远,给民警执法执勤和管理服务带来较大困难。通过寻找解决办法,在距离派出所较远的乡村设立警务室,可以部分解决撤并派出所后产生的一些不利因素。鉴于警力严重不足,主簿设计让乡政法委、司法所人员进入警务室,合署办公,把行政调解、公安调解和司法调解融合起来,使有限的警力能从无休止的纠纷调解工作中跳出来。

  模式特征:利用撤区并乡后原有乡镇的硬件设立农村警务室。一名民警进驻,乡党委政法委和司法所也安排人员进入警务室合署办公。警务室建立以后,办公人员按照各自职能,将行政调解、公安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乡内发生的民间纠纷,首先由乡党委政法委指派有关村治保会主持调解,调解不成的再由司法所介入调解,其中调解不成功的再交由驻乡民警受理后依法处理,民事部分则一律由司法所代理,双方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从而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民间纠纷受理、调解程序。这种运作模式付诸实施后,真正需要公安机关受理的纠纷大为减少。驻乡警务室的设立,也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派出所撤并带来的老百姓办事方便程度下降、处警的路途时间增加、成本加大等不利因素,避免了未设派出所的乡镇成为治安乱点、死角。

  亮点:通过建设“合成型”警务室,催生内力,巧借外力,为解决农村派出所警力不足这道难题趟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使有限的警力能从无休止的纠纷调解工作中跳出来,在中、西部欠发达的山区农村警务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落儿岭的“进攻型机制”———借助“民力”延伸“警力”

  治安形态:该地地理环境独特,有长达30公里的公路沿线、崎岖陡峭的山路、错综复杂的省道乡道,犯罪嫌疑人作案后能迅速逃窜,而且,落儿岭乡镇企业较发达。全年发生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80%以上与企业及公路沿线居民户有关。派出所认为,独特地理环境和交通便利,外地人报警时无法确定方位、发案时贻误战机、求助时耽误时间等实际问题,易出现防控真空;企业劳资纠纷等容易诱发案件。警力不足,要依靠当地群众,加强防控和信息传递,适合建立进攻型的打击机制。

  模式特征:按行政村、主干道划为“四横一竖”8个治安警务区。根据辖区内企业、学校分布、地理条件、交通要道等情况,建立了以企业治安办、村治保会、公路沿线商店为网点的治安防控网络,设立了36个治安网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治安网点有针对性在公路沿线特别是地形复杂的叉路口附近,选择了20个有固定电话的商店,将所有店主的姓名、联系电话汇编成卡,在道路崎岖、地形复杂、荒凉的路段设立图示标牌用做报警时的定位坐标,实现精确定位、精确出警、精确打击。平时这些商店成为增强警民联系,发布警情和情况通报的桥梁,发案时则成为互通警情,提供情报信息的“瞭望哨”。在侦破案件抓现行方面,治安网点充当主力。

  亮点:着重突出“人防”、“物防”,用细致、科学的“人防”工作去弥补“技防”的不足,克服农村由于经费、地理环境、技术条件等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对劳资纠纷、企地矛盾,便于及时发现、提前介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借助“民力”延伸“警力”无限。

  楚村镇的“防守型机制”———民警“治安中心户长”村民三层网络

  治安形态:楚村镇地处蒙城和淮南凤台两县交界,常住人口9.1万,26个行政村,省道203线穿境而过,历来社会治安复杂。由于绝大多数青壮男女村民长期外出打工,留守的老弱妇孺难担打更护村之任,那种靠义务工调节的群防群治机制不复存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治安联防费,基层治保组织失去人力、财力保障,村级治安巡逻队自动解散;公安派出所仅有10名民警,警力、经费严重不足,装备落后,社会治安曾一度急剧反弹。线长面广警力少,常常出现东边巡逻、西边发案的尴尬状况。治安不稳,民心不安。

  模式特征:突出治安中心户长为主体的防范作用,构建了以派出所为龙头,以警务责任区为双翼,以村级治保为依托,以治安中心户长为骨干的金字塔型防范体系。派出所负责对中心户长的业务指导、培训;责任区民警负责对片区内几个村治保会、中心户长工作的监督、指导、帮助;村治保会负责对中心户长的管理,组织实施本村具体的治安工作;以自然庄为基础,以群众自愿结合为前提,按照村民之间亲情关系、邻里关系和经济关系,10至15户民主推选出一名户长。户长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群防群治的防范合力。

  亮点:群众按照村民之间亲情关系、邻里关系和经济关系自愿结合。中心户长不付工资,不计报酬,只是通过“以奖代补”的措施给予必要奖励。主要是大力营造“户长光荣”的社会氛围,靠政治上的“荣誉感”调动其积极性,靠个人的“权威性”发挥其能动性,靠自我价值上的“成就感”激发其热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