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道德银行”遭遇“高龄化”(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8:33 新华网

   民间自生自发的公共服务传统还有待加强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田毅鹏分析了“道德银行”遭遇困境的深层次原因。他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极其正常的,这说明我国在民间公共服务的构建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道德银行”之所以成了年轻人遗忘的角落,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兴奋点并不在这上面,他们仍被框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单位体制的变革中,他们被众多事纠缠着,一旦发生时间或其它方面

的冲突,总是单位事情排在第一位的,因此对这种民间自生自发的服务体系,就会表现出冷落的一面。另外,“道德银行”中年轻人少而又少,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缺少公共服务的传统,为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方面有待强化。

  也有专家指出,西方许多国家,都推行“义工制”,在保险和贷款方面都有优惠政策,而我国对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没有任何的激励机制。这也是造成“道德银行”遭冷遇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

  为让“道德银行”走出困局,而不是昙花一现。田毅鹏建议,“道德银行”应多渠道,多种方式,比如与各单位联动,设立一定的激励措施等,把年轻人吸引过来。

  为此,长春市朝阳区精神文明办罗主任表示,为了让“道德银行”重新焕发生机,除了要在管理上加强外,今年“道德银行”还将从吸引储户上下功夫。首先是要吸引青年人加入,这样才能使“道德银行”充满活力。其次是要身体健康,并且明确能为居民做什么,最好是能有一技之长。

  “今年‘道德银行’还要制作出5000张终身受益卡,只要达到为他人服务800小时,就可以成为‘道德银行’终身享受免费服务的储户,力争使‘道德银行’储户达到每个社区人数的15%。还要让储户服务项目转型,家教、请律师为居民讲解法律知识、为社区孩子做培训等都将成为‘道德银行’开展的业务,但这些都需要年轻人的大力支持。” 罗主任说。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