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什么行风评议我们总是落后 ——市公交企业诚邀人大代表、政府部门三方恳谈录本报记者 郭泉真 陶 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9:01 解放日报

  

为什么行风评议我们总是落后——市公交企业诚邀人大代表、政府部门三方恳谈录本报记者
从下周起,乘坐49路、71路、隧道四线等43条公交线路的空调车并在规定范围内换乘,乘客将得到0.5元的优惠让利。目前相关公交车已完成了POS收费机的硬件改造任务。 陈焕联 摄王力群坐不住了。

  前年全市行风评议,公交倒数第三;去年全市行风评议,公交倒数第二;今年第一次初评,公交倒数第一。眼下,眼看就要第二次定评了,这位坐拥沪上75%公交车辆的巴士集

团总经理有话要说。

  请来人大代表,请来政府部门,诚诚恳恳坐下,实实在在商讨:怎样在确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更加努力去营造城市公交为市民服务的和谐……

  说说我们的心里话

  蒋珍珍(市人大代表):我想先以一个市民的身份,对公交企业这次主动的邀请表示敬意。首先要肯定,上海公交这几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车辆装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十年变化巨大,但市民对公交服务还是不满意,这也是客观事实。在来之前,我收集了一些百姓反映。不过,手上这份你们提供的材料,集中归纳了3个月来在公交族网站上的网友批评。我看了一下,有反映车容车况问题的,比如“浦东巴士216路的车况很差,可以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来形容”;有反映司售人员服务质量问题的,比如“个别司机素质差,经常有赖站、过站不停以及吸烟、打手机的情况”;有反映线路走向问题的,比如“115路和515路两条线路完全重叠,可否考虑整合”;有反映车辆行驶间隔及调度问题和车费问题的……大体上,还比较充分全面。

  王力群(上海巴士集团总经理):谢谢!我也真诚希望我们这次谈话开诚布公。老百姓不会无缘无故来找茬,我们有些问题也确实比较突出。像网民这次意见比较集中的一些线路,反映有的司机经常慢慢地摇车,乘客像乘小舢板;有的司机开车不专心,边开车边打手机,还经常是长谈;有的司机行车过程中不开空调,等等。

  王秀宝(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长):这些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声。这些年城市公共交通的改革发展确实很快,一辆辆公交车确实漂亮、先进起来,但老百姓还是不太满意。

  王力群:我们广大的驾驶员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中有些也以网民的身份在这个网站上登录发言。我今天请大家来,就想代表他们,说说我们公交员工们的心里话。服务态度不能尽如人意,肯定是我们的管理存在问题,但这其中也真的有一些客观原因,真的有一些苦衷。

  收入低是一个关键

  王力群:简单说,我们面对着三大现实问题。第一是成本的快速上升,主要是劳动力成本、油价和车价。目前燃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从2002年的13%提高到25%,虽然市财政对公交进行部分补贴,但企业还是增加了一大块成本。电车的电力成本也在增加,且没有补贴。另外,随着对车辆排放要求的逐步提高,公交的购车成本也明显增加,如一台欧Ⅲ排放发动机就要比欧Ⅱ发动机增加6万元。第二个现实问题,是沉重的历史包袱。公交改革10年来,虽然劳动生产率有大幅度提高,公交员工与车辆数目的“人车比”也从10年前的约8.4:1减少到今天的4.25:1。但目前光我们巴士集团下属6家公交,就仍有5755名离岗人员,以每人每年1.5万元计,一年企业就要负担8600多万元;即便是每年在分流,巴士集团的公交版块仍有3万多职工,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工资,集团每年就要支出4000万元,而职工工资增长不快,又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所以有些职工说,如果给我们空姐的收入,我们也能提供航空式的优质服务,当然这是牢骚话,但客观上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公交的“窘迫”。还有车辆折旧,1996年公交改革前是按14年计,现调整为8年折旧,公司每年光为此承担的报废损益就达几千万元。第三个现实问题,就是用工制度。到目前为止,公交是上海唯一不向外地开放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我们6家公交3.5万职工全部是“铁饭碗”,虽然这几年自然退休人数在减少,但“劳力”还是有富余,因此新人进不来;老职工的思想观念相对旧、服务跟不上,这也正是社会对公交意见比较集中的方面。

  蒋珍珍: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又存在现实需求。现在70%以上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都是公交车在承担,而且在10年之内,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流通途径也许还不会是轨道交通,而仍然是公交车。公交的服务质量关系着千家万户每一天出行的“幸福指数”,公交的行风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文明形象。

  王力群:行风评议,客观上公交也有点“吃亏”。比如,公交行业不像煤气、自来水行业,一次接入就可正常使用,尽管老百姓天天要用水,用气,但具体到和他们的服务人员打交道,一个月或许只有一两次。而公交是每天重复接触,乘客一天平均就要接触公交2至4次,哪怕一趟受气,对这个行业就有了看法,一个月中哪怕有一次不满意就会在测评中有所体现。另外,公交行业受外部影响较大,比如遇上交通堵塞,有时是道路不够宽敞的问题,但乘客也往往把矛头指向公交驾驶员。还有,全上海的公交企业实际上有四五十家,不像其他公用事业窗口单位的整合度那么高,一些小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整个行业都会受到连累。当然,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王秀宝:从客观上看,影响评议打分中的很多问题靠公交企业也许解决不了,但是企业应该做好能做好的事,譬如开车安全、停站文明、不拉客、不赖站等。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从内部讲,公交司售人员在现在的环境下,要求有相当高的服务质量难度是高的。公交职工确实很辛苦,劳动强度大,连续8小时工作,不仅开车,服务也全要照顾到。公交驾驶员的收入却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蒋珍珍:我也了解到一些这样的意见。比如目前公交行业的模式是自负盈亏,却因为行业的公益性而不能主宰票价的涨跌,几年下来,车子是越买越好,劳动力成本是越来越高,油价又总是要涨的,而票价营收却是固定不变的。说到底,收入低是公交行业服务水平难以提升的关键。

  我们正在努力“爬坡”

  王力群:但是我们并不主张提高票价。调价会严重影响上海目前的交通结构,会让市民放弃公共交通转而使用自行车、助动车。我们的努力方向是通过结构的调整来解决。比如现在巴士集团的空调车比例在73%左右,空调车的经营情况基本是盈利的,亏损主要在普通车,可以通过增加空调车、减少普通车来调节票价收入。

  蒋珍珍:像公交这样的公益性行业,政府能不能给予行业性补贴?

  王秀宝:政府对公交的定位是,行业公益性,企业市场化。引入市场机制,有竞争毕竟比独家垄断好。事实证明,1996年以来的竞争对提高企业意识、促进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都有明显的效果,这些都是10年坚持改革带来的成效。政府也不是一分钱都不补贴,只是坚持补发展不补亏损、补项目不补经营。比如说现在公交企业买车,要七八十万一台,政府就有补贴。我们的预算是,从2005年到2008年,对公交要有8个亿的补贴。油价在3—4元之间时,企业和政府各承担一半;油价超出4元,4元以上部分由财政补贴,今年财政补贴已近2个亿。这些都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去年46号文关于公交优先的要求精神,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系列标志之一。

  王力群:我们也倾向于“不走回头路”。1996年上海公交约有8000辆车、500多条线路,目前已发展到16000辆车、960多条线路,增长了近1倍;1996年公交都是低动力的国产车,现在基本以进口底盘的柴油车为主,最近3年巴士集团在困难的情况下投资了19个亿来购买新车,现在集团50%的公交车都是高等级的车辆,这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外观好看了,环保水平提高了,平均营运车速从以前的每小时14公里提高到16—17公里,平均故障率下降了75%左右。还有,一卡通、时刻查询、GPS智能化调度、电子站牌等等……所有这些,如果没有10年改革,没有坚持市场化,是无法想像的。现在也确实存在争议,目前投资公交的大部分是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是否应该进入公交领域存在两种不同意见。我们的看法是,只要政府在行业公益性上能体现一定的政策支持,公交企业的市场化是可以做到的,也只有市场化才能让公交行业的服务真正走向高质量。现在的问题是,还需要一些时间,让我们把这条路走顺、走好,走出效益,走出服务百姓的满意来。

  蒋珍珍:我也赞同这一点,对于公交的补贴,还是应该科学地“补”,不能回到以前“补亏损”的老路上。另外我还想说一点,我们在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上也还是有空间的。比如,浦东世纪大道上有一条观光车道,平时只允许特种车辆通行,能否考虑让公交车进去?我看一些热心网民的设想也很好,比如建议公交的站点设置尽量与各轨道交通站点靠近,今后公交与轨道交通换乘也可以有优惠;比如公交公司可根据轨道交通的走向,适当调整一些没有竞争力的线路,以免造成资源浪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部分线路增加夜宵车和延长末班车的时间,一方面可以方便上夜班的乘客,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打击黑车,把应该公交赚的钱赚回来。

  王力群:我们现在正推出43条公交线路空调车换乘优惠,以后还有轨道交通与公交车间换乘享受票价优惠等,都是向提供更好服务的目标努力。我希望有更多的市民直接上我们的www.84000.com.cn网站,直接反映你们的心声,我们保证做到3个工作日内必有回复。我们这个公益性行业,正在市场化的大路上“爬坡”。我想,今天就当着人大代表与政府部门的面这样表一个态———该我们做的我们一定会努力去解决,也吁请社会和市民对公交行业更多一些了解,更多一些支持。如果今天的谈话能达到一些这样的效果,那是我们全体公交员工的心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