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天才迷失在转型路上让人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9:05 上海青年报

  毕诗成

  湖北23岁的青年周剑造就了一个传奇。2001年考上了武汉大学,但随后由于痴迷网络多次旷课而被退学。复读后又考回武大,但随后“屡教不改”再次被退学。回家几个月后,他又参加高考,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华中科大读到大三时由于学分不够又被退学。接着他第四次参加高考,今年9月份考回了华中科技大学。这种独特的经历,在中国的大学生里

恐怕找不出第二人。(11月2日《广州日报》)面对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能四次考进,无疑有他的过人之处;但始终在大学里找不准定位而三次被退学,无疑有他适应性缺乏的缺陷。但我们发现很难给周剑贴上一个“好”与“坏”的标签,因为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说,他很可能只是一个极端化表现的个案,在他的背后,是更大更多的在高中向大学转型中迷失的群体。

  曾几何时,我们批评高中的应试教育培养了太多的“考试机器”;又曾几何时,我们批评大学里散漫的“放羊”教育造就了低能的大学毕业生。但周剑的出现提示我们,两个阶段的教育无法割裂开来谈论,在两者之间,还有一个现实的大问题:大学生不是一个整体概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当事的学生如何实现转型?

  大学生基本都是成年人,都应该有自控能力,23岁的周剑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话没错。但问题是,从此前的教育来看,这种自立的精神缺乏存在的土壤,需要更小心地呵护。目前的高中教育如同“策马”,高考指挥棒指引着学生拼命地学习、考试,但穿过“独木桥”之后,大学马上富有了“人文精神”,讲自立、自主,讲“独立意识”,管理上如同“放羊”一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未来的学习概念的核心是“终身学习”。但就目前中国来看,大家的学习仍然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小学靠成绩定择校费,中学看成绩上重点,在激烈的毕业竞争之下,当下的大学也具有了太多应试的功利身影,全社会“被动学习”“不会学习”的现状才是周剑四进三退的大环境。周剑的问题很极端,但出现类似问题的绝对不是他一个。从高中向大学生活的转型,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转型改革的阵痛,需要社会合力的克服。虽然我们无法把周剑的悲剧完全推给某个人但体制性的问题,但即便是策马的高中、放羊的大学、悲剧的个人、旁观的舆论,大家都还有努力的空间。期待已经四进三退的周剑,能在挫折与呵护下建立健全的自我救赎能力,莫要让“四进三退”的所谓传奇继续“传”下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