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粤“引智”主体由政府转至民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9:23 南方日报

  广东海外专家70%来自港澳台,85%分布在外企

  粤“引智”主体由政府转至民间

  20多年来,广东“引进智力”成效如何?“外脑”在粤如何为广东发展服务?广东独特的吸引魅力又在哪里?数字显示,去年我省聘请国(境)外专家总数为16.7万人次,而全

国总数为48.8万人次。昨日,省人事厅副厅长何锦胜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引智”数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近几年,广东每年引进海外专家的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1/3。

  地缘与经济优势

  受到洋专家青睐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口岸。1983年,广东成立了外国专家局,“引智”工作被摆到了重要位置。20多年来,众多海外专家选择了在广东“释放能量”,甚至扎根落户。

  根据国家外专局和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统计,2004年和2005年广东省聘请国(境)外专家总数分别为16.6万和16.7万人次,全国分别为45.5万和48.8万人次。广东每年的“引智”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1/3。此外,广东向国家外专局申请并被批准执行的项目共有1520多项,负责项目实施的专家达到了2692人,获得国家无偿支持和低息贷款1.67亿元。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人才的国际化,广东的发展当然少不了人才与国际的接轨,”何锦胜介绍,“之所以有这么多海外专家选择广东,主要的优势有两个:地缘和经济。”

  一个数字充分说明了广东的地缘优势。目前,我省引进的海外专家中,港澳台专家约占总数的70%。广东毗邻港澳,也吸引了大量的台资来粤投资。有些港澳专家当天就可在粤港澳间往返,这是广东得天独厚的条件。

  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成为吸引海外专家的魅力所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广东,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经济秩序都为海外专家提供了用武之地,他们多数认为广东能够为自己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科研平台,有利于能力的发挥。

  “引智”主体变成企业

  “引智”形式灵活多样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直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因此在引进海外专家方面也多依循市场规律进行。何锦胜介绍,经过2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省引进海外智力的成本已经由依靠政府逐步转向由民间、社会承担,从刚开始基本由政府出资聘请,到现在成为企业的自主行为。目前,我省引进的海外专家分布在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占85%,国企、民企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占7%,教育系统占8%。

  也正是从市场出发,广东创造出了灵活多样的“引智”形式,包括“技术承包”、“技术入股”、“联合攻关、成果共享”、“合作生产、技术负责”、“利用贸易引进国外智力”、“聘请专家进行行业咨询指导”等。这些形式的共同特点是把引进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受聘专家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使专家从“客人”变成了“主人”,有效地促使专家的智力优势向我方转化。

  物质吸引是一方面,有时候海外专家们更加看重精神上的肯定。从1992年开始,我省设立了两年表彰一次的“南粤友谊奖”,先后表彰了152名表现突出的外国专家,起到了较好的激励和推动作用。据了解,该奖项是在全国最早设立的专门对外国专家进行奖励的地方性奖项之一。很多外国专家表示,这对他们是肯定也是鼓舞,增强了继续在广东工作的信心。

  另外,有关方面还为在广东工作的海外专家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组织编写了《外国专家在粤工作指南》,免费发放给聘请海外专家的单位以及来粤工作的海外专家。

  海外专家释放“能量”

  广东经济受益良多

  众多海外专家释放的“能量”也是巨大的。例如,广东风华高新科技集团将“引智”和引资同步进行,不仅实现了资本和业绩的快速增长,还克服了众多技术难题,用廉价金属代替了昂贵金属作为产品的电极,使得成本一下子降低了三成。

  再比如“珠江钢琴”这一目前行内人士极为熟悉的品牌,当初只是一家固定资产不到3万元的小作坊。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向海外进军的时候,技术和工艺难题一度造成他们极大的困扰。怎么办?唯有“引智”!

  一位爱尔兰裔的老人是“珠江钢琴”第一个引进的外国专家,10多年前他说过:“我到中国来,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有潜质的中国钢琴事业能得到迅速发展。”如今,“珠江钢琴”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琴制造商,而这位老专家却已经去世。在老人离世的前2年,78岁的他还到广州看望“珠江钢琴”。

  不仅企业如此,我省农业也从海外专家那里受益良多。“稻鸭共作”技术得益于此,“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也是得益于此。尤其是后者,使得广东农民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此项技术目前已在全省普遍推广。

  加强联合执法

  杜绝南郭先生

  但是,当前社会上,外国专家中混进了“装家”,真假虚实难辨。对此,何锦胜谈到,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的部分外籍和港澳台地区的技术、管理人员层次不高,以及部分学校聘请的外籍语言类教师层次不高造成的。

  对于前者,目前外资企业中一般的外籍人员是在劳动部门领取劳动就业证,管理起来相对较难。对于后者,由于近几年国内学校聘请的外教日益增多,许多学校、培训机构违规聘请,因而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何锦胜表示,目前省人事厅准备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联合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

  何锦胜强调,一直以来,广东对于外国专家都本着规范管理、谨慎引进的态度,今后也需要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进来的专家到底有多少作用,通过何种方式得到的,进来之后如何管理,不行的又如何处理等等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分清。”

  顺应省情引进专家

  适时培育高端人才

  广东引进海外专家的数量是全国最多的,但高层次的专家数量没有北京、上海多。对此,何锦胜表示,引进的专家一定要契合广东发展的需要,要抓住重点,抓实效,不能盲目引进,也不能单纯为了比较而引进,这方面尤其重要。当然,广东也不能忽视高端人才市场的建立与培育,目前广东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准备建立这样的市场。

  何锦胜告诉记者,省委和省政府对于引进海外专家的工作非常重视,省委书记张德江和省长黄华华都作了具体的批示。可以说,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加强引进海外专家工作的决策,扩大引进的主体,对于广东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下一步,广东吸引海外专家的政策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本报记者徐林

  相关新闻

  全球智力纷至深圳

  20年引进“外脑”27万

  本报讯不久前刚在深圳成立的某航空公司负责人,日前列出了一份独特的花名册:“120余名员工中,近一半是留学回国人员和外国专家。”相似的人才结构,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同样醒目——成立3年来先后引进海外人才100多位,目前全院教师队伍中有85%为留学回国人员,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两个百分之百的研究生院:师资队伍百分之百博士化、主要学科教学百分之百英语化。

  深圳市人事局统计则表明,从1985年至今,全市累计引进海外专家超过27万人次,留学回国人员超过9200人。深圳这座仅仅走过26个年头的城市,如同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成为吸引海外人才“栖息”、全球智力纷至的新高地。

  深圳市人事局局长王敏介绍,根据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深圳高度重视海外引智与人才战略,将其纳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谋划推进。留学回国人员从无到有、外国专家由少到多、“海归经济”由弱变强、“外脑”作用日益凸显,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平均每年引进海外专家约3.6万人次,仅2005年来深工作的就超过7万人次,常驻一年以上的近万人,位居广东省首位。其中,四成以上担任高管,近三成担任高级技术人员,超过两成担任单位负责人,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德克·托马斯等9人先后获“国家友谊奖”,另有21位专家荣获广东省“南粤友谊奖”。

  申桥

  名词解释

  国家友谊奖

  一年一度的“国家友谊奖”是我国政府为表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是国家授予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自1991年以来,国家外国专家局代表中国政府,已向来自50多个国家的850位外国专家颁发了“友谊奖”。

  南粤友谊奖

  于199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每两年举办一次,由广东省外国专家局颁发,旨在表彰在广东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友好合作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

  图:

  引进的海外专家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图为外国专家在替南航升级系统。梁文祥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