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都市女性为何“早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9:24 南方日报

  情感热话

  文/凌波

  按照有关规定:“男25周岁以上,女23周岁以上初婚登记为晚婚。”

  对写字楼白领丽人来说,她们想不晚婚似乎是不可能的。大学毕业的正常年龄是22-23岁,研究生毕业更晚,所以,她们注定要晚婚。

  不过,这里说的只是特定意义上的晚婚,实际上,由于她们还没有开始工作或者是刚刚开始工作,没有真正接触到社会,所以社会年龄还是处于“低龄”状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她们还应该算是“早婚”。

  现象

  大一女生被催早定情

  一进大学就制定“恋爱计划”,这是时下一些大学生的流行做法,而这也得到不少父母的默许。他们对孩子“谈朋友”的态度,从高中时代的强烈制止变成了热烈鼓励,有些家长还催促甚至强迫孩子早日“确定下来”。

  在广州一所高校读大一的外地新生小王,最近比较烦。因为自从进大学后,妈妈就开始催着她找对象。“读高中的时候还警告我不许和男同学多交往,现在却完全反过来了,三天两头打电话来,让我抓紧找朋友。”小王皱着眉头说,十一长假回家,妈妈还一本正经地为她拟了一份恋爱计划,“妈妈说,大一大二瞄准了对象,大三大四就要确定了,最好毕业前能见家长!”王妈妈之所以这样做,是担心女儿日后“没有着落”。

  像小王妈妈一样,在大学里解决问题成了不少家长在孩子入学时下的一道“军令状”。

  “也到了这个年龄了,与其管头管脚的,不如积极地鼓励他们,要找对象,就要认真地找,然后早点定下来。”一位家长说。“听说现在很多白领挤爆相亲会,与其到时候发愁,还不如早作准备,我和几个家长常在一起交流,大家都觉得,孩子读大学时确定恋爱关系,我们也早省心。”

  70年代人给“80后”做伴娘

  尽管中国人的平均初婚年龄并没有明显的延后,平均数仍然是女性22-23岁,男性25岁左右,但其中占大多数的是农村人口。而最新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进行的调查表明,平均结婚年龄男性为29.2岁、女性为27.1岁,广州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万向东教授指出,目前广东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向下挤压”,即年龄大的男性找年龄小的女性,男女的年龄差距往往10年甚至更大,“男晚婚女早婚”的现象可能增多。

  国庆前,27岁的刘丽娜坐在办公桌前喝着咖啡,一位同事走了过来,悄悄地塞给她一封请柬:“丽娜,国庆节来喝我的喜酒。”丽娜心里一愣:“不会吧,你这么快就结婚啦?”给她送请柬的这位同事来单位才1年,比刘丽娜小3岁,这能让丽娜不吃惊吗?

  让刘丽娜更加郁闷的是,这几天,她接连收到4位朋友、同事的结婚请柬,其中3位还是“80后”的弟弟妹妹。而一位关系不错的小妹,居然还让她当伴娘。“这不成心想气我吗?”为这,她成了办公室的“笑柄”。可是说归说,笑归笑,婚姻这事儿是急不得的,哪能说定就定啊。“我也很纳闷,我们单位十几个单身汉呢,可是结婚的大多是‘80后’的小弟弟小妹妹,相反,我们这些70年代的人倒还不急不慢,这也太不合常理了。”刘丽娜认为,这些“80后”们已经进入“抢婚”大潮了。

  “早婚”女性的共识

  在婚姻登记部门排队领取《结婚证》的男男女女中,一下子多了许多带着稚气的面孔,刚刚20出头的年轻人,纷纷步入了婚姻生活,越来越多的都市新女性萌生了“先婚姻、再事业”的念头。

  去年6月份从外贸学院毕业,目前供职于一家日资企业的英子说:“如今都市女孩想早点结婚,这也许是一个集体共识。来自社会竞争、自我选择的诸多压力,令年轻女性同时要面对事业和家庭两大问题。”所以,工作刚好1年,英子就嫁为人妻了,丈夫是她大学的学长。用英子的话说,早点结婚是他们小夫妻“曲线创业路线”的序曲……曾几何时,OfficeLady成了“工作狂”、“独身主义者”的代名词,可现在她们却要一手颠覆这一形象。

  “这算是一种回归吧。”有专家这样阐释,“比较起前几年,大家对家庭的态度越加重视了。”

  尽管早嫁成了许多都市女性的共识,但她们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即结婚年龄可以提前,生育年龄依旧推后。

  “早结婚可以寻求家庭生活和事业发展的稳定,如果多了个孩子,平衡似乎又要被打破了。”在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供职的董莺道出了早婚晚育者的心声。“大家工作都很忙,而且正是努力的时候;结婚是互相支撑,这个时候,家庭会给自己的人生路加分。但生小孩是需要责任感的,要花很多的心思去照看培养,这就是负累,这样的情况下,家庭就是给自己的人生路减分了。”

  动因

  职场“逼婚”

  名牌大学和高学历并没有确保林霞战无不胜。今年7月,从某名牌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她,踌躇满志于外企公司的招聘现场。不过出乎意料的是,个人简历中那个她自鸣得意的“未婚”信息,却带来了连环炮似的败北经历。

  来自职场的信息表明,大多数跨国企业招聘时会更多地考虑已婚女子,因为这类女性生活已经安定,将来不大会因为恋爱、结婚、生子等诸多问题影响工作,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CHR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总裁兼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说:“其实跨国公司从进入中国那一天起,在招聘的时候就一直注意着女员工的婚否问题。”因为中国的法律规定女员工是有“三期”的,单是婚假、产假就至少要休息100多天,而这段时间公司还要支付她的工资,这对用工合同一年一签的外企来说,是笔“不划算”的交易。

  所以,尽管公司在用人政策上不会公开承认,但结婚,又不要小孩的女员工明显更受欢迎。在某些职位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譬如行政、人事、后勤等等。因为这些工作需要稳定性,已婚女性刚好具有这样的特征。

  压力缓冲区

  除了公司本身的缘故,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面对工作压力时,往往很难获得平衡,尤其是女性。而家,则是一个可以令她们安全回归的避风港。

  两年前,22岁的刘亦菲刚从大学英语系毕业,就踏上了红地毯,丈夫赵先生是一位美籍华人,比她大8岁。

  “也许是比我大8岁的缘故吧,我的先生特别懂得体贴我,也特别善于经营事业。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办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在平时的待人处世中,他也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建议。我的成长成熟都离不开他的帮助。”

  有利于统筹规划自己的人生,是都市新女性早婚的又一动因。不少刚踏入社会的女孩,因为缺乏经验,不可能在工作成就及职位升迁方面有任何发展。与其这样,不如在这段人生磨合期趁早将结婚和生育两件大事解决了,待磨合期过后,就可放手做一番事业了。

  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尹悦只有26岁,却已经完成了婚姻和生育的两步曲。她目前跟丈夫合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为了打拼事业、奠定家业,我们毕业后就结婚、生子,然后把小孩交给我的父母来照看。一方面,我们可以在事业起步之时,有相对完整的时间来奋斗,不会为孩子而分心;另一方面,我们双方父母都到了退休年龄,多个孩子有寄托,他们退休后的心态也可以平衡一些。”

  尹悦这样设想,等公司几年后有所起色,她就会淡出,因为“那时候孩子要上幼儿园,正是需要启蒙教育。作为年轻妈妈,我有足够的信心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寻求平衡点

  即使是事业型女性,也一定曾这样梦想过——在不算太幼稚的时候,穿上合适的婚纱嫁给合适的人;在不算太老的年纪生个宝宝,而自己还容颜依旧。

  对“80后”早婚族来说,畏惧高龄难嫁是她们早婚的另一重要理由。来自上海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显示,婚姻对女性继续深造已构成一定影响。不少女大学生纷纷放弃读研读博的机会,就是担心高学历妨碍找对象。而屡次被媒体曝光的大龄白领成婚难问题,则给很多“80后”敲响了警钟,让她们有了“早嫁为妙”的意识。“我早点结婚,就是不想像70年代的很多女性那样,成为‘剩女’,我父母也是这样的观点。趁着年轻,早点结婚,省得以后年龄大了难找对象。”今年24岁已经结婚的王波说。

  与“三十而立”的传统观念相比,年龄不足25岁的“80后”纷纷步入结婚礼堂,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沈奕斐认为,宽松的成长环境是形成“80后”早婚的一个原因。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相比,“80后”的恋爱环境要比前人好得多,“至少人们不再认为在大学谈恋爱是早恋。”

  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人,“80后”更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理念。作为独生子女,他们所接受的良好文化教育和经济基础,促成了他们婚姻状况更加民主和优越。

  忧思

  婚姻不宜过早

  社会年龄上的早婚,和特定意义上的早婚一样,存在着种种隐忧。美国心理学家凯特·沃斯认为,成熟与否是维系婚姻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早婚者往往在结婚时还没有定性,对自身和配偶的认识还不太清楚,对结婚后夫妇双方所需承担的义务也认识不够,对社会还缺乏责任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除了社会经验,早婚者们还面临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独生子女。这批早婚者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过了20多年在家里“一股独大”的生活,现在要与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小皇帝”成家立室,的确是一种挑战。

  即便是度过了彼此适应的第一关,“七年之痒”也会导致他们婚姻翻船。30出头的时候,一方面事业家庭都进入了正常发展的稳定期,另一方面,婚姻的双方已经对对方极为熟悉和了解,这时,就很有可能产生厌倦感。

  女性的早婚,对男性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不论他的经济和事业状况,还是他的年龄。刚出校门就结婚的女性,择偶对象多为从前的同学、学长或者是学生时代的朋友。这样的话,男生也同样属于早婚一族。结婚时的他们,在事业和财富的积累上不比自己的女友好多少。

  汪骏和傅鸣这对小夫妻算得上幸运。汪骏在国企市场部做文职,傅鸣在一家外资公司做客户代表。双方家里的经济条件都不错,父母为他们操办了婚礼并提供了住房。“经济问题是解决了,但心理问题呢?用父母的钱结婚,两个人一起白吃白住在家里,感觉很不好。但是我们两个人加在一起只有6千多元,没办法。”汪骏抱怨,“虽然尽早结婚,腾出心思求发展的说法很有道理,但在婚后和事业发展之初的混沌时期,面临的诸多困惑和麻烦还是不少。”

  现代人都有很强的个性,婚姻态度的改变使他们对婚姻去留的选择更加有心理准备。相对于70年代的人,“80后”的婚姻稳定性值得担忧。

  专家建议,婚姻不宜过早,1981、1982年出生的人结婚尚可理解,但是1983、1984年后出生的人结婚就有些早了,在二十二三岁的时候,应该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事业上,对自己的人生有个规划,待到思想相对成熟的时候再结婚,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总之,在结婚之前,双方还是要多交往一段时间,确定大家是否适合牵手一辈子。

  图:

  插图/母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