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TCL称断言欧洲业务失败为时过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09:25 南方日报

  针对外界关于其国际化业务彻底失败的言论

  TCL称断言欧洲业务失败为时过早

  10月31日,TCL集团公布了对旗下亏损严重的欧洲彩电业务重组计划,包括终止旗下品牌所有电视机的销售,打包变卖欧洲公司资产和库存,在当地转攻OEM业务等等。

  被视作断臂之举的TCL此项重组也再次引发业界对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争议。更有不少评论直指,放弃欧洲自有品牌彩电业务,意味着TCL前年始并购欧洲汤姆逊彩电为标志的国际化业务遭遇彻底失败。

  对此,昨日有TCL高管人士给本报的书面回复中评论称:“断言TCL欧洲业务失败为时过早。”

  出于某种证券市场的原因该高管不便透露姓名,但表示,“重组方案将使TCL欧洲业务2007年的营收大幅减少,但相比2006年,整体经营状况将得到大幅改善。而TCL在北美、新兴市场的国际化业务趋好,即使在欧洲,国际化团队和OEM业务仍使得重返欧洲自有品牌市场的基石仍在。”

  取舍之间

  在给本报的书面回复中,TCL高管称,重组方案有很多种,苦撑以等待转机或者奇迹出现是一种,撒手走人也是一种。TCL的方案无疑是一种中间方案,尽可能地止损,特别是抛弃负担,保留有利可图的资产。

  TCL的重组方案虽然具备风险,却是在“企业、股东、其他利益各方和员工等多方沟通后,得到一致认可”,特别是汤姆逊承担了相当大的员工重组成本,说明TCL工作还是做得比较到位。

  此外,该高管称,TCL重组方案最关键的部分是业务模式转型,从价值链前端的“销售和营销活动”收缩到中端的OEM业务。不同于销售和营销面对成千上万难以捉摸的消费者,OEM“现有价值的客户”是为数不多的大客户,相对简单。而且在TCL欧洲业务此前的布局中,OEM主要面向东欧新兴市场,具有可观的发展潜力。

  加速的国际化进程显然需要大量现金流,暂时终止业务不佳的欧洲销售和营销活动显然能大幅度地降低成本,提供成本更低的OEM业务合作,显然也是明智之举。

  该高管同时宣称,总体而言重组方案大幅度简化了原有框架。短期内TCL要尽早实现欧洲业务盈利,长远则保持“在欧洲重新恢复和发展的机会”,为“未来恢复盈利能力奠定基础”。

  蓄势待发?

  TCL高管同时明确表示,将来肯定会以自有品牌重返欧洲市场。而且此次重组方案,已经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首先在于OEM业务保留了欧洲较有价值的客户。”该高管的解释是,国内厂商多以销售起家,在制造上相对短板,迟早要补。中西欧经济发达,市场成熟,主流厂商很难撼动。但在东欧新兴市场,大家的起点相差无几。

  “其次这次重组不影响并购到的技术资源。”该高管引述宏币创始人施振荣的微笑曲线理论称,最高的附加值在曲线两端的知识产权和品牌服务。“并购的初衷是希望二者兼得,但后来发现,汤姆逊的营销始终表现欠佳,相比之下,知识产权方面虽然有技术发展路径的失误,但人力资源、研发体制的基本面还是很雄厚。”

  有分析人士表示,TCL这次断臂重组,实际上也是TCL承认国际化受挫的一个标志。不过最关键的,不仅仅是短期财务上的实现盈利,而是TCL上上下下从两次艰难的国际并购中学到了什么。“并购的风险评估、高难度的全方位整合、海外政府及公共关系等等。”

  本报记者戴远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