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打造重庆的“软实力”——对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10:03 人民网

  一部电视剧《大长今》几乎席卷亚洲,创造了收视率高达8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神话。种种文化现象昭示:人类社会竞争,正呈现由“武力竞争”到“经济竞争”,再到“文化竞争”的趋势,也就是由“硬实力”转为“软实力”的竞争。而决定“软实力”竞争胜负的重点在文化产业,因此,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成为重庆一大战略重点。以新的视野审视重庆文化

  文化产业既有产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产业属性表现为市场竞争,而意识形态属性则表现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必须以新的视角审视地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增强对文化产业属性的认识。

  重庆文化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大基础。

  3000多年悠久历史孕育出恢弘的巴渝文化和像巴蔓子这样一批独特的历史文化名人。重庆区域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神女文化、丰都“鬼城”、巴人老祖宗廪君“只爱江山不爱美人”等历史文化遗迹和民间传说,以及由古代巴人对生与死的独特认知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更是折射出今天重庆人“耿直、善良、仗义、执著、勇敢”等人文特质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及价值观。这是重庆历史文化的特色。

  重庆坐拥长江和嘉陵江,自古以来,两江沿岸的重庆儿女凭借两江地利,以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建港口、修码头,创造出重庆最早的商业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商埠文化”。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四川最早的领导中心、抗战临时首都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远东指挥中枢,无数的仁人志士在重庆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足迹,留下了诸多能够激励后人奋进的宝贵财富。如抗战文化和红岩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体现,也是重庆独特的区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历史再现,其资源独特性其他城市无法替代。

  重庆还拥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移民文化。世界城市发展史证明,移民加速了文化的传播性、兼容性和多样性的发展,培育出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观,使国民素质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重庆正好具有这些特质。特别是举世瞩目的三峡百万移民,更是冲破了传统文化习俗,孕育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形成了奉献、奋斗、创业的移民文化精神。

  除此之外,重庆的民俗文化资源也很丰富,如梁平的年画、綦江的版画、铜梁的龙灯等,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有较高的开发价值。重庆区域内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景观文化、女性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等,与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商埠文化和移民文化,构成了重庆人文精神的内核和文化的多样性。

  综观中国文化地图,重庆拥有如此多的文化形态,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其多样性为发展重庆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原动力。正视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尤其是直辖以来,重庆的文化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我们必须正视其存在的诸多不足。

  一是对“文化竞争”和“文化个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对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不够,制约了资源的转化。无可否认,重庆的文化沉淀厚实,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对重庆文化个性的认识。这个“个性”应该建立在对世界文化、历史文化、时代要求和重庆地方特色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如果重庆文化与其他地方的文化完全趋同和同质化,而且又无新的创意,那是没有生命力的,也很难引起共鸣和产生吸引力,更难将其转化为产业资源和产业资本。

  二是产业发展滞后,特色文化产品稀缺。对丰富的文化资源整合开发不够,没有形成具有独特个性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和品牌体系,而且文化产品稀少且粗放。据统计,重庆目前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才40%左右,而纽约、伦敦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超过80%,北京200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占到了全市GDP比重的6.7%。

  三是文化产业缺乏创意与创意人才。文化产业归根到底是内容产业,创意是其本质特点。要创意,必须要有洞悉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前沿,融汇中西的国际创意人才。目前在这方面,重庆尤其薄弱。

  四是投资渠道单一,文化产业资本市场不发达。发展文化产业,还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目前,重庆文化产业的资本市场没有形成,投资渠道单一,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发展往往受到资金制约,还是一味地靠政府投入。其实,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机制灵活,融资渠道多元,资金流动畅通。因此,建立发展重庆文化产业的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创新打造重庆“软实力”的思路

  实现重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重庆的地方文化纳入全球视野,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找准路径,使文化产业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生力军。

  一、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促进“特色”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化和最佳化。

  要将重庆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本,就必须增强对文化资源的认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文化产业的原动力更多来自于民俗文化和高科技的元素。美国凤凰城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和独特的沙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并取得了惊人的业绩。每个地方总会有一些不费多大投资就可以开发成文化产业的资源,如重庆土家族的摆手舞、哭嫁,长江的船工号子等都是很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元素,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开发利用和升级。桂林的“山歌”、云南的“泼水节”等在经过创新和“包装”升级之后,已成为全民乃至世界喜欢的文化项目和当地发展文化产业的品牌。

  二、以原创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创意为动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重庆文化产业品牌。

  每个地方都有原创文化资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为我们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创造了条件。我们已经在整合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红岩联线”取得了成功,可否复制、创新这种思路,以举办诸如“重庆江河国际艺术节”等为突破口,开发出以“两江”为特色的重庆文化产业品牌,推出系列文化产品呢?显然,通过举办“重庆江河文化艺术节”可以进一步整合资源,汇聚精英,开发以“江河”为题材的系列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戏剧等,促进文化经济、会展经济、旅游经济、休闲娱乐经济、地产经济等的发展。

  三、加速文化体制改革进程,整合社会资源,集聚人才,打造文化企业集群。

  重庆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家深切地认识到,只有体制顺了,机制活了,才能激活大家的智慧,把文化生产力释放出来。现在,重庆文化资源基本上还处在行业分割、条块分割和社会分割的状态,这很不利于重庆文化产业的快速成长和参与世界的竞争。目前,全球文化产业面临着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那就是9大媒体巨无霸支配着全球文化市场,在他们的引导下,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文化市场。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这种竞争将直接威胁中国,威胁重庆的文化产业发展。因此,整合社会资源,打造重庆文化企业集群也是政府部门的当务之急。企业集群化是一个大趋势。重庆应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广泛聚合社会资本,打破界限组建起1—2个有实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群。世界文化企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分散的、小规模的企业,总有一天会被“大鱼”吃掉。我们重庆的文化企业一定要放弃狭隘意识,走集约化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有了大型文化企业集群后,高素质的文化人才才有所归依。

  虽然与全国和世界同类城市相比,目前重庆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差距较大,但我们坚信,只要紧紧瞄准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前沿,不懈努力,不断创新,在不远的将来,重庆文化产业一定会走在全国的先进行列,“软实力”的增长会让重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之都、创意之都和时尚之都。(秦启文系重庆市政府专家委员会成员、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志章为其博士研究生图片选自《今日重庆》)

  (《当代党员》授权人民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