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非洲拐了个弯(大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0:01 环球时报

  非洲重回全球化

  “非洲拐了个弯,这是新时代的开始”,尼日利亚外长恩戈齐·奥孔乔-伊瓦拉前段时间这么说。

  有些西方媒体还在说,非洲被“边缘化”,这实在是一种迂腐的看法。9月14日,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目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正经历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最持久的强劲经济增长。在上个世纪最后20年,整个非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每年不过几十亿美元。2004年,该数据上升到180亿美元,2005年更高达300亿美元。以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计,非洲已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外资的大量涌入推动了非洲经济快速增长。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非洲国家不再是看客,而成了全球化的新贵。强劲经济增长和重回全球化,正成为非洲发展相辅相成的两大基本话题。

  重回全球化是非洲国家“向东看”,进行对外政策战略性调整的必然结果。这十多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越来越转向亚洲,中国、印度等国经济快速增长,尤其是中国,在最近的20多年里,几亿人脱贫,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有活力的国家,非洲国家在亚洲崛起中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向东看”开始成为其外交的基本方向。今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非洲会议上,“向东看”成为与会各国的中心议题,并有不少国家达成共识。有的国家甚至明确说,只要学习中国印度的经验,“它们的今天就是非洲的明天”。在过去的数百年,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就是一部资源被西方列强开发,却没有使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成普通非洲人民财富的故事。亚洲崛起让非洲人不再为西方着迷,不再认为与西方经济交往、采用西方模式是唯一选择。

  非洲重回全球化,也是经济全球化浪潮梯次推进和非洲国家战略地位凸显的必然结果。全球化发轫于发达国家,逐步推进于亚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但随着这些地区市场潜能的逐渐释放,终将受困于市场消费能力的不足。同时,全球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双重需求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非洲大陆巨大的市场潜能和丰厚的自然矿产资源,使之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又一个巨大接续站。目前,非洲石油出口量已接近世界总出口量的15%。美、法、英、日等发达国家均制订了增加对非投资计划。在非洲历史上,以经济投资形式流入的资金首次超过了以发展援助形式流入的资金。

  中国人与非洲走得越来越近

  非洲国家重回全球化,也是中国全面加强中非关系、加大中非经贸合作的一种战略效应。在塞内加尔首府达喀尔,桑特奈尔大街原来只是在巴黎受过精英教育的某一特定人群最喜欢去的地方,现在有不少中国商人已在那安家,漂亮的别墅前有人在出售鞋子、电器。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南非的约翰约斯堡、肯尼亚的蒙巴萨,或在坦桑尼亚、乌干达、加纳、贝宁、莫桑比克,经常会看到中国人,他们进口牛仔裤、T裇,出售电视机、空调,价格便宜得让当地人难以抗拒。据有关资料统计,在过去的六七年里,近100万中国人落户在非洲的各个角落。

  全球化力量传到非洲,让中国人与非洲走得越来越近。2005年,中非贸易额已达400亿美元左右,比10年前增长了10倍,双方计划到2010年双边贸易增至1000亿美元,届时中国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非投资、在非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各方面的力度。在中国因素的刺激下,美欧日竞相向非洲示好。布什总统及其他美国高官频繁访非,创造了美对非关系的历史纪录。欧盟精心策划《对非战略文件》。日本则表示要在今后三年对非直接投资翻一番。2005年的八国峰会决定免除非洲18个重债贫困国400亿美元的债务,并同意在此后的5年里增加100亿美元的对非政府开发援助贷款。

  将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极

  全球化对也蕴含着许多风险和杀机。非洲国家如何办?为应对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非洲已从两方面加强了风险防范措施。一方面是加大了对亚洲资金的引进,防范单向依赖西方将会产生的各种风险。2005年,非洲对亚洲出口已占其整体出口的27%。另一方面是加快非洲的一体化建设,防止因单个国家国小力单在面对压力时,力不能及。这一步非洲走到了亚洲和美洲的前面。早在四年前,非洲联盟成立。这标志着非洲国家政治一体化目标的初步实现,在整个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已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非盟拒绝接受四国联盟提出的联合国改革方案。非洲国家还决定2025年前建立全非自由贸易区,实现非洲经济一体化。届时,非洲将真正成为经济全球化多极体系中的一极。▲

  (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周晓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