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之初,性本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6:46 大洋网-广州日报

  

人之初,性本善
科学与伦理

  本报综合报道 中国有句老话:“人之初,性本善”。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马克·豪瑟从人类进化的角度展开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豪瑟认为: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现代人天生就具有道德感,会在潜意识里本能地对各种行为作出道德判断。但是,这个过程可能会被对现实利益的考虑所掩盖。

  一直以来,社会学家认为人类分辨是非的道德感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并在法律和宗教的规范和约束下形成的。豪瑟尝试从生物进化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的道德感,并将相关研究结论发表在其最新著作《道德头脑》(右图为该书封面)中。文字:王希怡

  本报综合报道 很久以前,动物学家就认为猿和猴等灵长类动物身上明显带有人类道德感的根源。群居动物之间的互惠互利现象,可以被视为“动物的道德感”。

  “道德法则”与生俱来

  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马克·豪瑟以上述观点为基础提出,经过进化,人一生下来头脑里就隐含了一套“道德法则”,这套潜在的道德法则使得人在潜意识里会迅速地作出本能的道德判断。但是,由于人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习惯于先考虑现实的利益得失,因此不能意识到道德判断这一过程。

  除了“动物道德感”理论之外,豪瑟教授还提出了另一项论据。他认为,无论是无神论者,还是信仰各种宗教的人,他们都会作出相同的道德判断。这说明“人潜意识中的道德法则不受宗教的影响”。

  豪瑟教授表示,道德法则是产生道德行为的一个系统,而非一系列具体的规则。道德法则对人类产生紧密的约束,以至于不同文化背景、社会阶层的人也会有相同的道德观——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怀老弱病残、不杀人、不通奸乱伦和不撒谎等。

  一直以来,人的是非道德观念一直属于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研究领域,但豪瑟教授却从生物进化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道德感。他相信,在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约束某些“不道德”行为在群体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一种物竞天择的过程。

  利他主义适于生存

  豪瑟教授认为,相对于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目前人的道德法则已经进化到最终阶段。这可能是为什么现代人比古代人的道德感更强的原因。古代人根本不会关心生活在远方、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人。

  他相信,道德法则的进化可能是通过“组群选择”完成的。一个对成员奉行利他主义原则的组群,更有可能在物竞天择的过程中生存下来。因此,带有道德法则的基因也有更大的机会被保存下来。

  但是,很多研究进化学的生物学家对于豪瑟教授的“组群选择”理论存在质疑。他们表示,基因只有在对个体有利的情况下才有更大的机会被保存下来。一个人一味地帮助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会削弱他的健壮程度,也会减少他繁衍后代的数量。

  心理测试

  揭示潜在道德感

  本报综合报道 目前,有关人潜意识里存在道德法则的证据都是非直接性的。其中一些证据来自于对儿童的心理测试,科学家发现年龄不足4岁的儿童已经显示出正义感。还有的证据来自于人在困境中所作出的抉择,例如下面这个心理测试:

  假设你站在铁轨旁。铁轨上有5个人在走,铁轨的前方有一个大缺口。这时候,火车正在驶近,这5个人没有任何其他方法可以逃生。你可以扳动身边的扳手,让火车转向另一条铁轨,而这条铁轨上面也有一个人在走。为了救那5个人,即使另外一个人会死掉,你也会扳动扳手吗?

  大多数人表示“会”。

  假设你站在一座桥上,看着下面的铁轨。铁轨上的5个人也面临着同样的生命危险。你可以把一件重物扔下桥,挡住火车的去路,从而挽救那5个人。这时候,你身边正好有一个胖子。为了救那5个人,你会把胖子扔下桥吗?

  大多数人表示“不会”,尽管结果和第一个情形一样。

  为什么在相似的情况下,人会作出不同的道德抉择?豪瑟教授表示,那是因为道德法则对于“可预见的伤害”(火车撞死铁轨上的人)和“蓄意的伤害”(把人扔到火车前面)作出区别对待。因此,即使结果一样,人还是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于解释为什么人可以接受杀死动物,而不能接受杀死人。

  豪瑟教授表示,很多人不能清楚地解释“可预见的伤害”和“蓄意的伤害”之间的区别,因为这是人潜意识中的道德法则在起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