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农民文化发展的新趋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8:27 东方网

  武振平作品集一提起农民文化,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剪纸、窗花、山歌、皮影、民族舞、农民画、……还有各种地方戏曲,等等。这些几千年农民智慧的结晶,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永远值得我们珍惜,应该妥善保护发扬。

  但是,农民文化不是停滞的,它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近年来,由于农村生活的改善,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文化交流渠道的通畅,经过少数超前一步积极成员的努

力,许多新的文化艺术形式和手段,也被“引进”到农村来,成为农村文化的一个新亮点。几年前,通州农民宋建石发动全家,办了一个“家庭铜管乐队”,不仅在农村演出,还走进北京城,登上人民大会堂,受到热烈欢迎。2004年,河南畅岗村几位大嫂大爷,受到城市里时装表演的感染,成立了一个“农民模特队”,自己也穿上新衣,在村头乡间展演,还被请上了CCTV的舞台。更令人惊喜的是,最近,湖南浏阳一对失学农民姐妹,仅凭自己初中文化,在父母的支持下,自编、自导、自演,自筹“资金”,拍了一部电视剧《爸爸,我不该骗你》。在当地演出后,引起了学生青年的强烈反响,社会上的热烈关注。并且获得了全国第一张农民电视剧发行许可证。

  农民管乐队、农民模特队、农民电视剧……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一个新天地,也许还显示着农民文化发展的一个新趋向。随着农民在经济上脱贫,必然要求在文化上脱贫;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必然要求精神社会的富裕。特别是,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在文化上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欣赏者,而要扮演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他们要从台下走到台上。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虽然,对于现代文化艺术形式和手段来说,他们目前还处于弱势地位,但他们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克服了自己暂时的稚弱,勇敢地拿来这些新的形式和手段,来表现自己,也就是表现新农民的新生活,从而赋予了新的内容。他们这样做,也许仅仅出于个人的艺术爱好和冲动,但在客观上,却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履行了时代的使命。对于这样一个新事物,这样一种发展变化,我们能够小看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文化建设是绝不可少的一环。但是,如何建设?依靠谁来建设?人们首先想到城市的支援,“三下乡”,当然,这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也是理所当然、义不容辞的。但是,归根到底,还要依靠农民自己。以农村幅员之大,居民9亿之多,几个“心连心”,几次“手拉手”,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的。这还是仅仅从数量上说的,如果从反映农民的生活、心灵、感情、要求、愿望来说,更要依靠农民自己了。那么,农民果真能够依靠麽?当然,就眼前总体现状来看,在文化水平、艺术素养、生活条件、等等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还处于弱势,他们的”作品”还相当粗糙,需要相当长时期的培育养护;但是,从长远来看,农民不但有着文化创造的巨大积极性,而且有着巨大的潜力。历史传承下来的农民创造的无数艺术瑰宝,已经证明了几千年农民中蕴藏着的惊人的艺术才华,那么,这种艺术才华必然同样蕴藏在当代农民群众中,只是还没有完全喷发出来。我们已经有了一批来自农村的小说家、歌唱家、舞蹈家……而新出现的这些管乐队、模特队、电视剧……仅仅是星火一点、萌芽一叶罢了。

  正因为它们还是萌芽,所以特别需要社会和国家的扶持呵护,不能让它们自生自灭。试想,要办一个管乐队,要拍一部电视剧,所要投入的上万元资金,对一个普通农民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为此,他们不仅倾倒出全部积蓄,还背上了债务,一对姐妹忍痛放弃了升学。至于在技术上、物资设备上等等困难就更不用说了。当然,人们不必要求个体农民普遍从事这样复杂的工程,作出如此的投入,然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对于群众中涌现的文化创造的巨大积极性,如何给予足够的估计,以及如何在政策上、思想上、技术上、物质上、以及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援,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作者:武振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