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共话题的争论最怕“鸡同鸭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8:51 大河网-大河报

  自从国人认识到教育、住房、医疗正成为当代国人面临的“三大难题”以后,围绕这些话题展开的争论一刻也没停止过。这本是公民意识觉醒与表达权利彰显的好事情,但眼看着火药味越来越浓,却发现有些争论已然开始变味。尽管大家用的都是“权利”、“公益”之类的字眼,但由于立论不同,实际上造成鸡讲鸡的,鸭讲鸭的,各说各话,莫说达成共识,就连认真听听反方的意见,似乎都丧失了耐心。

  有人说商品房成本不能公开,这是个“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的道理”,有人说商品房关系到国计民生,土地乃公共财产,成本当然要公开;有省级物价局说要提高医疗价格,通过以技养医实现医院的收支平衡,批评者则认为这是变着法涨价,“无视人民利益”;有教育工作者核算成本,说目前的教育收费是高了点,但比起大学运行成本来算不上高,结果被骂个狗血喷头。甚至还包括银行该不该收查询费,石油公司、电力、自来水公司能否涨价,这样的争论在媒体上随处可见。

  单方面看,各方观点都各有道理:院长、校长、行长、开发商老总都要先把自身生存当作一个“经济”问题来考量,在“财政紧张”或“需要大投资启动”等理由下要生存,当然要价格涨一涨、收费提一提,“我们也要吃饭嘛”。对立方则认为,你们占有一定的公共资源,就应先讲“公益性”,怎么能置老百姓的压力于不顾?“老百姓也要吃饭嘛!”这是从两个根本不同的角度,派生出的迥异的观点。

  而所有的问题似乎可以归为同一个“本质”,笔者以为,那就是我们的社会改革还没有很好地划清“公利”与“私利”的界限。进一步讲,学校、医院、银行、开发商,并非完全的市场体制下那样“公私责权”泾渭分明,多数倒是“公私同体”,讲到权利就说自己的公共性,讲到义务就说自己“自负盈亏”。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高谈的是作为个别单位的生存,另一方阔论的是公益责任,怎么能找到共识?

  任何改革都是不同力量对比、博弈之后形成妥协,最后形成一定的制度安排。为了便于推进改革,有些时候需要通过“让利”来实现改革的推进,医院、学校、房产商正是在这样的冲突碰撞中形成了现有的格局。民众之所以只能叫苦,而无能为力,也正是因为民众的利益在博弈中没有最大程度地彰显,造成了结构性的利益失衡。

  笔者认为,有些问题可以搁置,但涉及公利私利的部分,必须如同前些年的企业改革那样“权责清晰”。背靠公共资源,以“财政紧张给政策”为理由,过分张扬“私利”,结果只会是“公权滥用”,受害的只能是老百姓。从他们需要“自负盈亏”的角度,住房、医疗、上学貌似经济问题,但从他们与公共资源的关系角度,俨然又是一个政治问题,但两分法在这里并不合适,从全局发展的角度,这无疑是一个宏观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当务之急是政府要把自己的责任界定清楚,不能允许“公私同体”的继续存在。如果在当前这种局面下放弃自己的职责,不去保护产权和维护秩序,任由“公私同体”继续下去,只会如孙立平先生所言,继续扩大社会的失衡。而在“公私同体”的语境之下,对于公共话题的任何争论只会是在“鸡同鸭讲”的情况下加重着社会观念的断裂,瓦解着继续改革尚存的共识,实在难以争论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毕诗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