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可疑的“以死谢罪”让谁弹冠相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11:20 信息时报

  “欣弗事件余震:肇事企业安徽华源药业原总经理自杀”(《中国证券报》11月3日)。据说消息来源于当地政府人士,推测其自杀原因很可能是承受不了受害者家属找上门要求赔偿的重压。

  然而在另外一条新闻中:“安徽华源药业原总经理家中死亡,曾因欣弗被撤职”(《新安晚报》11月3日),我们却看到不一样的叙述口吻:当地民警说,裘祖贻的死因正在调

查,尚未认定。互相抵牾的情节令公众如坠云里雾里。甚至我们可以从报道中窥见某些蹊跷之处:11月1日晚间死亡,遗体11月2日上午就已经拉到了殡仪馆。莫非相关部门连夜进行了尸检?又是何种力量在推动呢?

  就前年轰动全国的“福建福鼎市质监局局长翁华铭因劣质奶粉事件自杀”事件,著名时评家鄢烈山先生曾撰文“质监局长自杀:绝境求生的选择”(《南方都市报》2004年6月23日),指出:那些被众人戳脊梁骨的官员……不必真的去投河上吊,知所敬畏“灵魂”就还有救。

  本文无意论证裘前总经理之死是否体现了责任心,是条有担当的硬汉子。揣度已逝者彼时之心境,即便算不上不人道,至少也是阴暗的。笔者只是对那篇竭力引导公众形成“裘祖贻以死谢罪”认知的报道不太感冒,这样的结果究竟是谁所期望的?

  审视这起动机尚未得到确定的所谓自杀事件,无论因哪种原因致死,都绝无值得媒体认同与褒奖之处。裘前总经理之死的直接后果,就是上级难以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取证,证据与线索湮灭。死得可疑,死得猥琐。如此可疑的“以死谢罪”,显然无法完美地回答“欣弗致死11人到底该谁负责”的诘问。

  据说那个翁局长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抱怨说,工商部门不够意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笔者不知道,裘前总经理是否也曾对某某部门(譬如说与“要钱”有着暧昧的谐音关系的)的“不仗义”腹诽或者私下抱怨。但公众的疑窦和矛头指向已经昭然若揭:身为总经理,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药厂负责质量控制的主管、生产程序的当事人呢?做假药劣药这种事情只靠一位老总是不行的,没有有关部门的坚强后盾根本就寸步难行。

  早有法律人士指出:依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对该药厂的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应进入司法程序。当地药监局对问题药品生产的监管不力,检察机关也应及时介入,调查其中是否隐藏了腐败犯罪。对于此种呼声,缘何有关方面在长达数月的时间内一直无所回应?

  当欣弗“毒药”如何出炉、谁该为受害者负责买单的问题解决遥遥无期,现在又来个“以死谢罪”,给人增添了许多联想——因直接责任人一死而了之,尽早结案?如是,恐怕该恭喜某些手摸乌纱帽的公仆们,继续找下家吧,那是相当容易。

  布什总统“主持”诉苦大会

  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全球经济的主要角色,在储蓄问题上走的是完全相反的道路:节俭的中国人存款过度,挥霍的美国人负债累累。这是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今年3月所作的分析。曾几何时,国人中也悄然流行起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30年的钱,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临终前终于还清了贷款。”而“布什:中国人‘全民储蓄’存钱太多,应多买美国货”(中新网华盛顿11月2日电)的新闻似乎表明,这种观念上的强烈反差已经让花旗国的当政者也忍不住要说三道四一番。

  吃饼干噎着、骑自行车摔着的可爱的布什总统此言一出,中国网民顿时将对这条新闻的反应变成了诉苦大会。抱怨其完全从中美两国人民消费观念差异的角度考虑问题,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完全不了解中国民生之多艰。

  事实上上述新闻源自法新社的报道,网上有能人把转译时咔嚓掉了的关键内容给找回来了——布什指出:“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储蓄,是因为中国没有养老金制度或缺乏完善的卫生保健制度,因此人们喜欢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可见,布什总统的发言看似与中国国情完全疏离,实则与中国老百姓的诉求息息相通。而即使真有对中国内政评头论足的嫌疑,就得为其“避讳”吗?

  “中国没有养老金制度”的判定自然严重失实,“中国人‘全民储蓄’存钱太多”的含义也太过模糊——没有看到20%的人掌握全国80%财富的贫富差距现实。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论断的指向切中要害:经济学的逻辑告诉我们,人们习惯的形成应该理解成人们作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作出选择的原因。中国老百姓热衷存钱,除了传统文化背景影响的消费观念外,更重要的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水平低下及社会资源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扩大化趋势导致老百姓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有限的存款是为了应付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刚性需求,而这些都是老百姓生活的基本面。

  而对于这类事实还有点可疑的新闻,这类残缺的真相,受众并不苛求于它的不靠谱,就开始倾诉他们猛烈而复杂的社会情绪了。这是否更证明生活中缺乏安全感是他们无论如何无法回避的重压?

  事实上,更让人忧心忡忡的是,中国老百姓口袋里的那点“米”,在布什总统还只是十足YY地说“如果中国这样这样,那美国就爽死了”之前,俺们某些部门和利益集团早就惦记上了,整天想尽办法挖出来,竭力引导中国老百姓将消费大多集中在教育、住房和医疗上:“全民储蓄”稳定增长,应准备交学费!应准备买房!应准备买命……

  布什总统要是真想解决中国人买不买美国货的问题,恐怕先得帮忙解决中国低收入阶层(以下岗工人和农民为主)的生活保障问题。不过,那就真的属于干涉中国内政的问题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