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别在国外丢了自己的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13:58 人民网

  节假黄金周旅游者甚众,尤其是出境旅游与日俱增。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字,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增长了196%,达3100万人次,其中80%以上是自费游。

  国门洞开,国人出境旅游,领略异国风光,感受域外风情,同时也凸显了国人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双方互动中的主动介入。然而,在这种介入中,却也

使世界了解了中国人太多的陋习和太多的丑态,诸如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等,不讲卫生、不守程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更是司空见惯。无怪乎,台北中央社刊出“台湾人担心大陆游客不拘小节”的报道,《今日美国报》更是以《中国游客的不雅行为恶名远扬》为题列数了国人出境游的诸多陋习。

  台湾人的“担心”和美国人的“指责”,从逻辑角度分析,这些全称肯定判断似有以一概全之嫌,但这个“一”绝非少数。你难道能埋怨人家“妖魔化”中国人吗?国人出境游确实存在不少有违礼仪、有悖法规、有碍玩瞻的不文明举止。这里,我想就自己有限的几次出境游,说说亲历的一些事——

  2003年秋,我去法国看望在巴黎留学的女儿,顺道去了尼斯。一次自助餐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鱼贯而行,很有秩序,很是静谧。忽儿来了五六个中国青年,喧哗声打破了原有的氛围。不一会儿,端上大龙虾,只见他们蜂拥而上,争先恐后,秩序乱了,众人怒了,而他们则端着盆子回到座位上,边嚷边大块朵颐,若无其事似的。如此缺乏公共空间的基本礼貌,能不引来众人侧目吗?

  2004年夏季,我去了塞班岛,“二战”后这个群岛为美国人托管。六十年来,这里的土人也受西方文明的熏陶,生活方式、行为举止“西化”。而国人到了那里则有些“水土不服”。举个小小的生活细节:一次,旅游车中途暂停,让游客“方便”一下。男士成群结队上厕。那里的小便池前有一道黄线,提示候者站在线外,而国人则身贴前者一副急吼吼的样子,有位老外先是回首怒视了一下,那位国人仍是没有反应,只见他毕后一副怒容嘀咕起来。虽说不明其意,但可见他对中国人不懂礼仪、有涉侵犯隐私的行为大为不满。

  去年年底,我受某旅行社的邀请去韩国考察上海----江原道的旅游线路。在首尔逗留一天。那天,我去购物街徜徉,累了,找个遮阳伞下的长椅小憩。六七个中国游客走了过来,他们或叼着香烟,或吃着香蕉,或吸着饮料。坐了片刻,他们将烟蒂,果皮等丢下走了。我指着马路对面的垃圾箱劝了几句,回应我的是“管你屁事”的恶言秽语。我不忍心整洁的街市受到玷污,便起身捡起了烟蒂,果皮扔入了垃圾箱,但仍为国人的如此不讲卫生和不听善言相劝的陋习汗颜不已。

  一些国人出境游的不文明行为受到老外的指责,也引起了国人的反省。国家旅游局经过近半个月的征集,于国庆节前公布了“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表现”和“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议”。国庆期间,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又颁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游文明行为指南》。日前,央视在一则以出境游为主题的报道中,采访了国家旅游局副局长,这位官员谈了怎样看待出境游的文明行为的三条标准:一是对公共道德、公共秩序是否遵守,二是对国外的风俗习惯是否尊重,三是对人格、国格是否自尊。最近,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通知。这在海内外反响强烈。国内舆论称,谢绝“丑陋”出境是一项国家行动。一场自上而下的旅游陋习改良运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推开。这场运动发轫于旅游,但又不仅仅关乎旅游,其旨在培养国人的文明素质,提升国人的精神形象。

  前些日子,我读了英国作家毛姆写于上世纪初的《在中国屏风上》一书,此书主要是描写那时旅居中国的英国人对中国人生活方式、精神状态、风情习俗的看法,虽有“居高临下”的态势,但其中对中国人一些不文明的举止的批判和潮讽,是那般犀利,那般深刻,那般发人深省。尤其是一个女传教士对毛姆所说的话:“这是一个远离文明的地方。”尤其振聋发聩。这个百年之前的断语,国人何时才能“远离”?

沈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