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中国教育“三管齐下”如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20:00 光明网
侯书议

  为什么我要写这个话题,一是,源于西安邮电学院劝退336名学分不过关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挂科。二是,学历有势头呈现泡沫化的倾向,譬如企事业招聘普通岗位高学历化,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平民化以及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历贬值”。也相当于学历泡沫化。三,有许多用人单位,呼吁当今的毕业生眼高手低,成为摆设的花瓶,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四,招生问题,譬如招生随着学校自己的资金瓶颈,而上下浮动,难免个别不遵守纪律的学校,假如之名,打着提高全面

素质和教育水准的幌子,大肆殓取钱财,无节制扩大生源。五,治学方针问题,我们大学到底是培养知识技能,还是培养世故、圆滑、权术的人才?想必这个问题没有能够分清楚。

  故此,旧题重说,也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讨论,也曾被专家否定过,具体用实际步伐去验证没有,想必还未见一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然,话题既然引出来了,我想就得尊重各方面的声音与呼吁,不能熟视无睹,当成耳旁风,不当回事,那怎能够推动当今中国教育业的步伐呢?真理有时候一大半是假的,就因为没有验证。而一半的“经验主义”值得借鉴,就是因为经过实际操作得出的科学结果和可行性方法。这就好比医学界推广新药一个道理,必须关在实验室里,找出临床就诊的例子,才能说,这个“药”管用不管用。没有经过实践,也不去用。我想是对于大众思维的玷污和无视。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被重视,应该引起广泛的实际操作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鉴于目前,讨论高校问题,都是就事论事,就一说一,而未全面衡量,全面考虑,全面观察问题,我想这也是制约高校不能真正下力气有勇气大刀阔斧改革的主要原因。当然把三个旧话题放在一起讨论一下如何呢?情况是否非常的乐观?

  其一,自主招生问题。有几所高校在小面积的试行。这一点,我想作为现代社会,自主招生,对于学校方面,利于学校自我找不足,譬如,你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欠缺,培养真正的知识性人才欠佳,学校声誉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那么你生源肯定会受到限制,学生会看重自己所报考的院校是否贴近自己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诉求含量,如果你达不到学生心中的企及能力,他当然“令攀高枝”。这样一来,学校会产生压力,改正自己不足之处。对于学生方面,不再受限于统招中,报考档次、录取顺序的限制,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特点等量力而行,择木而习。譬如已经出台的自主招生还设限严格,在招生对象中:一般要求是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而且必须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招生范围:一般指定在部分省市自主招生,许多自主招生学校已将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招生程序:学生本人申请,相关学校或教师推荐也可自荐、试点院校测试并认定为自主选拔录取人选;录取原则:预选上考生第一志愿必须报该试点院校,且高考成绩须达到该校规定的水平(如该校在当地投档线以下20分以内)方予以录取。这就是说有歧视人人都权力“学习机会”的嫌疑。有人提出整体放开实行自主招生,会带来更多负面影响,譬如招生黑幕增多,会带来一些学校死亡,一些学校人满为患。我想这一点好比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总要经过,而长时间的磨合之后,譬如就业有保障,社会福利有保障,用人单位以切实的“岗位技能”相当适宜取才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不利局面。真正全面自主招生,倒能推动高校自我改革,没有能力的、没有奋进动力的、吃老本的,即使死掉,也比国家政府投入养活来的更为有利。不能否认现在很多高校靠吃财政拨款维持生存,这不但加大政府负担,间接“培养”学校的好吃懒惰作风,不思进取,不思开拓。即使在全面自主招生中死掉一些学校,那也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占有资源而却不用,那不是浪费吗?现在民办高校对于自主招生起到表率作用。可以借鉴。

  其二,宽进严出机制问题。这在前不久西安邮电学院劝退336名学分不过关的学生时,再次掀起高潮。这个问题在西方国家都有应用。宽进严出,其实是建立在自主招生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当学生根据自己爱好特长,任意选择所要就读的学校时,他们本身所具备的“专业诉求”已经出现端倪,那么他会在自己的范围内更加努力,不再像目前这样“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拿到学历学位一样顺理成章,他们必须在学习中,加倍努力,加倍学习,否则面临的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认为人没有先天性的智商高低问题,这是科学证明了的。谁也不比谁聪明,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教育,后天的引导模式。举例来说,《伤仲永》中的方仲永,可谓神童矣,但是却被其父名利思想所误,这就是后天没有教育好。其实现实例子比比皆是,不再引述。我想一个完全有自控能力,有辨别力,有价值观、世界观的青年人,都能好好把握机会的,即使小学、中学成绩不理想,就代表一个人一辈子都是个笨蛋,一辈子都是个扶不起来的刘阿斗吗?不见得,宽进严出,对于真正献身于科学事业的人是绝对的好处,他们更能掌握更多的必备知识,不会出现“水货”,他们若不努力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其实社会就是竞争,竞争就有必要分出优劣。话反过来说,就是那些没有拿到毕业文凭的学生,也不代表他们没有学到知识,而在这种学习风气较浓的环境下,也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得到一定的知识素养熏陶,古代孟母三迁就是很好的典范。再有一例,当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的时候,也让一部分没有入学的人去听课,后来不也从那批人中出现一大批有成就的人才吗?这就是所谓的环境因素。这一点与整体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不相违背,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事情,各有取舍。

  其三,管理问题。摆脱目前高校领导任命机制,实现民主选举。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秩序、有监督,有师生参与的全校选举,以学术思想为主要竞争力,不再是目前的任命制下官管治校带来的弊端。我想鉴于自主招生带来的竞争力,宽进严出的学历制度,那就必然要求各大高校,以办学理念为主导思想,以社会竞争所“胁迫”,不得不顺应主流趋势,只要你高层的办学理念、学术方针不正确的话,你就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被学生所丢弃,自然就会悄无声息的灭掉。这样一来,就会促使各大高校不再万表面的虚无靶子,不再玩装点面的把戏,而是真正用心搞教学、搞科研、搞学术交流上。否则淘汰的不只是你领导者个人,而是你整个的学校,我想从那个方面来说,有能力者担当,有能力者上,而不是目前的职位竞争,地位竞争,面子竞争,搞得各大高校乌烟瘴气一片,像一个小镇上的商贩,为个人利益,尔虞我诈,驱赶打逐。

  由是看出,这三点结合,能更快促使各大高校前进。自主招生,带来社会竞争,其实如商品一样,你好就是好,孬就是孬,学生可以各取所需,也就是说根据自身爱好、经济状况等有所选择,这一来带动各大高校自身改革,包括学术思想,人文环境,机制流程,必须符合“商品”流通手段,你差劲的就得下,能力者就可以上,不管你是整体学校或者个别领导都如此。进而宽进严出带来的效应,就意味着不会出现人满为患或者门可罗雀的情形,你自知拿不到这所学校的文凭,你就会选择低一点的学校就读。也就是说相当于目前存在的大专、本科以及一流院校一样,你感觉自己可以拿到大专那样的学历你就去读大专,你感觉可以拿到本科学历的你就读本科,按人类对于事物需求、价值、消费、回报心理来说他会适宜选择,而决非盲目而行。所以三者只要恰如其分的做到位,我想这只会促使当今高校向欣欣向荣的一面迈进,如果三者都步上正规道路,在改革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随着三者和谐的推进,必将成为良性的循环,而非恶性循环,有序、公平、责任、竞争、完善会推动高校迈入更高的层次。学历贬值,人才泡沫等会迎刃而解,学术风气等也会得到很大改善。综合衡量,中国教育界,可堪一鉴,不妨试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