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自古繁华管城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21:58 大河网-河南商报

  

自古繁华管城街
管城街街名的演变

  古代人们修城是为防御之需。有城就会有门,有门就会有街。街是人们活动时不可或缺的通道。管城街是老郑州城内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街道,它的历史应当和商城的历史一样长,有着同生共荣的关系。

  21世纪考古成果证实:郑州商城遗址即是商汤王时所建国都亳,距今已有3600多年了。周代时,周王分封其弟叔鲜到管国。后来管国演变为管城。管城街位于郑州老城中部,南北走向。从今管城回族区区政府门前的商城路向南到大十街口,与东、西、南三条大街相接。

  该街自隋、唐以来,历代都是州、郡、县衙门前街。有人说叫衙前街,有人说叫大十字。其街名未见明确的记载。明朝时起名叫时丰街,取意年年丰收,百姓财富丰厚。古代以农耕为主,靠天吃饭,人们就祈望着年年丰收,生活富足。清朝时叫(州)衙前街,又叫衙门儿。民国初期,郑州改州为县,称县前街。然而民众以其在衙门前,习惯叫它衙前街,或干脆叫衙门儿。1927年冯玉祥做河南省督军时,为纪念孙中山的功绩改街名为中山前街,其南口改叫中山大十字街。

  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郑州后,郑州市人民政府设在这里,随又改称市府前街。1958年市政府搬迁到林山寨中原路南新址后,这里为管城回族区区政府所在地。“文化大革命”时,管城回族区改名叫向阳区。这条老街改名叫向阳路,向阳北路,取意颗颗红心向太阳,体现了那时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的无限敬仰。

  1983年更名为管城街,以其地系古老的管城街道,故以名之。该街长360米,宽12米,柏油路面,是历史悠久的老居民区。

  古老的郑州迈入21世纪后,政府对该街进行拓宽改造。现今街宽约20米,中间为快车道,两侧有一米左右、以花木为篱的隔离带,向外依次是自行车道和铺了青石板的人行道。街北口东西两侧正对区政府大门建了两个小游园,花草树木欣欣向荣,曲径小亭设于其间,和谐自然。街西侧由北向南依次有变电站、管城失业保障所,以及餐饮、烟酒、百货等服务业的店铺等。街东侧由南向北依次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营业所和回民小吃摊点、区政府综合办公楼等。

  管城街之风流人物

  管城街历史悠久古老、地位重要,历朝历代多少皇帝、大臣,多少高官名人,多少乡绅富贾、社会名流,在这里走过,留下他们的足迹,留下他们的音容笑貌和风采。

  殷商时代,商汤王建设的商城,其遗址范围25平方公里,覆盖了老郑州城区。管城区在亳都城里叫什么街,多宽多长,两边建筑物啥样,乃至伟大而勇敢、爱民如子的汤王,带着他的群臣是怎样在大街上走,有什么趣事和轶闻,因无文字记载的史料,笔者不敢妄言。但以下是有史有据的历史人物,他们曾经在管城街上走,在衙署里住,他们的言行,留在了郑州的史册上。他们的作为对郑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代,周武王定天下后,分封功臣、子弟。其中他的一位名叫叔鲜的弟弟封到管。

  周武王十三年,武王巡狩(古天子到诸侯国视察)于管,要求管国施行仁政,吸引东方的诸侯国,都来服从周王的教化。当时管国的疆域,北到黄河,南界蔡颍,东有圃田,西连东虢。

  前627年早春二月的一天,天刚拂晓,一支秦国军队在将官带领下急速前进,他们奉命前去偷袭郑国。眼看就要到偃师了,路上遇到一个名叫弦高的郑国商人,弦高赶着一群牛去卖。他一看秦国的军队来打郑国,心想不好,郑国没啥准备,如遭秦国军队偷袭必败无疑,郑国危在旦夕啊!机智而聪明的商人弦高眉头一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整整衣裳,热情地迎上前去,高声禀告说,秦军将士们,你们辛苦了,我奉郑国国君之命,前来犒劳大家,于是把所赶的12头牛献上。带队的秦军将领听说郑国派人来犒师,心想郑国人已觉察到我们的意图,早有准备了,于是下令前队变后队,收兵回秦。商人弦高的义举,得到郑国国君的奖励,弦高犒师救郑成为千古佳话。

  前554年,周灵王十八年,郑国的国君郑简公让位给他的儿子子展,任命郑子产为卿。郑子产是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先后辅佐了几个国君。他对郑国的政治、经济、法律作了重大的改革。前542年,郑子产不毁乡校,使民有议论时政之处。前536年,郑子产铸刑书,刊布成文法。他大力倡导兴办教育,发展农业生产。推行改革,强国富民。子产卒,孔子闻之,一边哭一边说“古之遗爱也”!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说:在郑国产生了纵横、法两家,子产是这两家的创始人。明代郑州知府童宽建了一座报政楼,嵌有题“国侨旧治”的石匾,亦是在纪念这位伟大的政治家。

  公元1881年,清德宗光绪七年,山东人王成德奉命来郑州做知州,他倡议社会各界捐款物修建城东门外的砖桥,一个多月竣工。郑州有一个学问人叫宋运贡,在l884年8月作《创修东门外桥记》并立石碑纪念。

  当时有一个叫徐世昌的青年人,身背书箱跟着王知州来郑州求学,王知州在学业上、生活上帮助他,教导他。徐世昌在郑州住了三年。1889年,徐世昌成了进士,深得朝廷高官袁世凯的赏识、重用。1916年徐世昌当选为民国大总统。当年,王知州刚到任,就把东里书院改建搬迁到南公馆。修建高大宽敞的房屋几十间。让前来郑州求学的青年学生在里面读书学习。

  以上从商朝至清朝各代曾经活跃在管城街、衙署里的人物,大多是帝王、大夫、乡绅等。历朝历代,在管城街上走,在衙署里办公的风流人物何其多也!这些人物有一点相同的,他们都自强自重、奋发向上,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施展自己的才智,在郑州这块古老的热土上建功立业,惠政泽民,青史留名。他们在其位,谋其事,出其力,有所作为,造福管城,造福郑州。

  管城街自古繁华

  管城街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郑州商城的政治中心。很早以前的管城街,是很有看头,很值得细细欣赏一番的。从大十街向北走不远,就有一座既气派又壮观的鼓楼,下面是一个高5米,宽5米,长20米的长方形砖砌平台,南北留有大拱门洞,以走人行车。上面是砖石木瓦结构的楼式建筑,八柱三间,斗拱飞檐。这楼是明朝正德九年二月,由知州童宽倡议所建,名叫报政楼。实际上是报时用的钟鼓楼,暮鼓晨钟,终年如一。既方便了市民,也给古城平添了不少文化韵味。

  民国时期,冯玉祥驻豫主政,推行新政,提倡民众教育,下令把钟鼓楼改为图书阅览室,平民百姓可自由进楼中阅览书籍和报刊,增长知识。站在楼上,古城风貌尽收眼中,那纵横有序的街巷,鳞次栉比的房屋,来来往往的行人,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对面有一座5米高的大照壁(俗叫迎壁墙),上书“承流宣化”四个大字。

  管城街及其街北口的衙署,是历代治理郑州老城及其周边县的政府官员们生活、工作之所,是郑州的政治中心。历朝历代管辖郑州、治理郑州的官员们在这里处理政务,发布政令。

  管城街,尤其是其南口的大十街,20世纪50年代以前,历朝历代都是管城或郑州的经济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据老人们说,从前管城街很有看头,很有民情风俗韵味的地方是大十街。这里是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与管城街四街交会的地方,四通八达,繁华热闹。平日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历朝历代如过眼烟云匆匆而过,管城街上的名店名铺却有很多。清末民初,管城街上有一家尚金钟粉店,专卖脂粉。老郑州城区的年轻妇女、新媳妇、大闺女等都来这里选购中意的脂粉,尤其是谁家闺女离门,或谁家娶新媳妇,都要专门跑到这家店里买脂粉,因而这个店就名扬郑州城乡。“擦脂抹粉衙前街”,郑州民间的顺口溜就是说此。(摘自《图文老郑州·老街道》主编孟宪明作者蔡豫吕华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管城旧衙署就是今日的区政府所在地,这棵大槐树经历了昔日的风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