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中,那十九个灵魂本报独家揭秘海洋岛“11·8”特大海难(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5日01:40 大连晚报

  

海中,那十九个灵魂本报独家揭秘海洋岛“11·8”特大海难(图)
海中,那十九个灵魂

  本报独家揭秘海洋岛“11·8”特大海难

  文/图本报记者迟月晗

  A事件闪回海洋岛海难19人丧生

  2005年11月8日18:50左右,普兰店市海上货运船只“辽普运777号”船满载货物在刚刚停靠长海县海洋岛码头后翻沉。7名船员及非法搭载的39名乘客,除少数人员提前登岸外,大部分人员随货物一同落入大海。此次事故共有19人丧生,其中一人是海洋岛人,一人为船上的轮机长,其余为外来打工人员或上岛探亲者。由于这个原因,遇难者中有多人连姓名、身份及经历都难以查证。在能查证的人员中,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仅21岁。据了解,“辽普运777号”船为钢质货运船只,船长30.2米,宽6.5米,深2.6米,功率184千瓦,载重吨95吨,净吨65吨。事发时船上载货110吨(空心砖、水泥、白灰、扇贝笼及扇贝盘、饮料及水果等杂货),明显超载。

  该船当日中午12时多从皮口港出发,在海上航行了近7个小时。“辽普运777号”原为一艘客船,后改装为货船,分上下两层。离港时,货物装在上层的中部,船上人员大多都在下层,因此船只会出现上重下轻导致重心高的情况。人员一旦拥挤,就会加剧船体摆动幅度,极易倾覆。而恰恰该船在停靠海洋岛码头后,由于船上的乘客还没下完,等候取货的货主们就纷纷跳上船开始卸货,双方拥挤在船的一侧从而导致船体失衡侧翻,瞬间沉入海底。一场惨剧就这样发生了。

  在“11·8”海难一周年前夕,本报记者探访了曾亲身目睹、经历海难发生的人和当时参与打捞、救援工作的人们,与他们一起回忆起了当年那场生死之劫,再次揭开了这沉重的一幕。本报的这篇报道,既是对世人的警示,也是对在海难中遭遇不幸的19人沉痛的悼念。

  B惨剧是“天灾”还是“人祸”?

  罗志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养殖户,也是海洋岛“11·8”特大海难的幸存者之一,当记者向他提及此事时,死里逃生的他沉默良久。

  “那天早上我听了天气预报,风力才五六级,按理说,客船肯定通航。可赶到皮口码头后才知道没船了,因为客船突然发生了故障,需要维修。这时有个出租车司机跟我说,辽普运777号货船可能会在11:00发往海洋岛。”

  据了解,去年11月前后,海洋岛的客运交通很不顺利,不是大风,就是船坏,常常连续几天没船。当时罗志富非常着急,能有船到海洋岛就想坐。其实他知道,货船是不允许搭载乘客的。

  “因为回家心切,我和几个朋友不到11点就上了船,可船直到12点多才开。因为船上装了不少货,赶上潮水涨起来才能开出去。当时我一个朋友就说,这船肯定超载了。”当时罗志富发现船吃水很深,航行时显得笨重。

  “我们想上岸不坐了,可是船已经开出了码头,想下也下不去了。既来之则安之吧,我们几个到后舱去打扑克。可是打了不一会儿,就有船员在我们身边走来走去,很忙碌。其中一个冲我们高喊:‘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打扑克!’听到这话,我跑到舵楼上,看到船长正指挥船员在搬运舱顶的货物。因为货装得太多了,船身有些不平衡。船员倒腾好几回后,船长才算满意。可他们多余的话一句也不说,这让我感到心里发闷。在航行途中,我曾接到过一个朋友的电话:‘你怎么什么船都敢坐?不要命啦!’他知道我就在船上,而他当时正坐在另一条船上,和我的船恰好打照面驶过。”

  罗志富的朋友很有驾船经验,他事后讲,罗志富当时坐的船甲板离吃水线已经很近了,稍有风浪,就可能翻沉。“终于,在经过漫长而忐忑的6个多小时后,在黑沉沉的夜色中,船驶进了海洋岛的太平湾。18时50分,船靠上码头。因为着急下船,我提早就出了舱,在我前面没几个人,我便跟着他们向船头走去,准备下船。当时岸上的人在货船和码头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板。由于正赶上低潮,船身很低,桥板倾斜近60度,船上的人很难爬到岸上去。可岸上有许多人急着要拿他们在船上的货物,于是大家不管不顾,就从桥板上像坐滑梯似的,滑到船上。”据了解,当时船上的人和岸上的人,两方拥挤在一起,场面混乱不堪。

  “突然,我听到一声惊人的喊叫:‘船要翻了!’没容我多想,只几秒钟,我大脑一片空白,船迅速倾斜。我只感到一阵冰凉,接着眼前一片混沌……

  “在水里,我屏住呼吸拼命往上拱,突然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怎么也拱不上去。我调整了一下,又往另一个方向拱,可是也没拱上去。不过我当时觉得这可能是个网包,再使把劲应该能拱出来。”当时,强烈的求生意志占据了罗志富整个脑海。

  “我又做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努力。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气已经不够了,再拱不上去,就没有生还的希望了。谢天谢地,这一次我终于拱了出来,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当时海里、码头边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我模模糊糊地看到岸上人影乱串,海面到处是漂浮物。我总算游上了岸。喘息刚定,我就往家奔。”那一刻,直到现在提起,罗志富仍心有余悸。

  “老婆看到我像落汤鸡似的出现在她眼前,大吃一惊。当她得知事情经过后,反而显得很平静。而我当时已经麻木了,不想再回忆当时的情景。过了几天后,我才知道当时死了那么多人,而那些人当时却活生生地立在我面前,我感到一阵阵透过脊背的凉,想想自己确实是太幸运了。因为船翻时,我就在舵楼边,而那块儿恰巧没装什么货物,所以落水后我仍能从水中拱出来。若是在其他位置,那么多的货物随船翻沉后,会铺天盖地地压在身上,你根本就没机会拱出海面。”

  C面对多具尸体潜水员们惊呆了

  刘鑫,一名优秀的潜水队长,参与了“11·8”特大海难事故尸体打捞工作。跟记者谈话间,他不住地摇头叹息。那悲惨的一幕令他永生难忘。

  “那天晚上,我接到通知后,带领队里的9名潜水员来到码头。但是,当时天色已晚,根本看不清水下的情况,只得撤回。第二天上午,沉船船体被扶正以后,我们两人一组在船舱内开始搜索尸体。下水后大约十几分钟,我就在前舱船长室里发现了几具尸体。随后,我们在底舱内楼梯底下发现了更多的遇难者尸体。由于水下能见度不高,看不清到底有多少具尸体,只能看见许多的手、脚交叉在一起,令人心惊肉跳。我从不同颜色、样式的鞋上分析,粗略估算能有十多具尸体。说实话,我做潜水员这一行当已经有十五六年了,但还是头一次面对这么多尸体。当时他们被钢板压着,搬也搬不动,只有用铁锯割断才行。我们4个人,2人一组,轮番下水。切割钢板时,我们要一手推尸体,一手切割,而且还要防止船体刮破潜水衣,整整割了1个多小时才割断。”平时,潜水员以轻潜的方式采捕海产品,一天最多下水十五六次,但这回刘鑫等10名潜水员每天下水都在20次以上,这对每个队员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在船舱里,最大的困难是能见度低。潜水员刚进去的时候,能见度大约只有一米,如果第二次进去,那就只能靠到一尺左右的距离才能看清楚。有一次,刘鑫从船舱里运出一具尸体后,不小心把水弄浑了,里面的一名队员怎么也找不到出口了。没有办法,那名潜水队员只能沿着舱壁一点一点地摸,找了好几圈才找到了出口。

  刘鑫在谈论打捞的过程时,总会不经意的露出恐惧的神情,“有一具女尸,我打捞的时候,面部是朝上的,而我们赶海人最忌讳这个,我就想把她的脸给转过去。当我刚想动的时候,忽然发现这个人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当时可把我吓蒙了,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啊!后来才知道,她的眼睛有毛病,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到11日上午,我们再次接到通知,仍有一人没有找到,需要继续下水搜寻。我们几个人又到各个船舱里仔细寻找,还将沉在水底的货物反复翻了好几遍,但仍是一无所获。时间一长,我们队员的体力明显下降,大家有了放弃的念头。但是如果不找到这最后一具尸体,救助工作就不能算完。看着码头上众人期盼的眼光,我在稍事休息后又背上氧气瓶再次潜入水底,最后终于在距沉船位置大约2米的水草丛中将尸体找到。”许多人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场面,尽管令人恐惧不已,他们也有过退缩的念头,但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他们仍毫不犹豫地去完成了任务。

  D紧密团结在一起做好救援工作

  事故发生后,立即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迅速调集各路人马参与事后救援工作。市长夏德仁、副市长何建中等市领导先后上岛听取情况汇报并就救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去年11月9日凌晨1时,时任长海县委书记的刘锡财同志主持召开会议,布置救援工作,明确责任与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采取得力措施,调集人力物力,全力参与遇难者遗体搜寻、保管、转运,沉船打捞及后勤保障工作。

  为此,记者采访了当时参与指挥“11·8”海难整个救援和善后工作的长海县海洋乡乡长纪瑞强,尽管过去了一年时间,纪乡长对于整个救援过程依然历历在目。

  “船翻几分钟后,我就接到报告。当时我们乡里几位主要领导都在大连市内。发生这么大的事儿,我们当然心急火燎的。经过紧急联系,连夜我们就乘坐海警快艇,半夜里赶回了海洋岛。在这期间,我和在岛上的其他几位乡领导频繁地通过手机联系,进行遥控指挥。我们决定先组织机关干部、公安干警拉起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对肇事船主和船员进行羁押,对落水人员进行核查。同时通知乡供电站在码头架起临时照明电路,紧急调动渔监摩托艇、个体养殖船只,沿出事海域和码头救助落水人员。随后,我们又调来海上浮吊,试图将侧翻在水下的沉船船体扶正后,出动重潜对水下沉船进行探摸,搜寻船舱内和水下遇难人员遗体。”由于事发突然,加上是夜间作业,打捞设备准备不充分,当天夜间的打捞工作经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考虑到船在瞬间翻沉,舱内人员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同时为了保证打捞人员的安全,在经过7个多小时的搜寻后,遇难者搜救工作于第二天凌晨告一段落。

  “打捞工作从11月9日上午6:30开始。我们首先将船艏吊起上浮,扶正船体,然后用重潜对水下货物进行清理,再派潜水员下到水中和船舱内搜救遇难者遗体。在99个小时的救助过程中,我们共组织1000多人次,出动车辆200多台次,调集大小机动船只30余艘,清理货物90多吨,打捞尸体19具,并在对遗体进行简单清理后,分两次顺利移交给普兰店市,圆满完成救助任务。”

  面对这起突发事故,全乡的干部群众表现出了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几乎没有人因为自己没有责任而袖手旁观。在救助过程中,机关人员全部参加救援工作,吃住在现场,饿了啃一个面包,渴了喝一口矿泉水,困了就轮番在车上打个盹。由于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有的人甚至端着饭盒就睡过去了。当时已是深秋,寒气袭人,可站岗值勤的同志一站就是半宿,没人叫苦喊累。还有参加救助的其他人员,基本上都是以这样一种状态坚持了四整天。

  采访最后,纪乡长非常感动的告诉记者:“海洋乡群众给了救援工作极大的支持。乡里一批个体私营业主主动请缨,只要乡政府有命令,要人出人,要物出物,不打半点折扣。全乡的出租车司机,主动参与打捞工作,接送工作人员,运送死难者遗体,而且分文不收。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出了新一代海洋岛人淳朴正直、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图片说明:海难现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