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教”统筹促科技下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5日05:42 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教兴农”。怎样才能将“科教兴农”体现在教育发展的长期实践中?重庆市渝北区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农、科、教育结合促进了科技下乡和农村新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突破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框架,形成综合型的基础教育模式,积极引进和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培养实用人才。在实践过程中,又分别探索出同步式、分流式、后加式

和综合式等教育模式。同步式即在认真开好各门文化课、扎实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过程中,同步渗透劳动、劳技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分流式即普通初中和高中在二年级后分流为普通班和职业班;后加式即普通初高中学生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加读一段时间,专学职业技术知识,掌握一技之长;综合式即举办综合初中和综合高中,培养既有初高中文化知识又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复合型实用人才。综合型基础教育模式真正“使教育与实际生活打成一片,切实推广农业教育、劳动教育、职业教育”,优化了基础教育机制。

  通过区域联合和城乡联合,打造联合型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区域联合打破行政区划为界分割封闭状态,实行跨地区联合办学或对口支援协作办学,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从1994年起,渝北区对口支援秀山县,每年招收该县的一批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高中学习,实行委托培养;同时还对该县的职业中学毕业生进行适应性培训,然后按双向选择的原则,由渝北区推荐就业。在连接城乡、兼顾城乡功能的过渡地区实行城乡联合,形成“中心城市、集镇、乡村”相互衔接的职业技术教育网络。

  加强成人教育短期技术培训力度,构建适应型的成人教育模式,适应渝北区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的迫切需要。完善各种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使之成为扫除文盲、人才培训、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咨询服务的教育综合实体,有效提高“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的质量,培养一大批适应农村、城镇迁建后产业需要的初级技术人才。同时,兴建区域性、示范性的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使之集综合性、灵活性、多功能于一体,有目的、有计划、经常及时地培训各层次、各行业的劳动者。

  在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时,渝北区着眼于建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科技、教育运行新机制,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明确的人才培训计划,即1万名农村劳动力有1万人接受“绿色证书”培训,90%的企业职工接受岗位培训,培养大学、中专和初高中毕业的各类人才10万人,科技专门人才6000人。

  近年来,农科教还在实施“丰收”、“星火”、“燎原”等重大计划中相互结合,建成了“十大商品生产基地”、放牛坪万亩伏季水果基地、卢山万亩观光农业示范村、洛碛3万亩榨菜基地、石坪5000亩蔬菜基地等一大批“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基地,使渝北区成为重庆市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农科教结合依赖于人才网络的相互融合和补充。渝北区正是通过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农、科、教结合和科技下乡。以区进修校、电大分校为阵地,区内教育资源与在渝师范院校合作,共同举办小教师资大专班,中学教师本科班和研究生班,培养了一支教书育人队伍;以各部门、各行业技校、职工校为阵地,依托在渝高校的辐射功能,广泛开展各种层次的职工教育,培训了一支“科教兴企”队伍;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阵地,培训青壮年农民,形成了一支“科教兴农”队伍。

  近年来,渝北教育屡创佳绩。作为一个当时的农业大县,1993年,渝北就完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任务;1997年,又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并先后获得全国第三届中华扫盲奖、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电化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两次获得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区等多项全国性荣誉。教育推动的科技下乡,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十五”期间,渝北区多项社会经济指标居全市第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