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理工足球队冲甲成功后的困惑(视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0:10 人民网-华南新闻

  在全国的高校足球队中,北京理工大学队被公认为有着最多传说的球队,关于他们的教练金志扬,关于他们创造的多场的大学生联赛不败纪录。10月31日,他们完成了从传说到传奇的蜕变,冲上中甲。北京理工大学队,一支由本科生和硕士生组成的业余队伍,淘汰了由职业球员组成的天津火车头队冲甲成功,创造了国内足球史上辉煌的一笔。“眼镜飞人”胡凯的成功已经让我们将目光投射到高校体育。北京理工足球的成功则再一次证明了体教结合这条路的可行性。

  然而,当胜利的狂喜过后,这支“秀才兵”不得不面临一系列“成功的烦恼”:面对职业联赛的要求,球队的资金、场地将如何解决?面对职业联赛的残酷,他们该如何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打上了职业联赛的学子们,如何协调学习与训练、比赛的时间?队中的6名行将告别校园的研究生队员,踢球与就业,他们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群“天之骄子”们一边咀嚼着创造奇迹的喜悦,一边迷惘地看着未来……

  奇迹后面临生存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于2000年正式组建,球队的前身是人大附中高三足球俱乐部一队,待球员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由于填报志愿的差异,球队面临解散的危险。这时北京理工大学伸出了橄榄枝,该队的球员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入学统一考试后,以“特长生”的身份整体进入北理工。

  北京理工大学队30名球员都是在校学生,其中8名为研究生、22人为本科生,成了中国职业足坛学历最高的球队。这支学生军在踢联赛的同时还得完成学业,这可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

  北理工足球队成功晋级职业联赛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这说明在高校举办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的模式是有效的。但是,因为冲上了中甲这个中国足球第二级别的职业联赛,北京理工大学足球俱乐部马上要面对的就是中甲门槛:包括俱乐部的资产状况、主体育场的标准、训练基地的规模,甚至包括球员工资等等。对此,球队的辅导老师付大军表示,回京之后,俱乐部会在学校领导的主持下,邀请中国足协有关领导、教育专家、体育专家专门召开研讨会。“我们会通过这样积极的方式,使我们这支球队、我们的俱乐部向职业化靠拢。”

  面对北理工的奇迹,北京理工的校长匡镜明表示不改校园本色,坚持以业余球队的形式打甲级联赛。教育部也明确表示:“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晋升中甲联赛成功,说明高校完全可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运动员。但是,高校成立高水平运动队,其目的是为了给国家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而非培养职业运动员。”同时,教育部强调,高校办竞技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高校办竞技体育,不能走职业俱乐部的模式。”

  不走职业俱乐部的模式也可以,但中甲联赛毕竟不同于乙级联赛,据悉,北京理工队一年只用了200万元。现在每年两百多万元的花销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筹措解决,但要征战中甲联赛,谁来投入呢?谈到下赛季中甲资金来源问题,北京理工大学主管体育兼俱乐部总经理刘启效表示:“据我所知,中甲的经费一年需要3000万元,我们学校肯定是没有这么多的钱,只能从赞助商的身上想办法。”

  可喜的是,北京理工队冲甲成功的消息引起很大的反响,近日,一家四川企业表示下赛季愿意为北理工提供赞助。

  工资奖金不搞职业化

  即使资金得到解决,那么球员的补贴或工资奖金是否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今年出战乙级联赛,由于学校没有单独经费支出,因此这支学生军是所有乙级队中惟一没有工资奖金的队伍。现在冲甲了,球员、教练的工资奖金怎么办?对此,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杨宾表示:“我们从来不搞物质刺激。现在校方有一些想法,比如先把他们应该得到的钱放起来,等毕业时再发放,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例如上高额、长效的保险等等。虽然现在还无法定论,但总之一句话,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读书的,不是来踢球挣钱的。”

  到了更高水平的中甲,光靠学生军肯定不行,如果不能引进外援,必然会制约球队的实力和竞争力。目前学校有一个意向,从留学生球员中寻找合适的外援。北京理工大学队曾经前往非洲参加一次和卢旺达国家队的比赛,当时对方的主教练就是现在中国国奥的杜伊科维奇,当时条件出色的非洲球员给带队的金志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那些卢旺达球员当中,多数人无法前往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踢球,而他们本国的贫穷又无法让他们拥有更好的提高机会。因此北京理工设想,以留学生的名义引进这些球员,让他们在中国一边踢球一边学习汉语,学校解决他们在中国的一切费用。这也许是北京理工最为理想的引援计划了。

  对此,金志扬也有同感:“如果没有商家介入,一个大学要应付烧钱的职业联赛肯定有困难,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是搞教学改革,因此不会花钱去买外援。怎么办?学校可以利用留学便利,引进有一定足球特长的‘洋学生’。”

  引进外援是未雨绸缪,引进内援则是当务之急。由于目前北京理工队中王强、于飞等6名中坚力量已经读完研二,明年7月就要毕业,是否继续踢中甲还在犹豫,所以目前球队准备综合考虑,让部分队员延长研究生的学习年限,让他们再为理工大踢一年。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还好,球队管理者已经有了对策,“今后我们的后备队员将全部来自高考录取的学生,球队今后水平的提高,也将主要从这些学生中去挖掘,当然,我们也欢迎全国业余体校的学生们来报考我们的学校。”付大军老师说。

  学生球员的抉择

  北京理工队升入中甲后,首先感到困惑的应该是学生。因为中甲的赛事频繁,有时还是一周双赛,队员们还能够一边踢球一边学习吗?而即将毕业的学生是选择踢球还是转型呢?

  以业余俱乐部的身份参加中乙联赛的北京理工大学队,已经确定明年将继续扛起大学足球的旗帜,学生踢球的性质将不会改变。北京理工大学的校长匡镜明表示:“这支球队的球员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他们平时的成绩并不差。当然,明年的中甲联赛肯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但是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补课,解决他们学习的困难。”

  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他们还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学习的难题,但对于即将毕业的队员来说,却是面临一个抉择,是继续踢球还是寻找工作?迫在眉睫的就是队中6名在明年夏季即将告别校园的研三学生。这6名学生都是2000年整体从人大附中进入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按道理他们将在明年6月正式离开校园,步入社会。除非继续读博士,否则今后他们还能继续以学生身份参加比赛吗?北京理工队队长袁微说:“我今年才24岁,虽然在大学校园里面算是老大哥了,但放在其他俱乐部,或者说职业球队,那是正当打的时候,我当然想继续代表球队打比赛,再说我也舍不得离开校园生活。在学校一切都是美好的,今后具体怎么样我还不知道,但学校应该会想一些办法,毕竟冲甲成功了,我们也不可能不打。”

  职业联赛,还是学生军的一个瓶颈。

  学历能否解决中国足球之病

  学生军打职业联赛,这在中国足坛上还是首次。不过,让我们静心思考一下,这种模式是否值得我们提倡?队员的素质提高,球技就能提高?难道真如金志扬所说的体育回归教育将成为中国足球更好的发展道路?

  确实,在历史上,日韩两国的大学生联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今仍然是两国足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随着职业化的深入,两国联赛中的大学生球员都在减少,国家队中的大学生球员更是凤毛麟角。

  日本是J1联赛和J2联赛为顶级联赛,目前正在创建J3联赛。而大学生联赛则是独立于职业联赛之外,由日本文部省和日本奥委会共同组织的。在大学生毕业后,他们可以选择是否加入职业球队。在2001年前,日本的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所去的球队,或者得到几个球队的指名选秀。但是在2002年世界杯后,由于体育人才的丰富,这一指名制逐渐解体,成为了试训制,大学生不得不和一些俱乐部下属的梯队精英学校培养出来的球员竞争职业队的位置。

  这导致了在日本J联赛中的大学生球员的比例下降,中田英寿、稻本润一等球员都是从精英足校里出来的球员,并没有上过大学。而且,由于职业联赛的诱惑,参加J联赛进入职业球队的球员年龄越来越小。大多数在读完高中后就开始签职业合同,如“怪物”平山相太就是从高中进入职业队的。目前在日本国奥队的大名单上只有2到3人是大学生球员,还不是主力,其余的人都是高中毕业。

  在韩国,只有K联赛是职业联赛,下属的是企业联赛,而大学生联赛和日本相类似。正是因为没有下级的职业联赛为依托,因此韩国K联赛的人才群主要从大学生联赛和企业联赛中网罗,其大学生联赛的水平和在国内的地位要远高于日本大学生联赛。

  韩国上一届国奥队中的大学生球员人数也要高于日本队和中国队,达到9人,像李天秀这样没有上过大学甚至高中就参加职业联赛的球员很少。韩国球员拥有大学经历的比例非常高,这是韩国的几家大学如延世大、高丽大竞争激烈,招收体育特长生也较为积极的缘故。不过这种体育特长生的实际大学学历有多少内容却是不好评价的。

  其实,北理工的模式无非是中国足协看到现在的职业球员素质太差,想从大学的校园中选拔适合中国足球的有文化素质的一代来改变一下球员的整体素质。确实,素质教育永远是最真实的话题,踢球也得先学做人,不能把职业足球运动员当作没文化、没素质的代名词。正是现有的职业球员的低素质促使中国足球要在大学校园建块试验田的想法,但是,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抛开职业联赛的前提建一个虚幻的乌托邦,不符合球队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业问题的解决。

  (潘熙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