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跟着学者去旅游"②抱犊山中楹联妙趣令人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0:32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卢伟丽

  “大家来看这副对联,这是我省已故楹联大家张月中先生的作品……”11月4日上午,阳光灿烂,在鹿泉抱犊寨,本报“跟着学者去旅游”系列活动的第二期楹联文化游如期举行。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河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陈文增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折服了参加本次活动的40余位读者。

  11月4日是个晴朗的周末,当大巴车载着本报的40余位读者驶出市区,直奔抱犊寨时,大家的心情也格外好,一路上问这问那,特别是对当天的出场专家陈文增老师的情况,虽然看了报纸上的介绍,但仍想了解更多情况。9时许,在抱犊寨山脚下,人们从停稳的大巴车中鱼贯而出后,早已等在这里的陈文增先生也迎了上来。终于见到了期待中的重量级人物,当记者把陈文增介绍给大家后,人们争着挤到前面与陈老师握手寒暄,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陈老师,早就仰慕您的大名,今天终于有幸见面了。”“陈老师,今天可要好好向您请教啦。”大家七嘴八舌地与陈文增先生说话,有的读者甚至迫不及待地问问题了。

  很快,40余位读者分两路乘坐缆车上山,在南天门景点,陈文增老师正式开始了他有关楹联文化的讲解。除了万联苑这个楹联集中的地方外,抱犊寨的南天门、韩信祠、罗汉寺等诸多景点都有对联,且其中为数不少都是我省楹联界、书法界的名家作品。在楹联、诗词、书法等方面都颇有造诣的陈文增先生不仅详细地给大家阐述了这些对联的含义,生发出对人对事的感悟,还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又把每幅对联拆开来,一一讲解对联的分类、对仗、平仄等相关知识。念对联时,陈先生不急不徐,抑扬顿挫,他那特有的保定口音使得读者听起来更富有韵味。而围绕在陈先生周围听讲的读者们也认真得让人感动,只见他们不仅个个仰头凝神听讲,很多人还拿出带在身上的笔记本把看到听到的内容详细地记录下来,原来他们在来之前都早有准备呀。而在拥有400幅对联的万联苑,大家欣赏完各种字体、不同朝代、不同韵味的对联后,陈文增老师以其中的一些对联为例,就其存在的优缺点,给大家讲了新语和古语在对联中的用法,以及对联的灵活性等问题,说得人们频频点头。

  过了韩信祠以后,在山上一处有桌椅的地方,有人招呼陈老师坐下来休息一下。哪知,陈老师刚刚坐下,就有一位中年男子拿着一本书和一只钢笔过来,请陈老师签名。原来该男子姓邢,本来是到抱犊寨玩的,没想到巧遇本报组织的这次活动,就一直跟在后面听,现在好不容易陈老师有点空闲时间,就赶紧拿出随身带的一本书,请陈老师签名留念。

  下午2点多,活动结束了,乘车返回的路上,很多人还沉浸在陈文增老师的讲解中,在活动中熟悉起来的人们聊了起来起来,“原来对联里面有这么多知识,不说不知道,仔细听起来还真挺有意思。”“这次出来值,不但玩了一圈,还学了知识,让中国传统文化熏了一把,划算。”“那个万联苑真可谓是对联大观了,没想到抱犊寨还有这样一个地方。”一位老先生说。聊了半天,很多读者开始建议这样的活动以后要多搞,而有的读者在感谢本报组织这次活动的同时,已经在琢磨怎么用学到的知识为这次活动做一副对联了。

  活动后记

  11月4日的活动结束了,回到家后,参与活动的许多读者却没闲着,他们要利用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为当天的活动做一副对联。

  11月5日早7时22分,记者接到了读者池新华的电话。原来,他琢磨了一宿,做了一副对联,便早早打电话念给记者听。不久,另一位参加活动的读者魏兆荣也给记者打来电话,念了她刚做的一副对联,“康永恒百言联气势不凡,陈文增博学识造诣更深”,横批是“受益匪浅”。今年60岁的魏兆荣以前只是个文学爱好者,从未做过对联,参加本报组织的这次活动,听了陈文增老师讲的有关对联的知识,又见到了写274字长联的年轻作者康永恒,魏兆荣的情绪很激动。回到家后,她一直在琢磨,用学到的知识做一副对联,表达自己参加这次活动听讲后的心情。

  “跟着学者去旅游”活动已经举办两期了,可爱的读者们,你们认真好学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你们的建议我们也会认真考虑,以后,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多组织一些文化类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参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