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记者和读者“零距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1:37 江南时报

  本报讯(实习生 唐理文记者 梅楠 秋晓) 11月的南京,清晨已有了几丝凉意,平日里四处奔波的老记们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迎接他们自己的节日。我的节日我服务!昨天上午,本报副总编陈宜强带领本报记者编辑来到山西路广场共同参加了“记者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大型广场咨询服务活动,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现场接受市民咨询、投诉。江苏众多电视台、报社的领导、名主持人、名记者、名编辑齐聚一堂,现场吸引了上万名热心群众参与。

  本报深受现场市民青睐

  记者在现场发现,除了一些青年人喜爱看《江南时报》外,还有很多中老年人钟爱本报。一位来自南京市丹凤街的王奶奶告诉记者,他们家这几年来一直是《江南时报》的忠实读者。前几天看到报纸说,周日,时报记者要来广场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她和老伴七点多就从家赶了过来,为的就是能看看并感谢那些熟悉的名字,和记者见见面,谈谈自己的心理话。

  来看《江南时报》的小朋友不多,但有小朋友跟着亲人一起来到咨询展台前面,随爸爸妈妈拿一份报纸。最小的读者是一位扎着长辫子的小姑娘,她和妈妈一起来参加本次活动,路过本报摊点时,老远就看见《江南时报》,于是一蹦一跳地跑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在咨询展台前拿了一份。

  已有七十高龄的黄大爷,来到本报展台前,仔细端详了一下,当看清《江南时报》几个字以后,立刻笑了起来,他指了指报纸,要求记者给他一份。记者递过去一份,这位老者留恋地在咨询展台前就翻看起了报纸,对现场记者说“好啊,好啊。”当记者问他有没有看过江南时报的法治周刊时,这位老人说这份法治周刊办得很好。他情有独钟,经常看,他觉得很贴近于市民。自己身边曾经有位亲戚向本报热线反映了一起投诉,在记者的帮助下,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所以他对江南时报的法治周刊特别有好感。

  “你们法治周刊敢说真话”

  读者张先生专程从句容市赶过来,他告诉记者,他来,就是冲着本报法治周刊的好名声。他说,自己非常喜欢看江南时报,特别喜欢本报法治周刊上的报道,觉得上面经常写一些让他长见识的新闻,也有一些别的报纸不敢报的新闻。张先生说,“你们法治周刊敢说真话,这次,我是为了家里的一起投诉来找法治新闻周刊的记者,希望江南时报的法制记者能进行深入的采访报道。”

  一位来自江浦的中年妇女,一眼看到放在展台前的《江南时报——法治周刊》,嘴里连说着,“这个我要看。”当记者递过去一份《法治周刊》,这女士连连感叹:“法治周刊办得好,能为老百姓说话办实事。”她拿着报纸在咨询展台前迟迟不愿意离去,拿着手上的报纸翻看,当记者问这位女士,报纸的内容喜不喜欢,还有哪一方面不足,希望她能提建议。这位女士热情地说,法治周刊办得很好,她非常喜欢,每天都看。一位青年学生,在拿了本报几份周刊,指着本报的《青年周刊》,向记者说道:“《青年周刊》是我每周必看的,办得很有时代感,可读性也很强,我们年轻人都很喜欢看,每一期,我家都有收藏。”

  本报的《大江南收藏》也吸引了众多目光,一个中年读者在本报咨询展台前逗留了很久,拿着本报的《大江南收藏》反复翻看,指着一条新闻感叹,“这个真蛮好的。”,随后,还和本报记者交流了收藏方面的问题。一位老人拿了《大江南收藏》,问记者这份周刊怎么征订,一年出多少份,表示自己要订一份。还有一位读者在本报摊点拿了《大江南收藏》后回忆说,这个他创刊时就看了,1997年创刊的时候,当时还是大报纸。

  市民为江南时报建言献策

  本报副总编辑陈宜强早早来到现场后,和本报几位记者一起张罗这次的咨询活动。在活动中时,陈总一边亲切地同市民读者交谈,了解了市民读者对本报的意见和建议。几位市民还向陈总和本报几位记者索要了签名,他们指着本报赠报上印有的联系方式,表示以后会和本报联系,提供线索和建议。随后陈总还接受了市民的咨询,对市民的询问耐心回答,陈总不时举出自己所知的实例幽默一下,引得现场气氛融洽。

  几位市民询问陈总,江南时报改版之后是否会再有改变,江南时报改版后的发展很快,他们对此充满期待。陈总表示,虽然本报改版后以都市新闻周刊的形式与市民进行接触,赢得了一定的好评,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江南时报今后还要继续努力,针对这次记者节市民读者反映的各种说法作出回馈,进行改进。陈总还和市民亲切交谈,欢迎市民多提建议。江苏省省委宣传部领导一行人也到江南时报展台进行了视察,他们对本报改版以后的发展给予了很好肯定,认为江南时报办得比较成功,并对江南时报进行了勉励。

  本报副总编辑陈宜强表示,今年广场活动的主题是展示、交流、咨询、服务,旨在展示江苏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并认真贯彻落实新一届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指示,进一步倾听群众呼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架好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热心读者的殷切期望

  本报现场接到不少群众投诉,8:30,第一个投诉人来到本报摊点前,这位女士满头银发,很激动,“我对你们江南时报很信任,第一个来找你们江南时报。”随后,拿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书面材料,向记者细细讲述投诉事件。还有三位打扮朴实的中年男子,说话很憨厚,表示他们这次专程来找人民日报主管的江南时报,为的就是找一个敢说话的媒体,为自己讨回公道。还有好几位读者,一听到本报是人民日报主管的江南时报,就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坐在本报展台前向记者述说自己遭遇的不平事件。

  此外,也有读者对本报提出了建议,一位中年读者表示,光有好文章好事不行,时报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看到好新闻,发挥更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现场,记者和热心读者进行了交流,向他们介绍改版后的江南时报以都市新闻周刊的形式将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分类展示给读者,赢得了读者的一致赞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