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5:47 天津日报

  张立昌

  (2006年10月31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审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草案)》,审议《中共天津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决议(草案)》,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和谐天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做好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论述精辟,为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宏伟的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深化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进一步完善了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体系。在执政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奋斗目标上,强调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总体布局上,强调“四位一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发展道路上,强调统筹兼顾,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和谐发展之路、和平发展之路。在制度建设上,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在精神力量上,强调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在政治保证上,强调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民主法治,努力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所有这些,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有经验也有教训。凡是发展顺利的时期,都是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正确,把握得比较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也是错综复杂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化解复杂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制度保证,也为实现高度和谐的未来社会开辟了现实道路。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我们才能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的机遇期和矛盾的凸显期,既面临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既增强了发展的活力,也带来了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些社会成员道德失范,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比较严重。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仍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互交织,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应对、正确处理,就会导致各种矛盾的扩大,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能不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

  构建和谐社会是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说到底就是尊重人民、代表人民、依靠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党,说到底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大量事实表明,社会和谐是人民之福,社会动荡是人民之祸。现在,人民群众更加盼望国泰民安,过上富足祥和的生活;更加盼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自身权利和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更加盼望完善公共服务,生活便利,安定有序;更加盼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群众的愿望,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只有大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才能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使命。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二、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历史进程。社会和谐也是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由于时代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和谐在各个阶段有着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是逐步完善各方面体制、不断激发社会活力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适应,遵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实现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这是很高的标准,有着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更好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

  和谐社会必须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统一的,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

  (下转第2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