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而奋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6:25 山西日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而奋斗(图)

  图为张宝顺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本报记者任灵杰摄

  ———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10月26日)

  张宝顺

  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人员和来宾提出意见。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党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我省“十一五”发展取得良好开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必将进一步动员和鼓舞全省人民,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五年来,省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第八次党代表大会的部署,先后召开十次全体会议,分别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全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胜利完成“十五”计划,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和平稳运行。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起步。工业综合效益大幅度提高。城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2005年达到4179.5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1.3%,2005年达到757.8亿元。今年1至9月,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20.5亿元,同比增长11.6%;财政总收入完成688亿元,增长17.7%,预计全年将超过1000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下降32.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排污量下降52.1%,11个重点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29.2%。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为重点,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等产业链初步形成,煤炭产业规模、装备水平、安全状况全面提升,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以下,不锈钢生产能力和装备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机焦大机焦比重、新型电力装机容量等大幅度增加,旅游、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区域经济竞相发展。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提高。全省产业素质和经济增长的后劲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提前一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8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了公司制改造,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取得进展。在全国率先实行资源资产化管理,初步建立起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有偿使用机制。行政审批制度、粮食流通体制、财税体制、投资体制、金融体制等改革和市县乡机构改革不断深化。从战略高度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政策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开创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小康建设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扎实有效,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突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完善。数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5%和8.7%,2005年分别达到8914元和2891元,在全国的位次稳步前移。

  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和政协工作的决定和意见,人大工作、政协工作呈现新的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加强和完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了对人民团体的领导。村(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有序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加强,信访工作力度加大,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和文化品牌,山西对外形象明显提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成功战胜“非典”疫情。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组织全省党员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更加健全,用人风气明显好转。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强省战略有效实施。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得到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对奢侈浪费行为、领导干部违规多占多购住房、超标准超编制配备小汽车等进行了专项治理,查处一批大案要案,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巡视工作,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反腐倡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讲团结、顾大局、谋发展、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来山西视察,在我省发展的关键时刻给予及时指导和有力支持,全省人民深受鼓舞。特别是2005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要求我们在促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在构建和谐社会上下功夫,在改进干部作风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过去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积极探索山西改革发展新路的五年,是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我省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是在省委领导下各级班子加强团结、形成合力和整个干部队伍作风发生明显变化的时期之一。全省干部群众对省情特点、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发展理念不断更新,走科学发展之路成为共同心愿和自觉行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驻晋部队、武警官兵及中央驻晋单位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山西省委,向奋战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表示亲切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山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五年的奋斗历程,成就是显著的,经验是宝贵的。作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和欠发达省份,我省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拓宽发展视野,特别是要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大力气加强资源环境生态工作,开辟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途径。必须善于谋全局,注重抓大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扎实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建设和谐山西。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把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革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事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必须把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更好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党的建设,切实解决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群众满意的领导班子,在兴晋富民的实践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够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更大;思想不够解放,改革开放滞后,发展的活力有待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还很粗放,保护资源环境、加强自主创新的任务十分艰巨,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城镇辐射带动作用较弱;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需要下更大功夫;部分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的地方、部门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有的领导干部作风不端正,一些领域还存在腐败现象。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抢抓机遇,明确思路,在转型跨越崛起中实现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针。更好地推进发展,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把全省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是省委根据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提出的,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省上下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确立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形成科学发展的模式,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下功夫解决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科技创新“三块短板”的问题,真正把“五个统筹”落到实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科学发展成为鲜明时代特征的今天,山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内外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集约化、知识化、生态化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主流,要求我们必须在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谋划和推进山西的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山西能不能锐意创新、扬长补短、实现崛起,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国家将我省确定为全国唯一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份,明确了一系列重要经济政策,既是对我省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又是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事关全省发展大局和国家能源安全。今后五年,我省仍处于艰苦创业、奋力爬坡的时期,同时又是抢抓机遇、负重赶超的时期,我们应该而且一定能够大有作为。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进程,在培育优势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晋人才强省战略上实现新突破,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谐社会建设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发展上要重点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

  ———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破除制约发展的观念性、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更多地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发展,促进粗放式、被动性增长向集约式、稳健性增长转变,拓展和创新能源产业,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体系,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使我省能源基地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老工业基地增创新的优势。

  ———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以永续发展为计,为子孙后代着想,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摒弃不顾资源环境生态代价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做法,大力推进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

  ———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建设,更加重视维护公平正义,更加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在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中推进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摆脱资源依赖性和思维封闭性对发展的影响,改变内陆省份扩大开放难有大作为的消极心态,树立开放理念、弘扬开放精神,创优投资发展环境,提高经济外向度,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用大开放促进新发展新跨越。

  在此基础上,一是实现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国家规划的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和两个亿吨级、几个五千万吨级的煤炭企业集团基本建成,60%左右的矿井实现机械化作业,煤焦加工转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8以下;电力总装机容量增加1倍以上;煤化工业长足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煤层气开采达到较大规模,把我省建成以信息化带动,用现代技术、装备和工艺武装起来的,集煤、电、油、气于一体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重要煤化工基地。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二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新的支柱产业明显壮大,使我省成为不锈钢、铝、镁等精品原材料生产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地区和新型材料强势发展之地;城镇化率年均上升一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建设水平明显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取得重要进展,今后五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5%,污染物排放总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40%和14%、13%。三是实现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省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家庭财产普遍增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使山西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三晋文化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全省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趋于协调,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产业更具成长性、城镇更具带动性、机制更具灵活性、社会更具创造性、环境更具宜居性、发展更具普惠性。

  全省上下要围绕我们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全面转型,加快跨越发展,奋力实现崛起,坚决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影响改革开放、束缚创新精神的陈旧保守观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一些重点领域和方面实现较大突破,在全国竞相发展和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格局中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真抓实干,使古老的三晋大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三、实施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主导力量。将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镇化一并提升到发展战略的层面,是我们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成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山西特点的城镇化发展途径,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展其能、共同发展的格局,使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互促互动、协调推进。

  以发展新的支柱产业为战略重点,沿着三个路径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势产业。一是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以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坚持走规模化、集团化、洁净化、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抓整合、上水平、深加工、增效益、保安全上狠下功夫,加大“关小、改中、上大”力度,打击非法违法开采行为,加快煤炭企业现代化建设,加强煤层气、煤矸石、矿井水等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让煤炭资源更好地服务全国建设、造福山西人民。焦炭行业要调控产能总量,加强化工产品回收,建立企业联盟,完善交易平台;冶金行业要加快与上下游产业的融合,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电力行业要重点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环保节水坑口电站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改造、关闭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机组,支持晋东南到华中特高压输电线路等工程的建设,拓展省外用电市场。二是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以肥、醇、炔、苯、油等产品系列为重点发展煤化工,完善产业模式,形成煤化工产业集群;以优势整机产品和成套设备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大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力度,力争在重型汽车和矿山机械制造等方面实现突破;以特色材料为重点发展材料工业,大力发展金属和磁材、纤维等新型材料;以文化积淀、自然风情、红色景区开发为重点发展旅游业,建设精品线路,打造旅游品牌,壮大旅游企业,发展相关产业。三是积极发展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视发展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及加工业,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演艺等产业,重视发展创意、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医药产业,形成一批晋药品牌;以普通住宅建设为重点,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会展、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要把培育优势产业与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列入“三个方阵”的企业要努力做大做强,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强经济实力的主导力量。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以区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为依托,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同业集聚园区,发展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和园区经济。总之,就是要把经济工作的重点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放在发展新的支柱产业上,坚持高起点推进,加快规模化步伐,提高新兴产业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全力塑造山西产业的新形象,在国内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强化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科技创新工作,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完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的总体规划、法规措施和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行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管理,完善煤炭等资源有偿出让制度和相关利益分配机制,形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导向。增强忧患意识,探索治本之策,统筹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节约工作,使源头水保持清洁、地下水得到保护、河道水标准提高,坚决扭转一方面严重缺水、一方面又严重污染水浪费水的状况。严格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完善能耗公布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发展环保产业,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列入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行列的市要加快退出步伐。循环经济是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结合点与有效载体,我省发展循环经济任务重、潜力大。要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重点,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推广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示范社区和示范市、县,让循环经济成为我省的主导型经济。认真实施农村环保小康计划,统筹城乡环保事业发展。精心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造林绿化工程,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抓好国家和省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森林覆盖率五年提高到18%以上,坚决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坚持谁开发、谁负责修复对资源环境的破坏,谁受益、谁负责对地区的永续发展给予补偿,将资源环境生态工作情况作为评价发展成效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真正做到利用资源与保护资源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一起考核,让全省人民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享有更多的青山绿地。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幅度提高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抓紧研发煤炭转化、装备制造、新型材料、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积极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产品。提高质量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推进军工技术民用化。构建社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鼓励科技创业,发挥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的技术孵化和扩散功能。

  以构建太原经济圈为重点,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坚持把建设城镇与带动农村结合起来,把健全产业体系与完善城市功能结合起来,把改造老城与建设新区结合起来,把突出地方特色与体现现代气息结合起来,把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增强城市规划的先导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建设更多的宜居城市,争取有一批城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行列。太原要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全方位加快率先发展,努力成为具有较强实力和独特魅力的省会城市,更好地发挥在全省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大同要重振北方重镇雄风,开拓“煤都”发展新路,在优化结构、加快转型、提升实力、创新形象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朔州、阳泉、长治、晋城要增强综合实力,挖掘城市内涵,建设高品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等近年来地改市的城市,要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档次。通过产业对接、资源共享、环境同治、制度接轨,加快构建太原经济圈,并力争进入中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城市群行列。同时,培育晋北、晋南、晋东南三个城市经济区,推进高速公路沿线城镇建设。抓好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的中心镇建设,立足旅游、文化、生态等资源禀赋,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抓好“城中村”的改造。把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县乡财源结合起来,增强县域经济实力,鼓励和支持经济强县(市、区)进入全国百强县,条件好的县(市、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早日摘掉贫困帽子。深化户籍等方面的改革,消除农民进城壁垒,健全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机制。加强城市公用事业特别是水电气热供应、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抓好大型水利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铁路建设,提升太原等机场的运输保障服务能力,高速公路总里程五年达到3000公里以上,有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水泥(油)路、通客车,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两区”开发步伐。站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着眼于经济上有新发展、设施上有新改观、机制上有新进步、环境上有新面貌、素质上有新提高,针对纯农型、城郊型、资源型、工贸型以及土地贫瘠、资源贫乏型农村的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措施,真正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民心工程、战略工程、德政工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和组织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城镇和省外地区有序转移,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引导农民按照规划建设家园、整治环境,积极推进沼气建设,全面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探索以工补农、以煤补农和以城带乡的具体途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进一步抓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确保生态建设明显见效,畜牧及其加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步伐,从多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以产业开发为龙头,以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带动改善生态,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确保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的目标,为“十年大翻身”奠定基础,使全省贫困人口特别是山庄窝铺贫困群众的生活明显改善,让我们的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过上殷实的生活。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和减少审批事项,实现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履行好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兼并、重组力度,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产权多元化步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切实解决国有股偏大甚至一股独大的问题;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主辅分离,促进辅业改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激发全民创业的动力,使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大幅度增加。深入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稳步推进投资、财税、金融、价格与收费等体制改革,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和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完善能源资源等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规范收支关系。探索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县级调控经济的权限。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提高县乡财政保障水平。加快建设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重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部署,做好有关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工作。扎实推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落实好各项经济政策,解决我省多年来积累的问题,为全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实践。

  以优化环境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着眼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都是软环境的观念,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居环境,让每一位投资者安心、放心、顺心和满怀信心地创业发展,让晋商故里成为新的兴商之地。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依托各类平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办好中国(太原)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积极推进以商引商。拿出更多的优质资产和潜力项目,大力引进参与我省新的优势产业发展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引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方面的战略投资者,引进我省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扭转利用外资偏少的状况。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加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出口比重,提高外贸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全省上下都要努力提高与外界打交道的能力,努力提高市场运作水平,进一步加强与中部地区和各经济圈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开阔的胸襟和积极的作为,走出“四塞之地”,走向国际市场,在扩大开放中拓宽发展空间、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使民主更加健全,法制更加完备,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保证立法、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开展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独特优势,做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做好宗教、民族、侨务工作和对台工作。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实现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推进城市居民自治工作,健全社区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完善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加强地方立法、促进公正司法,加快依法治省进程。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抓好调整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优化投资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形成完备适用、相互配套的地方性法规。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稳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司法监督,维护司法廉洁,开展法律援助,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严肃查处徇私枉法、执法犯法行为,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群众有事打不起官司、有理打不赢官司的问题。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抓好“五五”普法,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委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协调好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之间的关系,使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党内监督与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健全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谋利益。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联系群众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支持国防和驻晋部队现代化建设,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军地“双服务”活动,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加强人民防空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工作。

  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实施文化强省战略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设文化强省、增强文化实力是实现转型跨越崛起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推动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文化事业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成长,文化平台更加多样,文化形象充分彰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提升文化自主创新能力,使先进文化成为新山西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舆论工作。面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精心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强势学科。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引导新闻媒体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大力宣传我省优秀的历史文化,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宣传基层干部群众的新鲜经验和先进事迹,强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应用和管理,健全新闻发布机制,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凝聚力量、促进发展。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文明进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要认真学习践行,在深入人心、联系实际、弘扬正气上下功夫,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发扬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敢于胜利、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不断赋予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晋商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凝聚和激励全省人民。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生产观、生活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建设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让文明新风在三晋大地生根开花。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增加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重视抓好文化基础设施特别是标志性工程建设,构建覆盖全省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对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和革命文物的保护开发,创作、生产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解决农民群众看书报难、看电影难、看戏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完善和落实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型改制,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传媒集团,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对外文化宣传和交流,让世界了解山西。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资本、人才、技术的合理流动,引导和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等行业联动发展,提高我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实施科教兴晋战略,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等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倡导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确保每个考上高等院校的学生都能上得起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不断提高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城乡社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提升人民健康素质和竞技体育水平。切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从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努力建设和谐山西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要全面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夯实民主法治基础,高扬公平正义旗帜,营造诚信友爱氛围,增强群众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认真解决改革发展、制度建设、保障救助、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层面的问题,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使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重视解决民生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相协调,培育经济增长点与拓展社会就业面相结合,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服务业,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开发适合困难群体特点的就业岗位,加大对老工业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困难,让绝大多数家庭都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群众收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落实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帮助城镇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做好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确保有了病能够及时看、看得起。重视解决“四矿”问题,加快矿城转型步伐,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矿工生活质量,特别是要加快对采煤沉陷区和煤矿棚户区的治理改造,让全省矿区的面貌发生明显改变,让为国家和山西经济发展作出重大奉献的百万矿工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帮助、保护创造的良好氛围,让“充满活力”真正成为建设新山西的重要目标和切实保证。推进各项改革要使大多数群众得到实惠,建立完善听证制度,防止因决策不当、虑事不周、工作不细而损害群众利益。加快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切实维护各个社会阶层的正当权益。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实个人账户,扩大城镇职工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农民工平等享受城市文明。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支持社会慈善、捐赠等扶助行为。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完善老龄服务。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努力缓解部分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切实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广泛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凝聚人民群众力量建设和谐山西。大力倡导团结和睦、平等互助、宽容友爱、共同发展的和谐理念,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和谐精神,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开展文明和谐村镇、社区、企业、学校、单位与文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变化。贯彻《信访条例》,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依法及时合理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切实理顺群众情绪,共同促进社会和谐。

  着力建设“平安三晋”,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执政意识和政权意识,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斗争,加强对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整治,扫除社会丑恶现象。依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强化对新社会群体、新社会领域尤其是流动人口的管理、引导和服务。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对食品、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消防、交通等方面的安全监管,有效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下转A3版)

  (上接A2版)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人的因素很重要,工作努力是关键。只要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建共创,就一定能够卓有成效地推进和谐山西建设,在全省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七、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与党的自身建设紧密相连。实现这次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关键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带头作用。要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和永葆先进性,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为建设新山西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按照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好《江泽民文选》的学习、宣传、研究,认真学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包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转化为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和行为准则。各级党委中心组要率先抓好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学习,广大党员要积极开展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引深学习,增强学习效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强化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开创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的责任感。

  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且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干事创业、为民造福,能够给干部群众以鼓舞和信心的领导集体。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选配、管理和监督,重视县级党政正职队伍建设,大胆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对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大规模培训干部,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组织和安排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落实领导干部职务任期、任职回避等制度,实施好《公务员法》。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干部公开选拔工作,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使干部工作切实体现公道,充分反映民意。进一步匡正用人风气,防止和纠正考察失真、“带病提拔”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严守政治纪律,增强大局观念,确保政令畅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适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新要求,完善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和办法,增强科学决策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防止消极腐败的能力;自觉维护团结,在讲原则、谋事业、顾大局的基础上,互相支持、互相监督,焕发和保持锐意改革、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精神风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打破人才成长、流动、创新的束缚和障碍,营造重才、爱才、用才的社会氛围,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激发人才活力,在继续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求贤若渴、唯才是举的宽广胸怀和实际举措,把各方面的人才凝聚到建设新山西的宏伟事业上来。

  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实施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着重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今后五年,为每个村、每个社区选配一名高校毕业生担任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特别是困难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加快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及工会等群团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机关、学校及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重视、关心、爱护基层干部,激励他们搞好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广大基层干部真正成为组织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贴心人、带头人。健全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不懈地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关心照顾老党员,帮扶困难党员,建立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贯彻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做到发展导向、用人导向和作风导向相统一。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心系基层、深入基层、帮助基层、服务基层,工作重心下沉,加强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下决心精简会议文件,从严控制检查评比,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和浮躁蛮干,坚决反对“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多干打基础、谋长远、做人梯的事,把工作成效体现在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增进人民福祉上,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要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专心谋事、勇于任事、踏实干事,成绩面前不浮躁,能够乘势而上,困难时刻不气馁,敢于知难而进,以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决心、后来居上的气魄,推动事业的发展。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多替群众着想,时刻不要忘记全省城乡还有许多困难群众,以夙兴夜寐的责任情怀,更加自觉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谋划工作,围绕群众的利益开展工作,凝聚群众的力量推动工作,汲取群众的智慧改进工作,以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工作,以实干赢得人心,用实事造福人民。

  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领导干部要作廉洁自律的表率,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从政要有品格,用权要讲原则,做人要重形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慎始慎终,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深入开展法纪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反腐倡廉的社会氛围。以改革统揽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加大从源头上防止和克服腐败工作的力度,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经济活动、干部生活作风等领域的制度建设。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党内监督,最大程度地堵塞以权谋私的漏洞,有效防范权钱交易和官煤勾结、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科学发展观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严肃查处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和商业贿赂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严肃追究,决不手软!加强基层反腐倡廉工作,继续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抓好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和发展全党动手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局面。总之,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思想上的清醒和坚定、工作上的务实和创新、道德上的纯洁和高尚,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同志们,山西人民淳朴、勤劳、智慧,在革命战争年代,毁家纾难,流血牺牲,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今天,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有全省200万共产党员和3300万人民的不懈努力,本次大会确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加快转型、跨越、崛起的步伐,加快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努力奋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