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什么有些流言 长得那么像真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7:18 长江商报

  铁道部今日称火车票中加收铁路建设费纯属谣传,铁道部从来没有提出过这方面的议题,更谈不上正在酝酿这样的方案。

  不知道这算不算“意外”的惊喜,反正我是欢欣鼓舞的:铁道部原来是不准备收“铁路建设费”的。事实证明,昨日的所谓收费是则假新闻,可以列入流言的行列,我注意到今日的报纸起码有几家对“铁路建设费”问题进行了认真

的评论,编辑也好、评论者或者阅读者也罢,谁都不是孙悟空,但是在成千上万的新闻版本中我们为何对这则“流言”情有独钟呢?我以为在“铁路建设费”假新闻这个契机上要思考的应该是另一个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命题:为什么有些流言长得那么像真相?

  关于流言,莎士比亚曾为之打过一个比喻,说:“流言是一支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流言之所以是过街老鼠,显然在于其悖逆真实的负效应。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消灭谣言,尽管我们一厢情愿地说“谣言止于智”,但所有人都“智”的前提近乎空想。回到新闻事件中来,如果报纸说“明日世界大战”或者“彗星撞地球”了,被消解的可能性就很大,偏偏说“铁道建设费要收”了就那么像真话?这背后无非“情”与“理”二字。所谓“情”,就是铁路收费的事实语境,在“年年春运年年涨、越涨越不要听政”、“火车票强制保险55年灰色收入达上百亿元”等情境中,尽管我们也深知铁路运输带有公共服务性质、建设费主要应该是国字头的财政拨付,但还是忍不住在不规范收费的惯性中倾向于铁道部的“想收就收”;二是“理”,关于“收费”的道理,老百姓还是“深明大义”的,在银行经常给我们上“国际惯例课”、公共信息经常给我们上“声讯贩卖课”的背景下,不需要铁道部出面,我们自己就能给自己找到一堆“铁路建设费”征收有益的道理。

  被铁道部发言人斥为“毫无依据、不负责任”的流言,长得如此接近真相,或者可以逻辑地推论一下:那就是——也许在现有铁路体制框架内,“毫无依据”且“不负责任”的制度设计已经让我们习以为常了。社会学家说得比较客观:流言是公众应付社会生活的一种应激状态,是公众解决疑难问题的不得已形式。换句话说,有些流言是可以被视为公众在特殊的社会状况下表达意见或情绪的“寓言”。对待流言,仅仅依赖主流社会价值制度体系维护者的赤膊上阵是苍白的,关键是要给“流言”一个制度化的出口:诚实正义的信息供给渠道、公众某种恐慌心理的有效疏导……形而上的问题不解决,形而下的流言就会变脸继续。

  邓海建(江苏如东教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