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地名有偿命名宜慎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7:21 长江商报

  本报评论员彭永斌

  近日,武汉市有关单位公开发布消息,称将对一些地名在一定年限内实行有偿命名制度。即通过协议和拍卖的方式,将新建的或必须改名的道路、桥梁、广场等公用设施以及住宅区和高层建筑的命名权进行出售。

  此举一出,在全国引起很大争议。其中一些人提出疑问,既然地名可以被拿来拍卖,那假如某企业比如可口可乐公司愿意拿出足够多的钱,是否可以将武汉市更名为“可口可乐市”?这种说法虽然看上去荒诞,但民众既然有此疑问,倒不可仅仅付之一笑,认为只是时下流行的“恶搞”。因为提这种疑问的人明明知道武汉市绝不可能更名为“可口可乐市”,但仍不免因命名权拍卖而产生更多的思量。

  这正如前不久某银行提出要收取查询费,引起一些人猜测银行今后是不是会收银行网点建设费一样,这些显得“顺乎自然”的猜测,姑且不论其是否有道理,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些公共决策给人们留下了遐想的空间,甚至是“引导”公众去联想其可能产生的“后续事态”。这也要求一些公共决策在决策过程中,即使拥有着十分美好的初衷,是出于为民众考虑,也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人们为什么会对一些道路、桥梁等的命名权拍卖持保留态度?当然是认为此举尚存在需商榷的余地。在一个城市里,不仅仅只有建筑、道路和花坛,人们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行走,那一个个具有指向作用的正是那些桥名、路名或者建筑名。时间久了,市民们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具有着某种类似于血缘的关系凝聚,这些名字也成了城市必不可少的文化符号,就像一条脐带,连接着生活于斯的市民们的情感。现在,武汉市有关部门为了解决地名管理时的经济困境,在未充分征求市民意见的前提下打算将一些道路等的命名权进行拍卖,市民们难免有一些感情似乎被割裂的情绪。

  当然,地名被拿来拍卖可带来经济效益,根据相关部门的解释,这些拍卖得来的收入将进入财政系统的核算,并最终使用到地名管理中去,这让人相信拍卖能收到较好的实效。不过,当行走的道路一条条都“附加”上浓厚的商业气息之后,人们是否会感受到某种不愿承受的商业压抑?

  市民的期盼和命名权拍卖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市民们对路名拍卖的一些疑问,问责的是决策过程中未及充分考虑的因素,代表着对城市的感情。一个能让生活在其天空下的民众感受到强烈归属感的城市,也必定是一个市民情感所系的城市,因此,具体到某些公共决策的决策过程,有关部门有责任综合考虑包括市民感情在内的各种可能因素,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应该征询一下市民意见,这样的话,公共决策才会尽可能地取得最大认同,收到最佳效果。

  (详见本报今日B/15版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