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州有来路可疑的食盐公开摆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9:18 南方日报

  央视昨曝光黔工业盐毒倒50余人,亚硝酸盐成食物中毒“第一杀手”

  广州有来路可疑的食盐公开摆卖

  近两年我省私盐泛滥现象加剧,时有中毒事件发生

  盐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调料,一旦食用不当将会带来横祸。据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今年10月,贵州省余庆县发生50多人因在小食店误食亚硝酸盐中毒并有人致死的事故。

  无独有偶,8月份在重庆,6月份在广州,同样发生过亚硝酸盐中毒夺人命的事故。“毒盐”频频伤人,相关部门查实是一些店铺用工业盐冒充食盐。据卫生部的数据显示,由于对亚硝酸盐销售和使用缺乏有效管理,我国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事件每年都发生上百起,已位列化学性食物中毒之首。仅今年上半年,就发生60多起,共有400多人中毒,造成20人死亡。

  误食工业盐放倒50余人

  10月8日傍晚,贵州省余庆县的冉正发和另外两名小孩,在一家小食店吃完米粉后不久,便出现了呕吐、头晕、绀紫等症状,其中冉正发的症状最为严重。紧接着的1小时内,又有50多人因同样症状送往医院。

  随后余庆县疾控中心对患者的呕吐物等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在这50多名患者中,有包括冉正发在内的17人被确认为亚硝酸盐中毒。经医院的全力救治,其中16人陆续脱离生命危险,由于中毒程度严重,冉正发最后不治身亡。对小食店食品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十多家小食店里,有四家的食物被查出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其中一家的是在茶水里,另三家是在米粉里。尤其是茶水,几乎每毫升里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5毫克。

  广东合格碘盐覆盖率全国倒数第4

  笔者调查发现,毒盐暗度陈仓现象在广东同样存在。今年4月,徐闻查获一起特大生产假盐案件,每年出产8000吨私晒盐辗转流入包括广州、中山、湛江等省内各地市场。6月,增城市发生特大亚硝酸盐中毒事件,8人受害,其中一人死亡。此后不久,增城又捣毁一个假冒食盐的批发窝点,查获假冒食盐达4000公斤。知情人士透露,近两年广东私盐泛滥的现象加剧,市面销售的食盐近两成有假,食用私盐引起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

  今年5月,中国地方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吉祥在广州透露,早在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级性目标的广东,2004年开始呈现反弹趋势,重新沦为不达标地区。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受到私盐冲击,去年广东省合格碘盐覆盖率仅为79.9%,为全国倒数第4。

  进货渠道不同的食盐价格相差不少

  昨日,笔者走访了广州白云、花都、番禺等区的菜肉市场发现,低价可疑的食盐仍然不少。在番禺区一家小型副食品店里,笔者看到了两种不同标价的食盐,每包的价格分别为1元和0.8元,从包装上很难看出有任何区别。店里的售货员告诉笔者,之所以价格不同,是因为从不同的地方进的货,虽然价格相差0.2元,但质量上都差不多的。至于具体从哪里进的货,她却表示不知晓。

  本报记者王小海实习生李华炎

  记者手记

  监管部门不应只做“事后诸葛”

  一定程度上,“毒盐”比“齐二药”和“欣弗”更为可怕。民以食为天,每天都要和柴米油盐打交道,如无安全保障,那可是命悬一“餐”。而今年以来频频发生的“毒盐”伤人事件,凸显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和误区,值得反思。

  据笔者了解,亚硝酸盐的批发流通环节和销售渠道与食盐是完全一样的。首先,通过省市盐业公司调进来,然后从县级盐业公司批发出去。唯一不同的是,食用盐批发给零售商户,亚硝酸盐直接进入了工业领域,批发给了用盐企业。我国现行的盐业流通体系中,县级盐业公司是最后的销售终端,但由于基层盐业监管部门力量薄弱,现行的盐业管理条例也没有明确对私售亚硝酸盐的处罚措施,亚硝酸盐就有了机会流向普通消费者。

  “毒盐”害人事故屡屡发生,除了讨伐不法分子、提醒消费者外,监管部门也该反思一下自身的作为情况。平时的监管,一般采取分段管理,各履其职,管生产领域的只看好生产,管流通领域的只盯着市场,未能达成很好的合作,因此在产品的整个供销环节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漏洞,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等到事故发生后,大家才来碰头,做“事后诸葛”。

  王小海

  图:

  简仁山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