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一组文献看中共八大的会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9:55 人民网

  为纪念党的八大召开50周年,本期刊发的这组文献,记录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筹备和主持召开八大会议过程中对一些重要问题所作的思考和倡导,其中有关这次党代会会风的内容,很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毛泽东在八大筹备期间的历次讲话,定下了八大会风的基本特点。毛泽东在主持七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时的讲话,是这样开始的:“这次全会的任务就是为八大做准备,大

概有三大工程:文件、选举、发言。”干净利索的几个字,将会议的目的、内容清楚地交待出来。讲到“发言”,毛泽东提出:“原则是不要太长,内容要精彩一点。”“还可以有一部分书面发言。”“组织一些小稿子,五分钟。”“小稿子,几百字,很经济。”毛泽东要的是“比较生动”的“小稿子”,而不是长篇大论。毛泽东本人的讲话,就体现了这种“生动”和“经济”。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到需要与会者审查修改五个重要文件:政治报告、党章草案、修改党章的报告、“二五”计划的建议、关于“二五”计划建议的报告。这样的文件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必须集中全党的智慧。他代表中央领导层谦逊而诚恳地请求大家:“现在就靠你们大家了,请你们提出修改意见。”毛泽东所求的意见,并不是“唱赞歌”的那一套,而是请大家提出包含着批评的意见。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坦诚地请求大家提出“丰富的批评”。这种民主的作风,自然地带出了民主的会风。

  领导人亲自主持和修改八大的重要报告。为起草中央提交大会讨论的五大主要文件,当时中央成立了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和修改党章报告及党的章程起草委员会。前者有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人,后者有邓小平、谭震林、刘澜涛、杨尚昆等人。周恩来则亲自组织国家计委的人员起草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建议报告。

  这些报告、文件,经过起草小组和中央领导层多次讨论和修改后,有的还组织各省、市、自治区及军队、中央和国家机关各方面人员在较大的范围内讨论,征求意见。前后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准备,于1956年8月中旬基本拿出来,提交党的七届七中全会进一步讨论。就在8月22日召开的七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等领导人认为,八大最重要的一个文件即政治报告写了9万多字,太长。毛泽东表示:要砍掉三分之一,打乱重分。怎么修改?毛泽东提出,主要从三个方面改:“一是大势,二是细节,三是文字,凡有意见的都在这个本子上批。”刘少奇也提出:“其中有一些部分恐怕需要重写,就是要推翻,打乱重分,重新再搞。”【毛泽东、刘少奇在七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插话(记录稿),1956年8月22日。】

  重写政治报告,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部分就特别需要慎重处理。9月10日,周恩来细读了由外交部同志起草的国际问题部分的修改稿后,给起草委员会的胡乔木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修改意见:“我以为这部分题目或者叫‘国际关系问题’,或者叫‘我们在国际关系中的政策’,而不宜叫‘加强国际团结’。内容先讲形势,后讲任务。”关于怎么讲形势和任务,他还提了一些明确的修改建议。经过大家共同努力,重写后的政治报告,砍掉的不止三分之一,而是二分之一。国际关系部分,基本框架接受了周恩来的修改意见。

  允许党内党外有不同意见的讨论、辩论。八大期间,刘少奇接见了应邀来参加会议的比利时共产党代表团。比利时客人对一件事很好奇:在中共党内,为什么中央决定了的事情,还允许再进行充分的讨论?还说:“在我们那里,不大喜欢在党内再多讨论已经决定的问题。”

  刘少奇的表态非常明确:“有意见的分歧,党内就有责任把这些不同的意见统一起来。”怎么统一?“这就要经过讨论。”经过讨论后还有少数人不赞成怎么办?“心里不服就可以保留,但他一定要执行多数同志的决定。”刘少奇认为,“保留意见有好处”,尽管党内已经有决定了,但党的思想问题不能简单解决,也不能采取粗暴的办法,更不能采取压制的办法解决,要展开充分的思想讨论。在党外怎么办?刘少奇认为,党外人士可以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演说,写文章,甚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不好”、“说社会主义不好,资本主义好”、“说唯心论好”;而我们共产党人可以自信地与他讨论、辩论,“因为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真理一定能够在辩论中间取得多数,能够把错误意见驳掉”。总之,“工作作风应该实事求是,要严肃。每一个国家要根据自己情况来决定办法,情况变了,办法也要变”。

  在选举问题上合理、公平,体现出党的成熟。本期刊发的这组文献中,陈云和邓小平的讲话,都与八大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有关。选举的总原则和方针,是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定的。而落实这些原则和方针,则是由选举工作委员会的第一召集人陈云和第二召集人邓小平来组织完成的。

  8月30日,在八大预备会议第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就八大的准备工作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根据毛泽东的意见,邓小平解释了涉及的敏感问题和敏感人物:“所谓两条路线的问题:一个是李立三同志的问题;一个是王明同志的问题。中央过去曾经多次考虑过这个问题,也跟很多同志谈过这个问题,觉得前届中央委员(包括两条路线的两位同志)全体选出较有利。”“真正能够代表我们党的作风的,最能说服人的,是对待这两条路线的态度问题。”就在预备会议之前,邓小平代中共中央起草了给尚在苏联养病的王明的电报,请他如健康条件许可,出席这次大会。

  陈云在9月10日召开的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更详细地说明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预选名单的拟订经过,和拟订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意见”。170人的候选名单的提出,“经过了三次酝酿过程”:前两次“由下而上地提名单”,“第三次提出的名单,是在第一、第二两次自下而上的基础上,政治局跟各代表团正、副团长共同确定,又经过中央委员会通过的。这份名单照顾到了各个方面”。

  对“没有列入名单的人”怎么看?陈云认为:“没有列入名单的人,他的工作,他的本领,有一些比列入的人好。将来发展的结果,也可能是这样:多少年以后,这一次没有列入的人中间,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比列入的人发展得更好一些。”

  陈云作出说明后,薄一波、李先念、谭震林等人也认为:这是一个团结的名单,把我们党从七大以来成长起来的力量,把在政治上成熟的、可以在各方面独当一面的各方面的工作同志吸收进来了;这个名单的提出,证明我们的党是成熟的。〔作者杨明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北京100017〕

  (《党的文献》授权人民网发布,请勿转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