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守望古歌——位苗族老人和他38年的苦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10:05 贵州都市报

  

守望古歌——位苗族老人和他38年的苦旅(图)

  我们生息于同一片秀美山川,同一种优秀苗族文化,如果苗族古歌再不引起本民族的重视,她将面临“歌灭曲绝”的境地。憧憬同一个灿烂的愿景,肩负着同一个民族神圣使命的当代苗家人,怎么向我们的祖先交代?———王安江

  10月21日,记者走进台江县边远的棉花坪苗寨。全寨300多户人家中,基本户户盖了新房,添置了家用电器。而古歌师王安江家,却还是一个矮小的破屋,家徒四壁。

  王安江穷,是由于他38年来一直痴迷、苦恋苗族古歌的搜集整理,没有足够的精力来支撑这个家,妻子、儿子、女儿一个个相继离他而去……

  为了搜集苗族古歌,王安江历尽沧桑,吃尽苦头,甚至险些搭上性命。尽管如此,王安江仍在苦苦追求……

  有人说,王安江疯了!也有人说王安江“走火入魔!”也许是他那股痴迷搜集整理苗族古歌的疯劲,曾经感动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感动北京奥申委官员廖晓义等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

  “对歌”遭屈辱,他选择了古歌

  王安江的家,地皮凹凸不平、坑坑洼洼,我们随便抓了个破凳子坐下与他攀谈。交谈中获悉:他今年73岁,满脸花白胡子,披肩的花白头发,显得格外苍老。他给我们搬来了搜集的16本约0.5米厚的苗族古歌手稿,向记者叙述着他这一生搜集、整理古歌的坎坷和悲壮的心路历程。

  1954年,21岁的王安江在台江城关翠文小学毕业,县教育局聘任他到本县泗柳小学当民办教师任教3年。后调到其他小学去任教。1962年困难时期,他被下放回家劳动,王安江与妻子杨荣美男耕女织,一家人过着平静的生活。

  1967年苗年节,棉花坪一位青年从嘎养虾苗寨娶来了一个媳妇。按当地风俗,13天后男青年家要组织10多人陪送新娘回门,王安江成为陪送者之一。当陪送新娘的人们到新娘家喝了“拦门酒”进屋坐定后,寨上的人就带着酒菜陆续汇集到新娘家来陪客。“宴席”伊始,新娘家摆起了长条桌,把鸡头、鸭头摆在陪送新娘客人的面前,要他们唱歌开席。这下,陪送新娘的男方客人傻了眼,大家都不会唱,只好依俗出钱请新娘寨子的人代唱开席古歌。唱完开席古歌,宰割条桌上的熟鸭,夹给在场的人吃了之后,便开始吟唱《开天辟地》、《运金运银》、《爬山涉水》等古歌。古歌唱法一般是主问客答,或客问主答,此起彼伏。不能应对者则遭罚酒。不到半夜,陪送新娘的男方客人醉得东倒西歪,同时还受新娘寨子的人嘲笑了一番。

  这件事,让王安江刻骨铭心。他说,就是这次陪客遭屈辱,让他走上了搜集、整理苗族古歌这条路。生在苗乡,不懂苗族古歌真是奇耻大辱。于是,他暗下决心,自己不仅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歌手,还要把苗族的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那时起,一家8口人的吃穿问题全靠妻子和大女儿来支撑。而王安江除了每天跑10多里外砍一两挑柴火外,余下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古歌搜集整理中。两年下来,王安江家里的经济撑不住了。一天,妻子杨荣美对他说:“那些古歌又不能当饭吃、当钱用,再这样下去,我们只有像别人那样到处乞讨度日了。”王安江深知家中穷困,他还是咬紧牙关说:“讨饭是小事,怕的是耽搁了古歌的搜集整理!”

  王安江痴迷古歌搜集,不仅家人不理解,连寨上的人都说他“不务正业”、“走火入魔”,说他“疯”了。许多家族兄弟也出来指责王安江太懒,说他为躲避农活才去搞搜集古歌这一勾当的。为此,家族兄弟有客人到来,不再请他去作陪,一些亲友也与他逐渐疏远。

  王安江叙述到这里,站在一旁的三儿子王赟噙着眼泪,告诉记者:“1997年的一个夜晚,大姐王雄英实在熬不住这种苦日子,瞒着父母亲,悄悄让我从破墙翻进屋里拿了几件衣物送给她就出了嫁。”

  大女儿走了后,王安江家里的重活、累活全都压在妻子杨荣美的肩上。全家7口人的吃饭穿衣,大儿子、二儿子的读书费用,全靠妻子来承担。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杨荣美只好咬紧牙关硬撑着。她利用农闲外出湖南、广东、北京、上海等地乞讨。一次,在上海乞讨期间被列为“三无人员”,收容所将她拘留长达半年之久。就在被收容拘留后不久,加上长期超负荷的劳作,杨荣美染上了肺病。

  担起了古歌传承人的重任

  生活在贵州黔东南自治州一带的苗族,因长期无文字记载,他们只能用心记,口头传唱历史,用古歌来记载民族文化。但在苗族村寨中,能用心和口头传承文化的能人或歌师,已为数不多了。王安江在他最初迷恋古歌时,很多苗寨都还有歌师健在。现在,许多苗寨的歌师已相继去世,苗族古歌已走向了“人亡歌灭”的险境。

  为能较系统、完整地搜集苗族古歌,王安江总是脚穿草鞋,没日没夜地走村串寨拜师学歌。1984年的一天,84岁高龄的老歌师顾沙因病危在旦夕,他请人把王安江叫到病榻前,拉着他的手说:“我可能不行了,方圆几十里的苗寨中,只有你能继承我的歌师位子。俗话说:前人不摆古,后人失落谱,你千万千万要记住这两个问题,一是你一定要担起歌师的重任,把我的古歌传承下去;二是一定要把古歌传给下一代人,让苗族古歌世代相传下去!”老人临终的一席话,让王安江震动颇大,同时也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在那最后的一天一夜里,老人向王安江传授了一直深藏心底的几首古歌,然后才安详地闭上双眼。

  为完成顾沙老人的遗愿,为寻找“党告坳”(党告坳:是传说中苗族迁徙到黔东南时,各支系议榔分居的地方,一直是苗族人民心中的圣地)这一圣地,更好地理解苗族古歌,王安江曾无数次寻觅,在每次苦旅中,他都吃尽了不少的苦头。

  一次,他从榕江出发探寻到雷山,又从雷山辗转到剑河、台江。在辗转奔波的旅途中,他几乎身无分文。饿了,找一些野果来充饥;渴了,捧一把山泉来润喉;困了,依在稻草堆、牛圈旁过夜;冷了,躲进山洞里御寒。经过无数的艰难跋涉,王安江终于在4县交界的剑河县久仰乡巫仰苗寨附近找到了党告坳。

  王安江还了解到,那里至今还保留有一块“午饭田”,由当地苗胞逐户轮换耕种,收获后用于接待外来的寻幽访古、缅怀祖先的人。

  为了苗族古歌的传承,王安江在走村串寨回到家后,常常利用农闲的夜晚组织寨里的古歌爱好者聚在一起,教他们学唱古歌,探讨古歌的奥秘。

  亲人相继离去

  一次去搜集苗族古歌,王安江因没钱买票在火车上被列车长逮住,经询问,王安江的故事打动了列车长,破例让他免费乘车。这位列车长还对他说:“只要你愿意,送你上北京都行。”

  就在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古歌搜集时,1992年7月,妻子却因患冠心病、晚期肺癌无钱治疗而撒手人世。妻子走后不到10天,大儿子王旭因家里无钱供他继续读高中,一气之下服毒自尽了!

  二儿子王彦、四儿子王灵,一气之下背井离乡踏上了打工之路,并发誓永远不回来这个家。二姑娘王菊香没日整夜地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经人穿线,偷偷在一个黑夜里跑出家门远嫁他乡……

  有人对王安江发出了质疑:这样痴迷地搜集苗族古歌,图的是什么?图名吗?你并没有出名!图钱吗?你也没有捞到一分钱!王安江回答的仍然是那句老话:“那就是为了完成顾沙老人的遗愿,要把苗族的古歌传承下去,决不让苗族古歌失传。亲人可离我而去,古歌却是我一生的守望!”

  三儿子王赟见年迈的父亲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后,怕父亲伤心过度生出意外,就主动来安慰王安江,并表示要积极配合鼓励他重振家业。于是,王赟跑到广东去打工挣得几千元,先后买了两头牛。然而,买来的两头牛却先后死去。无奈之下,王安江父子只好向亲友借牛犁田。看到父子俩悲惨的遭遇,二女儿的亲家公主动给他送来了一头黄牛犁田。

  为维持生计,王安江与儿子商量,先后将妻子杨荣美遗留下的衣物、项圈手镯变卖了,才得以解决家里的吃穿问题。

  生命垂危,不忘古歌出版问世

  王安江几经努力,终于将流传于苗族民间的《开天辟地》、《耕地育枫》、《爬山涉水》、《仰阿莎》、《嫁女歌》、《诓婴歌》、《打菜歌》、《造纸歌》、《丧亡歌》等12部苗族古歌整理出来了。16册古歌手稿共3200页76800行、384000字。除此外,还收集了其它研究资料10余万字。如此浩大的古歌材料虽然整理出来了,该如何整理出版,去哪筹集出版经费?

  王安江没有更多的办法,唯一的想法就是:乞讨!

  拿定了主意,王安江带着三儿子王赟,背着10多公斤重的部分书稿外出乞讨。他们从凯里爬火车到广州的途中,没钱买饭吃,就在铁道边拣从火车上丢下的垃圾包内的馒头、吃剩的食物来充饥。父子俩就这样饱一顿、饥一顿,来到广州、深圳等地乞讨。一次,父子俩在深圳市龙华镇乞讨时,被城管人员发现王安江穿着草鞋,背着破烂的牛崽包,认为他俩是乞丐、骗子,影响了深圳的市容市貌,便将王安江的书稿抢来仍进垃圾里,一把火给烧掉了。王安江为书稿被毁整整一个月茶饭不思。

  王安江的精神崩溃了!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和疲惫的身躯,由深圳赶到广州火车站,想在那里寻觅一些由火车上丢下来的垃圾食品充饥。在恍惚的行走中,王安江被人猛推了一把,他才忽然清醒过来,一辆列车与他擦肩而过。拉他的人说:“好险哇!如果你再朝前迈一步,你的命就呜呼哀哉了!”

  在广州,因书稿被焚,王安江也无心乞讨,揣着讨得的几百元钱,准备搭车返乡。当他来到广州火车站时,被几个“混混”盯上,并挟持他到一个僻静处,对他一阵拳打脚踢,将身上400多元钱搜个精光!

  从广州回到家,王安江没有气馁,一边继续整理原已复印的另一套手稿,一边奔走相关部门寻求出书门路。

  2005年11月,王安江突然病倒了。为了治病,儿子王赟找到妻子的娘家去求援。凑得了3000元,才把病重的王安江送到台江县医院住院。台江县四大班子的领导到医院看望他,决定由县里给王安江垫付医疗费。经检查,王安江患了严重的风湿心脏病和冠心病。在病危之际,王安江向县里提出了三个请求:一是希望县里能帮助他完成出版苗族古歌的意愿;二是请求县里能给他购置一副送终的棺材;三是自己可能很快会离开人世,按照苗家风俗,将自己送回老家安然升天。王安江的请求,在场的县领导应允了。10余天后,奄奄一息的王安江又奇迹般地好了。

  台江县委书记杨德涛责成台江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县内精通苗族文化的文化人组建“王安江古歌出版筹备改稿小组”,协助王安江对其手稿进行修改和整理,用两三个月的时间整理付印出版。今年9月,奥申委官员廖晓义女士到台江获悉王安江的动人事迹后,承诺愿为王安江出书之事牵线搭桥。10月初,王安江的出书问题,再一次引起黔东南自治州州委书记廖少华的高度重视,自治州委、州政府研究决定:拨款20万元为王安江出书,以了却王安江老人多年的心愿,让这12部传承了几千年的《苗族古歌》世世代代传唱下去……作者:张少华 邱存双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