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唐长安为丝路之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10:3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大唐长安为丝路之源(图)

  大唐西市(图中阴影处)在整个长安城的位置。

  

大唐长安为丝路之源(图)

  今人通过图画反映的大唐西市情景。

  

大唐长安为丝路之源(图)

  大明宫丹凤门和大唐西市的考古负责人何岁利(前排右一)正在给巴基斯坦国家文物局局长(前排左一)讲解丹凤门考古情况。

  

大唐长安为丝路之源(图)

  在西安出土的驰名世界的唐代骆驼俑。

  丝绸之路传承、发展到了大唐时期,其兴盛繁荣臻于历史高峰,构成了当时世界上蔚为壮观的国际贸易路线,用德国历史学家Andre•Gunden的话说:“这时候的中西丝绸之路贸易直接影响并刺激、奠定了欧洲15世纪至17世纪的世界贸易格局。”近日于西安召开的国际汉学学术会议上,记者与世界各国的著名专家、学者一起反刍、品味了大唐时期长安城依然作为丝路源头的历史荣华。

  北京学者

  粟特文书明确记载着西方商人在长安贸易

  【认知专家】当今北京的历史考古界,葛承雍的名字是不陌生的。不仅仅因为他每年审核出版众多的学术考古方面的专著,他是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的总编辑,还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位资深的文物考古专家、教授。他曾在西北大学研究、任教,对于中华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用心和脚曾去梳理过一遍。

  唐长安城开元门外树立着丝绸之路上西去远行的征程距离路标

  一提起丝绸之路的起点问题,葛承雍脱口而出说:只能在关中。西汉开辟丝绸之路,那就不用说了。到了唐朝时期,各国的使节、商人肯定是先到长安,然后去其他地方,包括宗教的传播都是这样。玄奘从印度回来,先到长安,而不是先回到他的故乡洛阳。在西安出土的大量壁画,如“客使图”、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胡人墓志等都是在西安发现的,其他地方没有或很少有。长安有大批的留学生,包括从西方来的学生。即使武则天东都临朝,这种局面都没有改变。宋人在典籍《南部新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在长安开元门外的“堠”即高台上,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自(长安)开元门至安西两千里”,可见大唐时候已经在长安刻字昭示天下客商,从长安出发到丝绸之路上沿线一些属国或国家的距离了。从来没有见过在其他都城的城门外刻有这样的提示。最客观公正的定论应该是丝绸之路一个起点,那就是长安,然后多条支线、多点传播丝绸贸易。

  西方专家解读粟特文书知长安是丝绸贸易商人最大据点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不仅仅汉唐两朝,敦煌出土的粟特文书里,明确记载着公元4世纪的时候也就是西晋到东晋的时候,虽然行政中心变迁着,但西方的商人依然选择长安作为最重要的据点。这些粟特文的解读,完全是由当代西方语言学家进行的。为什么说粟特人在长安做生意就意味着丝绸之路的源头在这里呢?葛承雍说,粟特人大唐时期是国际丝绸贸易的第一道批发商,因为中世纪的生意都是分段做的,只有这样的生意格局才能让沿线各地利益共享。中亚的粟特人把丝绸运到阿拉伯地区,阿拉伯商人再把货物运到欧洲,层层加价,所以为什么说丝绸在罗马堪比黄金呢?丝绸堪比黄金,不单是说丝绸在欧洲稀有,还反映了货物经过长途跋涉后在欧洲的商品价值。

  东罗马帝国首都的银盘铸像与昭陵六骏风格相似

  丝绸之路之所以在大唐时期能继续延续并得以光大扩展,与大唐王朝精心保护这条贸易路线的用心是分不开的。唐朝时候,北方的突厥人时常占据丝绸之路上的要道,中断丝绸之路,唐朝多次派大军清理这些障碍,甚至在中亚、西亚一带与遥远的阿拉伯帝国发生直接战争。这些战争,加速了中华文明向西方世界的传播,因为一些被俘掠而去的大唐“工程兵”许多是造纸工匠、丝绸工匠、火药工匠,他们给异国他乡带去了发达的技术。大唐在西域设立了北庭都护府,保障丝路正常贸易。当时的丝绸之路另一终点即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至今还留下了许多中国化的文物珍品。唐太宗昭陵六骏的整体形象特点是,马腿短,屁股大,而君士坦丁堡的部分银盘文物上能看到这样风格的马。

  日本学者

  日遣唐使在历史书中写到长安金发白人端玻璃杯喝红酒

  【认知专家】菅谷文则是日本考古学协会会员、古代学研究会代表、日本中国考古学会监查委员、根原考古学研究所指导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日本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同时这位日本专家还是日本的大学教授,汉语标准流利得犹如京撇子。

  丝绸之路的起点大唐时期确凿无疑在长安

  菅谷文则说,唐朝和世界上其他中世纪的政权有相通之处,那就是皇权要控制物流和外交,即使唐朝当时很发达和开放。这样的历史天空下,对外交流当然只能是在朝廷允许的范围和地点下进行。事关对外贸易甚至政治交流的大事,皇帝自然只会放在长安京城进行,其他地方肯定不行。加上长安城举世无双的财富,所有拜访朝廷和做生意的人也自然要选长安。这样的话,丝绸之路的起点大唐时期确凿无疑在长安。菅谷文则引用日本的历史典籍来佐证他的看法。日本遣唐使返回日本后,写下了众多的珍贵历史笔录,来描述繁华兴盛的大唐长安,如“遣唐使有关文献”。这些遣唐使倾慕长安,他们不但用笔记下长安,还用画笔画下了长安,长安城的街道、寺庙、衙署等都被如实一一画成丹青记成文字,带回东瀛。除此之外,这些渴求大唐知识的日本使者还购买了大量唐朝书籍运到日本。在日本历史记载中,让日本遣唐使“没想到”的是,长安城竟然有高鼻子、金头发、蓝眼睛的人。这些欧洲人其实包括了今天新疆和中亚、西亚、欧洲人。日本文献这样描述长安城金发蓝眼人的生活:他们无论男女多会跳舞,喝着葡萄红酒,用的是玻璃器,用银器吃饭。

  “长安话”是大唐时世界共通语言犹如今之英语

  博学的菅谷文则边说边给记者画出了一幅丝绸之路的图表。那就是以长安为中心,西边延伸到东罗马,东边围绕着长安城,有各条支线分布出去的丝绸之路贸易分布轨迹。日本遣唐使也就是僧人圆圆,在他的著作《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说长安城“道八达”,也就是说长安城通向八方。正是因为丝绸之路等外国和中国交流的频繁,并且交易地点在长安,所以说当时的“长安话”是共通语言,犹如今天的英语流行于世界。没有现实就不会有艺术的升华,菅谷文则举例道,在今日西安的众多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众多的骆驼俑,这些骆驼在唐代人的心中有发财的吉祥意思,而这个意思的得来与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工具骆驼分不开,最终演化成财富的象征。

  美国学者

  只有长安才有能力承担城市对城市之间的贸易

  【认知专家】美国人的心中,世界上最难认的语言恐怕要包括方块字的汉语了,而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的美国人更是稀罕了。而记者采访的这位高鼻子、蓝眼睛、金头发、白皮肤的典型西方学者,一开口就是流利的汉语。他的名字是Martin•Powers,他给自己起的汉文名字是包华石。这位美国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已经超过了30年,现在是密歇根大学艺术史系的讲座教授,出版了研究中国的著作。

  唐朝的中西丝绸贸易为欧洲后来的全球贸易打下基础

  Martin•Powers像中国人般的谦恭一番后,才说起丝绸之路方面的学术认知。他强调长安是大唐的首都,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丝绸之路在大唐时期,从这里发端是自然而然的事。唐朝非常伟大,经济非常发达,成熟的文明自然要共享、外溢于世界,丝绸之路在唐朝时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着、影响着世界。德国法兰克福的历史学家Andre•Gunden在他的著作《白银时代》中就认为,欧洲15世纪到17世纪的世界贸易是在与亚洲贸易的基础上逐渐长时间发展成熟起来的,这种与亚洲的贸易一定意义上是与中国的贸易,而延续到唐朝的丝绸之路贸易就是其主要内容。

  长安城承担起丝绸之路起点的重任是不能替代的

  Martin•Powers的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就是,中世纪的贸易绝大多数是城市对城市之间的贸易,不是国家对国家。因为那时候国家的组织能力远远没有一个城市的组织能力集中、效率高、安全性高。这样就不难推测出,长安城承担起丝绸之路起点的重任是不能替代的,也是无法替代的,别的城市没有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和货物集中量。

  韩国学者

  韩历史典籍明确记载着渭河流域是中国经济中心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韩国,历史文化有相通之处,韩国学者眼中的丝绸之路起点是如何的呢?同样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韩国东亚细亚文化财研究院副院长、文学博士辛勇说,长安城在唐代时候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留下了众多这方面的文物。像那个时候的玻璃杯子、黄金杯子以及一些西方人像等,都证明了丝绸贸易路线上的西方商人在长安云集的时代烙印。汉唐长安城,是中国当时的文化中心、经济中心,西方人当然要到长安来做生意。韩国的历史文献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在中世纪也就是丝绸之路最繁华的时期,渭河流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这从《诗经》等中都能看到。中华文明发源也在此。就拿今日韩国的情形来说吧,从事商务时,人们多会去首尔,因为那里发达的经济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以及完备的商业服务设施等都是别的地方无法抗衡的。

  ■相关新闻

  考古最新成果专家首次披露大唐西市发掘胡商千年遗物

  大唐西市是中国中世纪各朝各代最国际化的市场。这个市场湮没了1000多年后,今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的考古发掘下重新显露了其宏大内涵。西市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众多文物,弥补了历史书籍记载,再次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了大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带来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开始了与大唐西市遗址考古发掘负责人何岁利的对话。

  记者:大唐时期,丝绸之路起点为什么说依然在长安?

  何岁利:长安有能力为各国商人高效集中、量大质优提供丝绸货源这一点,我就不多说了。我要说一下,丝绸之路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贸易路线,其实丝绸之路还是一条政治路线。通过丝绸之路,大唐朝廷拉近了与边关的距离,协和了与外邦的关系,也大大刺激了国内商品经济发展。这样的考量,使得大唐朝廷接纳西域、西亚甚至更远地方的人在朝廷做官。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了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大唐时期依然只能是长安,因为长安才能实现朝廷的这些政治目标。

  记者:听说您前段日子才发掘完毕大唐西市遗址,还没有来得及发表考古研究报告,能提前透露一下大唐西市遗址的情况吗?

  何岁利:我确实正在加紧撰写大唐西市遗址的发掘考古报告。大唐西市之所以有名气,就是因为它繁华的“市场经济”和极其国际化的商业氛围。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西市确实很大,面积近1平方公里。西市里有120多行,也就是说生意行当相当齐全,卖什么的都有,故而西市也被称为金市。这次考古,我们发现了商铺遗址,以及与胡商有关的物品,如紫水晶、玻璃器、宝石戒面。大唐时期的胡商大部分在西市居住、经商,所以才会发现这些胡人留下的这些值钱的东西。

  记者:既然都发现了商铺,那么西市里面的布局是怎么样的?

  何岁利:结合上世纪前辈的初步勘探调查,我们的发掘考古最终弄清了西市的分布和内部结构。西市坐落在今日东桃园村、丰庆路和糜家桥村组成的空间范围内。考古弄清了街道分布和一个十字街口的情况,得知街道宽16米,街道的两侧有砖砌的散水,街道两边布满了商业店铺。西市遵循的是古代市坊制,也就是说整个西市四边建有墙,每边的墙上开有门。墙内分为条块,纵横分别有两条主要街道,形成井字架结构,西市也遂被分成九块,类似于古人说的“九宫格局”。在九宫格局里,还有一些小巷贸易场所。从西市布局结构来看,当时的贸易非常繁荣,至于鼎盛。

  记者:这么大的西市,朝廷是怎么管理的?

  何岁利: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可以说明为什么丝绸之路起点一定要在长安。各国的商人云集西市,高效合理的管理方能保证市场的持续繁荣,这方面惟有朝廷才能最大限度的给予。朝廷在西市专门设有“市署”,其作用类似现在市场经济下的政府管理机构质监局、工商局的职能。市署监督货物的质量一定要过关,交易双方一定要公平,商人所运用的度量衡一定要标准。市署就设立在西市的中央位置。西市有作息制度,每天正午击鼓三百下开市,中外商人开始交易;日落前七刻钟,击铮闭市。

  记者:西方的商人只能在长安西市进行贸易?

  何岁利:不是。长安城的东市也有胡商,长安城的其他坊里也有胡人居住。但是,西市是主要的贸易进行场所。这是从地域上来说的,其实在时代跨度上来说,除了西汉开辟丝绸之路起点自然在长安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中亚商人也继续选择长安作为贸易活动点。像这个时期的胡人墓志和墓葬在西安周围近年来纷纷出土。这个时期的胡人骑骆驼三彩俑、西域商人生活用品大量出土于西安,莫不是丝绸之路贸易给长安城留下的印记?

  本版文图由记者原建军呼延思正采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