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立昌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摘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13:19 今晚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审议《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草案)》,审议《中共天津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决议(草案)》,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和谐天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做好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论述精辟,为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宏伟的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深化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进一步完善了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体系。在执政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奋斗目标上,强调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总体布局上,强调“四位一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发展道路上,强调统筹兼顾,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和谐发展之路、和平发展之路。在制度建设上,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在精神力量上,强调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在政治保证上,强调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民主法治,努力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所有这些,都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有经验也有教训。凡是发展顺利的时期,都是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正确,把握得比较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也是错综复杂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化解复杂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社会制度保证,也为实现高度和谐的未来社会开辟了现实道路。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我们才能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的机遇期和矛盾的凸显期,既面临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既增强了发展的活力,也带来了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一些社会成员道德失范,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比较严重。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仍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互交织,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应对、正确处理,就会导致各种矛盾的扩大,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能不能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

  构建和谐社会是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说到底就是尊重人民、代表人民、依靠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党,说到底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大量事实表明,社会和谐是人民之福,社会动荡是人民之祸。现在,人民群众更加盼望国泰民安,过上富足祥和的生活;更加盼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自身权利和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更加盼望完善公共服务,生活便利,安定有序;更加盼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群众的愿望,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只有大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才能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使命。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二、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历史进程。社会和谐也是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由于时代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和谐在各个阶段有着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是逐步完善各方面体制、不断激发社会活力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适应,遵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实现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这是很高的标准,有着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更好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

  和谐社会必须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统一的,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考察人类社会进步,既要用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去衡量,也要以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去评价。人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也是和谐社会的真正主人。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大力提倡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宽容谦和,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社会的亲和力、凝聚力。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活环境,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和谐社会必须是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党和国家工作的方方面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忽视任何一方面的建设,发展就是片面的、畸形的。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社会的失衡,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只有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只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同样,也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和社会秩序。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统筹发展,不断开创社会和谐的新局面。

  和谐社会必须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不断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和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改革的实质是制度创新。改革的目的在于消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思想武器。和谐不是掩盖矛盾,不是不讲原则,也不是搞平均主义。我们必须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整个社会始终充满蓬勃的生机。

  三、努力建设和谐天津

  根据中央的精神,总结天津多年来的实践,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我们作出建设和谐天津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在天津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天津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这对于实现天津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多年来,我们为实现天津社会和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始终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注重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开放性,扶持壮大了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优势产业,脱胎换骨地改造了一批落后工艺和装备,淘汰了一批耗用能源原材料高、污染严重的产品,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把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中小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了一批先进水平的医院和区县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文化体育设施,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不欠社会进步的账。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记党的宗旨,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办成了许多百姓盼望已久的大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正在缩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得到了明显缓解。我们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更好地推动和谐天津的建设。

  天津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既要建设一个经济发达的天津,也要建设一个社会和谐的天津。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从实事抓起,从群众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起,从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推进和谐天津建设。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备,生态环境更加友好,全市人民的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坚持科学发展,着力增强综合实力。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又将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大量事实说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发展的不协调,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一是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关系天津发展的大局,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要全面落实新区的定位要求,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格局。二是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农”问题,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辅相成。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把发展社会事业与发展经济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全面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群众需求相适应,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2.突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迫切问题。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群众生活幸福、心情舒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人民群众往往通过日常生活来感受社会和谐,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来评价社会和谐。群众生活涉及方方面面,解决民生问题也需要从多方面加以体现。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都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必须始终高度重视。

  要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收入是构成群众物质利益的第一要素,是维系群众生活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我们既要提高在职人员的收入,也要提高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既要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也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全市人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各行各业都要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在各类企业中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职工工资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要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收入有差距是正常的,是符合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也是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是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拉大,避免出现两极分化。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紧要的。

  要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群众生活的现实需要,对于深化改革、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矛盾。我们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逐步扩大保障面,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项工作,十分复杂,难度很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加强管理,掌握实情,把工作做深做细。农村是社会保障薄弱的地方,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民。

  要千方百计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是和谐的保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中出现的问题,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巩固天津安定和谐的大好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迫切问题,制定具体措施,逐项研究,逐个加以解决,使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

  3.建设和谐文化,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一个理论创新,是新的文化发展观。这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人类有益文明成果的借鉴,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先导。建设和谐文化,最根本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弘扬社会正气,形成促进和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要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要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的创建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促进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4.加强党的领导,着力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

  建设和谐天津,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增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这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和重大的现实课题抓紧抓好。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要加强社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群众、调解矛盾、凝聚人心的作用。要加强社会管理,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社会组织,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各级领导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干部的言行举止、能力作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要进一步提高领导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制定决策要以促进和谐为重要依据,检验工作成效要以促进和谐为重要标准,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现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党的群众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善于做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体察民情,善待百姓,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的积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把党内监督与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保证权力干净运行,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中引领社会和谐,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实现社会和谐。

  同志们,和谐凝聚人心,和谐产生力量,和谐成就大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团结拼搏,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天津而努力奋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