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加强调查研究构建和谐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12:00 光明网
彭真怀

  在我整理这些年对于各地的调查研究报告,决定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了。深得人心的“和谐”主题,显示了很大的亲和效应和凝聚作用。这次全会向国内外传递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信息,那就是我们党在国家总体战略全局中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充满自信地大踏步前进。我为此感到振奋,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写下了这篇心得,作为《调查研究报告文集》的序言。

  我们党历来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曾亲自撰写过许多调查报告。他们调查研究的实践和成果,对于指导党和人民的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调查研究显得更为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调查研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调查研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第267—268页)。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而尤其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就此明确指出,要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要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学习,用来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就是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分析,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是要放眼世界,参照国外社会建设的经验,借鉴其积极成果,以充实和刷新我们党管理社会的理念和实践。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也因此会更加富有成效。

  加强调查研究,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只有用发展的办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那么怎样发展呢?我们的思路是清楚的,那就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工作很多,每个方面的工作都很重要。但一定要准确把握切入点,也就是要抓最主要矛盾或矛盾的最主要方面。“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这样决定的政策,才有基础”(《陈云文选》第三卷第46页)。这就是说,充分的调查研究是全面贯彻落实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从我国社会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把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这四个着力点落到实处。这四个着力点也就是切入点。我们必须深入实际,加强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的调查研究,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切实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唯有这样,才能把握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从而做到成竹在胸,全局在握,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加强调查研究,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基本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在具体工作中怎样转变作风改进方法呢?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切实提高工作水平。“要搞好调查研究,就要真正联系群众”(《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51页)。只有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所想、所盼,使自己和群众情相融、心相通,才能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这些年来,中央下大力气重点解决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肃处理了包括嘉禾野蛮拆迁等在内的一系列损害群众利益的恶性事件。各级党政机关也抓住群众关心而又带普遍性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愿望,实行了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办结销号、监督评价等多种措施和办法,在缓解就业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方面,确实干出了许多实绩,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

  加强调查研究,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毋庸讳言,中央与地方之间客观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音符,中央的很多决策,在地方很难贯彻下去,越到下面越难,甚至会在贯彻的过程中变形走样。这就提醒我们,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末,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18页)。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增大了,影响决策的变量增多了,决策的时效性增强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前,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全面、系统、真实的决策依据;决策中,提出多种方案,分析比较,优中选优;决策后,跟踪决策的实施,不断修订完善。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希望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实践证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二、调查研究必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在执政55年后,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在这样一个重大的背景下加强调查研究,重要的是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立足于抓大事、议大事、谋大事。通过各类调查研究,深入探索和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带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一,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来开展。这是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只有这样,调查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富有成效。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所谓围绕大局,就是要加强对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利于深入认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就是要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等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利于完善政策措施,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舒缓社会紧张,平和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就是要加强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调查研究,深入认识和分析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NGO)在提供服务、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反映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利于健全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开放的社会控制机制、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和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些都是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的大事、要事,必须深入调查,潜心研究,从中发现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全局工作。

  第二,调查研究要树立和发扬求实创新精神。求实创新是调查研究的灵魂。只有求实创新,才能全面分析和把握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调查研究首先要求实。要在“全面”调查中求实。全面,就是调查的范围要尽可能地宽一些,力争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地区本部门和谐社会建设的本来面目,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社会管理规律。从去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先后派出数十个调研组,分赴欧洲、北美、拉美、东亚、非洲等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考察这些国家和地区管理社会的经验和教训。这些调研组的目的地选择都有针对性,调研题目非常丰富,从社会分配到福利制度,从民间组织到劳资关系,从社区管理到突发应急,可谓内容广泛,包罗万象。调查研究还要在“深入”调查中求实。深入,就是不仅要了解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现状,还要了解其历史,追溯其发展的轨迹和演变过程,把来龙去脉搞清楚。其次,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求是”。调查研究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方面。调查以“求实”,研究以“求是”。只有把调查与研究、“求实”与“求是”结合起来,在“求实”的基础上“求是”,在“求是”的思维中“求实”,才能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尽快形成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群众愿望的社会管理体制。再次,调查研究贵在创新。创新,就是要在全面掌握客观情况的基础上讲“新话”,以新的思维方式,运用新的研究手段,从新的角度研究问题,得出新的看法和见解,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志虽然也到基层调查研究,但往往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满足于对问题的一知半解,这是不可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的。

  第三,调查研究要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点。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是调查研究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群众有困难、有想法、有情绪、有要求,是正常的,我们有责任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在整体上保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相对和谐,特别是消除和减少一些影响全局的不和谐因素。胡锦涛总书记对调查研究十分重视,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重要问题,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工作主动权。他还要求,调查研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仅要听会上的也要听会下的,不仅要听干部的也要听群众的,不仅要看工作搞得好的地方也要看问题和困难比较多的地方。由此可见,开展调查研究,绝不能局限在一般访问、听汇报、看材料上,而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社区,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从中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说,农民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想什么、盼什么?工人在国企改制过程中想什么、有什么要求?特别是困难群体,他们有哪些困难、困难程度怎么样、如何缓解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都要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清楚,在此基础上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和规律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从主要领导做起。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是掌握实际情况、理清工作思路、实现科学决策、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钥匙。我国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对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重视不重视调查研究、会不会调查研究,因此成为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思想是否成熟、工作作风是否扎实、工作方法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养成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政方针,抓住影响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亲自确定调研课题,亲自组织调研工作,亲自开展调查研究,亲自撰写调研报告,并逐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建立健全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从各地实践看,要重点建立和落实三项制度:一是决策调研制度。凡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决策议案,不能提交党委(党组)讨论。二是严格考核制度。规定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的时间,并严格考核。三是督促检查制度。对各级领导干部执行调研工作制度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社会和谐因素的增长并不是直线式的。今天比较和谐,明天也可能不太和谐;原有的不和谐因素消除了,又可能产生新的不和谐因素。由于这样一种变动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也就必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的约束和保障下,确保每一个调研成果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成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成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过程,成为理清思路、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中谋划社会和谐的过程。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充分发挥调研力量的整体优势。这是加强调查研究的重要环节。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调研机构的作用,多给他们交任务、出题目、提要求、压担子,并注意采纳其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吸收有创意的成果,使之及时转化为领导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上的优越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受,并在地区及国际社会中产生积极影响。我们要鼓励调研人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敢讲心里话,敢于提出独立的见解。同时提供必要条件,让调研人员了解决策意图、工作思路和重要部署,调查研究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和谐社会的适时提出,意蕴深远,内涵丰富。调研机构本身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决策服务。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加强调研队伍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调查研究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全面加强调研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每一位调研工作者具备“德、才、识、胆”四方面的素质。所谓德,就是要讲政治、讲大局,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谓才,就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水平。“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所谓识,就是学识、见识。“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就是要有敏锐的辨别力、判断力,把握时代脉搏,看准社会发展趋势。所谓胆,就是胆魄,要有把自己的见识、主张、建议尤其是逆耳忠言说出来的勇气,要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大无畏精神。理论是旗帜,为实践指明方向。广大调研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应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优异的调研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作贡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