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清山: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22:47 人民网

  人民网上饶11月7日电记者徐连欣报道: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旅游景区而言是道难解的命题。而在三清山,在两者之间却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完美融合,这里的一峰一石、一草一木,无不铭刻着建设者的妙手仁心和殷殷关爱。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刘书宗对记者说:“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努力做到两者的双赢,是三清山坚持不懈的科学发展之道。”

  西海岸、阳光海岸是三清山景区建设的精品力作。这条全长约7000米长的高空栈道依山而建、贴壁而伸,环绕在160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上,不仅实现了核心景区高空环游,而且行走于此赏松海、看奇峰、观云雾,宛若闲庭信步、踏云而行,大大减轻了游客登山的体力负担。

  更引人注目的是,建设如此高难的工程,三清山人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堪称独具匠心、细致入微。漫步在栈道上,不时可见有古树从栈道留孔中伸展出来,或横卧在栈道上;游步道、峭壁上浅浅刻下一道道水沟,利于“水脉”的畅通;阳光海岸的木质绿色栈道全由国外引进木材,并经高温高压和防腐处理,以杜绝外界病虫进入;“山水养人,人养山水”、“古树领土,轻步绕行”、“古树自舒展,游人勿惊扰”等提示牌时时提醒人们文明游览。在这条高空栈道上,三清山人将开发与保护的融合发挥得淋漓尽致,被专家们称为“我国景区建设的成功范例”。

  对自然资源如此,对人文资源亦然。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三清宫被誉为“露天道教博物馆”,是三清山人文价值集萃地和重要展示区。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其古建筑、文物损毁严重,内部环境零乱无序,道教仪式残缺不全,直接影响了三清宫原本的古韵风貌和文化品位。

  2004年12月,遵循“应形赋式,修旧如旧”的原则,三清山人开始对其进行全面修缮。在此期间,他们又多次对建设规划进行优化、调整,除必需的游步道以及恢复性工程外,其他可能影响环境的项目一律叫停。今年“十一”黄金周,修葺一新的三清宫以及三清福地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游人、香客纷至沓来。

  三清山人视环境和资源保护为生命线,同样也体现在日常严谨细密的管理中。近年来,三清山景区共拆除了56处违章建筑,停建了3处大型宾馆,关闭了26个外围景区的无证开采矿点,查处各类破坏景区资源和污染景区环境的行为20余起,拆除有碍景观的建筑物8000多平方米,并对现有宾馆以与自然相融合为目标实施了外观改造,对已破坏的山体进行了植被恢复。

  同时,坚持房让树,路让树,人让树,十厘米以上的树都由林业局编上号,建设不能就地取材;实行环境卫生全日保洁,制订和落实了“环卫工作十不准”准则,攀岩工、环卫工每天巡回收集垃圾并统一下山装车运往垃圾场;做到净菜上山,洗涤下山,避免山上人和植物争夺水资源;对景区旅游购物点实行总量控制、合理布局,新建和改造了7个网点,全面整治了乱摆摊点、沿路叫卖现象;控制宾招设施的规模并逐渐减少,逐步将山上的宾招转移到山下,并通过改造外双溪服务区,新建了购物街、游客服务中心、两家星级宾馆等配套服务设施;对导游、轿夫实行统一归口管理,杜绝强买强卖、拉客宰客等不良行为,树立文明景区新形象。

  至今,景区已先后获得了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创建文明风景区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山、卫生山、文明山、和谐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