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标识缺乏规范翻译无人监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02:56 深圳特区报

  《我市公共场所英文标识亟待规范》追踪报道之一

  本报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专家学者细究英文标识混乱原因

  标识缺乏规范翻译无人监管

  本报记者李文生陈海峰实习生赵汗青

  我市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为什么存在那么多错误?11月2日“直通车”专版刊出《我市公共场所英文标识亟待规范》一文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中,市译协专家学者还就英文标识混乱原因进行了分析。

  双语标识缺乏规范

  “英文标识老是出错,根源就在没有制定一个较好的规范准则。”市翻译协会会长艾清谈到这一点时表示,国家只出台过一个关于路名的基本准则,而对于其他的公共双语标识,单位和公司在翻译过程中只能凭各自经验和水平来做,这样很难保证不出错。

  “深圳不缺人才,”早年支边的新疆农业大学英俄双语教授杨秉政分析说,在既有科技园,又有深圳大学的深圳,不缺少英语方面的人才,但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错误,根源就在于没有一个全面的规范。从去年到现在,翻译协会一直在到处找错误,但由于是一个群众组织,市译协只能以写信的方式递交给相关部门,使得整个工作举步维艰。

  翻译过程无人监督

  “政府应该设立一整套翻译机制,像香港在这一点做的就很好。”杨教授拿出一本《2005年版香港街道图》,记者打开一看,这本书用二十余页刊登香港每个地名的索引目录,非常详细。“而我们在审核、鉴定、认定整个翻译过程都缺乏监管。”

  杨教授认为,许多单位把关部门负责人不懂英语,公司和客户双方都不够重视,常认为只要找个懂英语的翻译一下就行了。有的公司甚至认为“翻译出来更没有人来审核,只要写上牌子,能够说明我们‘国际化’就行了。”

  市翻译协会的专家们还认为,公示是接受社会监督的办法之一,政府审定双语标识过程中缺乏公示,也是导致标识混乱的因素。深圳党政机关印发过《深圳市人民政府机构英文译名》,但里面有很多错误,原因在于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专家参与,没有通过网站、报纸、电视等各个媒体让更多的专家参与到审核中来。

  翻译公司水平参差不齐

  没有全面的规范国家可以逐步制定,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翻译公司水平参差不齐,翻译人员缺乏专业水准、心态浮躁也是重要原因。

  市译协秘书长邱永乐告诉记者,深圳许多翻译公司面对市场恶性竞争,互相压价,有些公司的翻译人员每天要处理5000—10000字左右的任务,为了及时完成工作往往不能保证质量。而翻译完了,又没有人来审查、监管,自然错误百出,最后搞成中国人和外国人都看不懂的笑话。

  据知情人透露,有的单位为省钱找业余翻译,虽然翻译完整但是往往不通顺。有的单位职员精通英语,但不去做所在单位翻译业务,一怕出错自找麻烦,二是翻译了也没有补贴,干脆让单位自己找翻译。

  排版设计无心致错

  排版问题也是整个环节中导致出错的原因之一。有些设计排版人员为了样式版面好看,擅自改动词语位置。比如早期的英文版《深圳日报》征订广告,有时就把深圳的英文写法“Shenzhen”改为“ShenZhen”。杨秉政老先生早年在《深圳日报》做过英文顾问,他强调很多排版人员在排版设计过程中有些为吸引更多的眼球,把本来正确的标识改错了。有些就是粗心大意,比如在锦绣中华附近的公示地图,硬是把“Windowsoftheworldstation”标成“Windowofworldstation”,这就不是翻译人员的问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