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做有责任的记者做有价值的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04:38 大河网-河南商报

  今天是第七个记者节。在说这个话题之前,先转述一则评论:

  媒体上有新闻说,最近,南京涌现出一群“酷抠族”,他们追求简单的生活、自然的幸福,摒弃过度的奢侈和繁琐,将“抠”进行到底。

  “酷抠族”什么意思?一打听才知道,所谓“酷抠族”就是“不打的不‘血拼’,

不下馆子不剩饭,家务坚持自己干,上班记得爬楼梯”,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的意思。——不就是说的那些生活比较节俭的人吗?这样的人,应该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哪来的“出现”之说?

  评论作者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现在记者中出现了“胡写族”,并预料,“胡写族”写一辈子,也成不了气候。

  我把这则评论发给同事看。大家都有同感:只有有责任的人才能做好记者。

  在新闻采编中,字、词、句,镜头,新闻当事人这些元素怎么用,用在哪里,要传递给公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权在记者。当然,用得好不好,是个业务水平的问题,在此不做赘述;而能否准确、客观,则是一个责任问题。

  新闻里,字、词、句这些“小”元素,因其本身的褒贬中三性,如果驾驭不当,就容易形成语言暴力。搜狐的张朝阳四年前在长沙举行的华文媒体年会上提到“互联网上的语言暴力问题”,认为,这种暴力可以让任何人成为“弱势群体”。值得警惕的是,这种语言暴力正感染着传统媒体。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记者的责任还体现在镜头和新闻当事人这些“大”元素上。有责任的记者三不偏,即不偏听、不偏心、不偏信。这三偏,只要出现一偏,新闻就会失实,报道就会有失公允。如何做到三不偏?需要记者多问、多听,首先做一个有责任人。

  大众传媒的性质决定了记者提供给公众的信息必须客观准确真实。记者的身份决定,任何不负责的、片面的看法,都不是个人的问题,而会经过传播在公众中产生千倍万倍的扩大效应,尤其是那些失实的报道,不但误导公众,还会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如何正确理解这样的话,其实就体现在每一位记者的工作细节里;这看似宏大的理论,说到底就是记者的责任问题。

  做有责任的记者,做有价值的新闻。商报以此跟同仁共勉。

  ■王攀(本报评论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