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仗义执言恪守记者职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08:30 大河网-大河报

  

仗义执言恪守记者职责
编者按

  今天是第七个记者节。在这个普通而特殊的日子里,大河报所有编采人员祝所有读者快乐、幸福!

  如果说大河报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记者就是地下的根须,正是通过他们的辛勤劳

动,才使参天大树巍然屹立。

  为了让人们早早地知道新闻事态的进程,他们奔跑于新闻的路上。昨天——节日的前一天,我们的记者奔赴在祖国甚至国外不同的地方进行采访,从远在令人不安的阿富汗,到漫天飞雪的祖国东北大地,从呼唤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政协主席会上,到深入艰苦环境进行暗访。记者身临其境,用自己的笔写下了天下的正义、良知,为社会的进步鼓与呼,也揭露着社会某个局部的不和谐,然后,把这些一一呈现在大河报上,为广大读者贡献出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这组稿子写的是“记者一日”,准确地说是写的本报部分记者一日的一个时段的采访状态。之所以给读者呈上这样一份“汇报材料”,目的是想让您更多地了解记者的生存状态。

  民生记者〉〉〉

  上路奔波救助四川农民兄弟

  □首席记者路红文记者李康图

  昨天下午两点,终于返回郑州,在报社附近一家小饭店坐下来吃午饭。可烩面端上来,摄影记者李康摇摇头:“路姐,我吃不下。”我也吃不下,不是烩面不好吃,而是心情太糟糕——郑良华那无助的眼神一直在眼前晃荡。

  一个上午,我们都在新郑郭店镇奔忙,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四川兄弟郑良华。34岁的郑良华是四川偏远大山里的一个农民,7年前在三门峡打工时,妻子儿子一起失踪。他从三门峡一路追到新郑郭店,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终于查访到,8个月大的儿子已被转手倒卖,妻子下落不明,犯罪嫌疑人已经拿钱走人了。花光了积蓄,借遍了亲友,卖了家中的房子,甚至断指明誓。7年时间,郑良华辗转云南、四川、河南、浙江,他要找到犯罪嫌疑人何大昌,找到妻子和儿子。

  今年8月,他在浙江嘉兴发现何大昌的踪影,但回到新郑郭店镇派出所报案时,他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催再催,警察才到嘉兴抓回了何大昌;他盼着警察带他去救儿子,警察却一拖再拖(详见今日A11版报道)。

  郑良华找到了记者,他无泪的讲述让记者几度想掉泪。我们跟着郑良华去了郭店镇,到一个个窑场、村庄寻访事件的见证人。在派出所,经办案件的副所长看到郑良华,一脸的漠然还有不耐烦,他跟郑良华说话,时而像在训人时而像在调侃……

  饿得发慌,满身尘土……为了素不相识的郑良华,我们奔波在路上,可我们知道:这是记者的职责。

  现场记者〉〉〉

  街头采访一天跑了三个现场

  □记者毛磊

  昨天上午,记者正在热线值班车上,突然接到领导的电话,让写一篇采访感悟。我一听有点蒙,因为一上午快过完了,还没有接到一条线索。没有新闻事件可供采访,采访感悟如何下笔?

  我们一遍遍地在大街上转圈,下午两点,终于接到一条线索:在丰产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有两名醉汉发酒疯为难出租车司机。正在这时,热线电话再次响起:畜牧路上有一个窨井没有盖,常伤人。我从线索提供人那里得知,他是10多天前路过那里发现这个情况的,目前并没有伤人现场。鉴于此,我决定先把醉汉现场采访完,再去畜牧路。

  下午3点,醉汉“现丑”的场面终于结束,我们立即赶往畜牧路。在畜牧路与经三路交叉口附近,看到那个被举报的窨井。但是,我们发现这个窨井不是没盖,而是井盖稍稍下陷。路边的商户说了一句让我难忘的话:“这样的小事你们也关心,所以老百姓喜欢《大河报》。”

  下午4点,又接到一个10多位读者的联名电话,他们称被一家健身俱乐部欺骗,损失很大。我们迅速找到他们,他们急切地说:“我们没有别的办法,现在就靠你们为我们主持公道了!”这样的话,在采访中常常听到,每想起都会让人顿感记者的责任。

  昨晚上7点多,我把一天采访的新闻写成稿一一提交。一天的现场新闻略显平淡,但是只要事关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就是我们报纸所需要的。

  纠风记者〉〉〉

  变换角色暗访政风行风

  □记者李敬欣常言说,卖啥吆喝啥,演啥要像啥。记者这次随同省政府纠风办暗访督导全省46个政府组成部门和23个公共服务行业的政风行风建设情况,就像孙悟空的脸,不停地变。

  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房、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这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暗访组沿途暗访着农民负担、教育乱收费、医疗服务乱收费、公路三乱等情况的治理,不停地变换着角色,不停地进村、进学校、进医院。

  昨天,记者没有发现问题,这是这几年治理的结果,虽然没有什么“猛料”可报,但记者非常高兴。

  时政记者〉〉〉

  会海拾贝忙碌并快乐着

  □记者尚若云昨日一早,负责跑郑州市政协线的我赶到了黄河饭店,这里将召开中原城市群政协主席联席会,主要的研讨话题是关于“中原城市群90分钟都市交通圈”。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线索,我出门前专门摸了摸包里的录音笔,这才安心出门。

  到了会场找个位置坐定,出于职业习惯,我看了看后两排,发现到会的记者特别多。一定要精神百倍,稿件质量要超过其他媒体——我在心里给自己加油。

  会议持续了一上午,虽然疲惫,可记者却不能放松,因为会议的结尾一般都有高层领导讲话,说不定哪句话就成了“活鱼”呢。

  会议结束已经是傍晚6点了,好容易打到出租车,急忙往回赶,因为稿件的截稿时间是7点半,于是写稿就像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硬仗,看来晚饭是吃不上了。

  本报记者出钱救助郑良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