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圳眼镜亟待破解“无名”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4:26 南方新闻网

  深圳眼镜亟待破解“无名”困局

  生产众多国际品牌,占全球六成市场,本地品牌却“默默无闻”

  深商观察

  本报讯(记者王莹)前日下午,2006中国国际眼镜产品博览会正式落幕。在吸引到了20多个国际买家关注的同时,一直“为他人作嫁衣”的深圳眼镜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启动了自己的“正名”之路。

  “占全球六成市场”背后的缺失

  GUCCI、CK、CD、阿曼尼……作为这些享誉全球知名品牌眼镜诞生地,深圳拥有全国和世界规模最大的中高端眼镜产业集群,年产眼镜近2亿副,95%出口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眼镜市场商品有六成“深圳制造”。

  繁荣背后,却是深圳眼镜品牌长达近20年整体的“默默无闻”。而记者从此次博览会获悉,虽然在技术水平和质量上与国际大牌相比完全没有差别,但在名气上,深圳眼镜却几乎为“零”。

  “深圳现有的500多家眼镜制造企业中,真正在做自己品牌的,绝对不会超过10%。”深圳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深圳慧明眼镜制造厂总经理李照教表示。而在深圳博登眼镜制造厂老板骆炳乐看来,这个数字则更小,“有自己牌子的,不过几家而已。”

  “无名”和“有名”差异的背后,则是几十倍的收益差额。慧明厂为芬兰某品牌贴牌生产的眼镜,卖70元一副,而在欧洲市场上零售价则高达80欧元。“外面都说眼镜是暴利行业,但那是有了‘牌子’后的眼镜。对于我们很多制造商来说,也就维持温饱水平。”骆炳乐无奈地说。

  竞争优势减弱困扰深圳眼镜业

  而对于现在的眼镜制造厂数量,几乎所有的制造商都表示,“绝对处于过饱和状态。”由于深圳眼镜几乎全靠贴牌为生,过饱和的结果便是企业命运取决于买家,“人家给你下单你就能活下去,不理你,你就饿死。”因此不少企业常常为了抢夺一笔订单而互相压价,恶性竞争。

  而在深圳最新一轮城市产业调整中,原来廉价劳动力、土地等最初吸引制造商从香港落户深圳的资源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土地成本,现在的深圳和周边的东莞以及温州等地方相比,已经几乎没有了竞争优势,就我所知,有的厂子已经开始在往江西等内地转移。”李照教说。

  在深圳眼镜同业公会会长陈汉清看来,深圳眼镜本土品牌的打造,目前还是难脱“浮躁”之气。他认为,国际上任何一个知名品牌的诞生,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孕育和培养,深圳的眼镜制造商,很多都是在做了一两年自有品牌后,由于没有见到收益就半途放弃了。“眼镜品牌经营一定要戒浮躁。”至于另一个深层原因——深圳缺少让本地眼镜品牌发挥、成长的舞台。陈会长则表示,此次举办的眼镜博览会,正是希望能在为深圳本土制造眼镜的“正名”道路上,迈出第一步。

  深圳眼镜“正名”之路漫漫

  对于“正名”,制造商也有清楚认识。“靠做贴牌也许能挣两年三年钱,一旦你的价格降不下来了,订单接不到了,企业也就死亡了。”李照教告诉记者,目前慧明眼镜已聘请品牌设计师,而他们的自主品牌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国际眼镜展销大会上,已经获得了一些国际买家的青睐。

  在制造商们看来,深圳眼镜的“正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是不想打自有品牌,可是一个品牌的打造要花费的实在太多了,往往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却几乎没有什么成效。”骆炳乐的博登眼镜厂,两年前开发了自己的品牌“赛欧亚”,两年过去了,这个品牌只在北京开了一家零售店,“销售情况非常一般。”现在,他们依旧以做贴牌为主,“80%以上,因为这个简单,钱来得确实也要快。”“我们希望自己的品牌发展能够获得政府政策上,特别是融资方面的支持。光靠企业自己,确实很难实现的。”

  A40—A41版

  统筹:本报记者杜雅文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