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在何祚庥的“90%是糟粕”上盖大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6:05 四川新闻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先生,前不久发表言论,说“中国传统文化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知道了。”一时间,引来网上批评谴责不断。有的说何老先生“信口开河”,有的说“院士过头了,你不是万能博士”,更有甚者,说何先生等人“数典忘祖”。笔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系统研究,对何先生的结论不敢妄加评论。但笔者最感兴趣的是何先生结论中“90%”这个数据。谈论中国传统文化优劣的文章、论著何止千万,但能用具体数据来说明糟粕、精华占多少比例的,何先生可能是第一个。

  我不相信何先生的结论是“信口开河”。何先生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出身,是科学界、至少是物理学界泰斗级的人物,治学精神之严谨是不言而喻的。习惯于量化分析、用数字说明研究结果,是自然科学家与许多满足于定性分析的社会科学家的一个不同。我倒相信,何先生既然能说出“90%”这个数据,一定是在对我国传统文化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研究,并对精华和糟粕进行大量条分缕析工作之后得出的结论。只可惜,老先生并没有说明他是怎么研究、怎么得出这样结论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肯定,何老与网友们的争论是不会有结果的,谁都说服不了谁。

  应该说何老与网友们发生的观点碰撞,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评价长期争论的继续。从“五四”以来这就是一个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的问题。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在自己传统文化的认知上像中国分歧这么大,争论这么久、这么激烈。不同政治观点、不同社会感受的个人或群体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有些人前后的看法也不一致,所言与所行相矛盾更是比比皆是。特别是在革命和变革的年代,往往出现矫枉过正,走极端,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现象。应该承认,在怎么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国人的思想一直很混乱,过去混乱,现在仍然混乱。

  难道我们让这种认识混乱再继续下去吗?我们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办法基本厘清和基本统一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识呢?笔者认为,现在应该是创造条件逐渐结束这种思想混乱的时候了,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办法就是使我们的讨论和争论不要停留在诸如中国传统文化“有没有精华,有没有糟粕”、“有百分之多少是精华,百分之多少是糟粕”以及“要不要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这样的一般水平上。我们要下大工夫鉴别和认定我们传统文化哪些是好的,优秀的,是精华;哪些是不好的,劣质的,是糟粕;哪些是优劣参半,需要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哪些有合理性,但有时代局限性。只有把“哪些”弄清楚了,才能知道应该继承什么,借鉴什么,反对什么,警惕和防止什么。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里,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当然首先是我们自己的中华文明成果。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唯一一脉相承、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其中必有许多优秀成果。同样,长期封建社会的积淀,也必有不少糟粕和毒素。我们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包围之中,谁也无法摆脱它的影响。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清理我们传统文化的任务。

  对社会绝大多数人来说,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去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鉴别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读那些浩如烟海的古书和典籍。但他们又需要花较少的时间而能较多地了解和把握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有专门机构组织一批专门人才来做这项工作。从哲学、政治、法制、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管理、道德、伦理等各个不同方面,把那些历来比较公认的代表文化精华的优秀思想、精辟论述和反映封建糟粕、毒素的典型言论以及长期争论不休的分歧问题和观点,都整理出来。对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社会事件和典章制度,还可以作简明解剖和分析。最后形成一部比较权威的、适用的、普及性的基础读物,作为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举措。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它比那些对传统文化的泛泛而谈和无休止的争论要务实和有用得多,对统一我们传统文化的认识大有帮助。

  做这件事,不求认识、观点的完全一致,应求大同,存小异。也不求尽善尽美,不足不妥之处,可以逐步完善。

  今天,我们有做这件事的空前有利条件。我们有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指导,有过去近一个世纪对传统文化反思的经验,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领域的丰硕研究成果,有丰富的现代知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有建设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有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笔者认为,在党的领导下,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和高等学校有能力和责任来牵头完成这项任务。

  [作者:徐学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