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学术剽窃盛行,如何“清理门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14:18 浙江在线

  某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近期揭露,安徽一高校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四名作者剽窃论文。对内地学者的剽窃行为,我们已习以为常,但又怎能习以为常?

  论文和职称应脱钩

  长期以来,发表论文数量是对教师进行考核、评职称的衡量手段之一,而职称又与

教师的社会地位、住房补贴、学术声望甚至是社会话语权紧密关联。教师很容易放弃花费时间长的项目而大量炮制缺乏创新的论文。在这种体制下,是恪守学术道德,还是追求自身利益?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论文数量和质量成反比,产生大量学术泡沫。“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以数量确定成就固然不宜,按奖项和期刊级别论高下也不可取。在笔者看来,出路之一即论文与职称脱钩,使知识生产真正转移到具有相当水平、具备研究条件的专业人员手里。惟其如此,才能使那些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以问学为乐事的学人静下心来,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生产出有价值的学术产品。湖北武汉程博院士

  剽窃重创学术良心

  科学研究需以良知为基石,以诚信为坐标,以智慧为导航,以勤奋为桨舵,学术良心应该是社会良心的一个楷模。众多科研人员尤其是大师级科学家,应为大众提供良知示范,担当社会道德风向标。令人遗憾的是,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身陷丑闻,玷污科学令名,重创学术良心,亵渎科学家称号。不久前美国《科学》杂志刊文《学术腐败丑闻动摇中国科学》,副题上是一行刺目的文字:“学术腐败的日益增多将迫使中国的科技界领袖或者选择清理门户,或者眼看他们这样混乱下去。”这并非危言耸听,从揭露这次学术剽窃的学术刊物那措辞严厉的主编声明中,我们已再次感受到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对中国科技界进行门户清理,势在必行!

作者: 张培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