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徽商大宅院:只能看看集中的背影?(贴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0:01 人民网-华东新闻

  

徽商大宅院:只能看看集中的背影?(贴近)
徽商大宅院全景。

  张联辉摄

徽商大宅院:只能看看集中的背影?(贴近)
徽商大宅院天井。

  张联辉摄皖南徽派古民居整体搬迁的新闻一件接一件。先是今年7月,石台古徽道上的“翠屏居”要整体搬迁瑞典,被“叫停”了,后又带出休宁县古民居“荫馀堂”已在200

3年作为“文化交流”被搬迁至美国的旧闻。日前,歙县又建成“徽商大宅院”,这一由从民间收购来的26幢濒临坍塌的古民居搬迁“复原”组建而成的院落,再次引起人们对皖南古民居保护的关注,也激起古民居保护的模式之争

  “每年都有近百幢古徽州民宅消失”

  “徽商大宅院”占地一万多平方米,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于一体,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有宅第26座、房屋数百间、天井36个。

  歙县政协副主席徐普来是这座园子的始作俑者。这位做过房地产开发商和歙县建委主任的“老建筑”,是徽州古建筑迷。“每年都有近百幢古徽州民宅消失——不是坍塌了,就是卖了。”徐普来说。

  徽派建筑的特点主要通过民居、祠堂、牌坊集中表现出来,民居、祠堂和牌坊是徽州古建“三绝”。1997年9月,安徽省政府颁布《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将皖南地区古村落遗存的古民居、祠堂、牌坊、楼、台、亭、阁等全部归在“皖南古民居”范畴加以保护。

  “散布在皖南各地的古民居,产权基本上是私人的。”歙县文物局局长汪利权介绍。据该局不完全统计,仅歙县境内遗存的1911年前建造的各类民宅便有1000多幢,这些民居大部分产权仍属于私人,由业主继续使用。古民居和相关文物在私人手中破坏或流失,也就难以避免。

  “政府可以要求业主保护,或‘修旧如旧’,但没有经费资助,这样的要求既不合理,也不合法,难收实效。”黄山市文物管理处一位负责人说。

  据该市文化局提供的数字:全市1985年文物普查时,1795年以前的古民居有4700余幢。古建保护民间专家姚顺涞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古民居目前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

  不忍徽州古民居随风而逝,2005年,徐普来萌生建“徽商大宅院”的想法,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参股投资,先后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按照“复原”的原则,整体搬到了歙县。

  1.4万多处“三雕”,源于20年的征集收藏

  大宅院内的古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多达1.4万多处,不少是徐普来近20年来从民间征集、收购来的散件。

  上世纪80年代,很多外地商人纷纷涌入徽州,收购这里的各种民间工艺品。那时,当地百姓对徽文化认识不足,很多代表徽州灿烂文化的文物逐渐流失,作为徽州人的徐普来,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他也加入了“淘宝大军”。古徽州有一府六县,5000个村庄,徐普来一个村子一个村子摸底,他有1000多位联络员,负责随时将有关古建构件出售的信息提供给他。对于早年已拆卸、卖到外地的东西,在弄清具体地址后,不管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南昌,他都会想方设法追过去,再以高价收回。

  有时为追一件流失他乡的“宝物”,徐普来一天行程1000多公里。十几年来,他与皖南2万“吃文物饭的人”“疯狂”抢购。20多年来,全国各地跑了好几十万公里,汽车跑坏了两辆。

  一次,徐普来探听到一个村民家有个清朝初年的“松竹梅”圆形双面透窗石雕,他立即赶过去。遗憾的是,在他到达前一个小时,石雕已被主人以5000元的超低价,卖给一个北京古董商人。他追到北京,花了5万元将石雕追了回来。

  “我是为了将它放在博物馆内,展示给老百姓看的,你卖给他,我们就再也见不到了……”他对村民们说,“如果你能保护,你保护比我保护好;如果你要出售,卖给外地人不如卖给我好。”

  徽商大宅院有一座清初大夫第的门楼,刻有代表吉祥的三羊开泰、象征富贵的牡丹,还有麒麟、孔雀、鲤鱼、鸳鸯等寓意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的精美雕刻。徐普来介绍说,就这一处门楼的砖雕,当初收购时就花去好几十万元。整个徽商大宅院估价超过1.5亿元。

  是对古民居的创新保护,还是对文物的重构

  “徽商大宅院”选址在曾是真正的徽商大院“西园”的废墟之上,又名“西园”。为将这26幢古建复原,200多名中老年徽州工匠,紧张施工了一年多。

  “山西有乔家大院,与晋商一样辉煌过的徽商,也应该有个大宅院来展示辉煌。” 徐普来说。

  汪利权说,从文物保护部门的角度说,我们不主张也不鼓励把古建筑异地迁移。古建筑价值不仅在其本身,更在于建筑群的整体风貌,它和当地环境相融。但具体到“复原”的徽商大宅院,汪利权不愿过多评价,认为“毕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

  徐普来有理由,证明“复原”的徽商大宅院不失为皖南古民居保护的成功范例。

  其一,徽商大宅院所在的“西园”,曾经是徽商豪宅,发掘遗址时,屋基、天井、排水系统完好无损,与26幢拆迁来的民居可谓绝配;歙县作为古徽州府所在地,现在是古徽州范围内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徽商大宅院复原之后,这26幢古民居和一万多件古建构件,依旧保存在古徽州,历史环境及文脉完全没变;如果不是自己近乎“疯狂”的抢救,这些建筑早已化为朽木泥土,古建构件也早散落四方。

  对于“原”概念,徐普来有自己的定位。“原,要什么样的原?整旧如旧,高度一致?故宫是从元大都开始建的,一直修到清朝。我们整旧,整到哪个旧?如果整到元大都的旧,现在就得拆。严格地说,是用原有的材料、原有的方式,才能基本达到原来的效果,这才是整旧如旧的概念,这个‘原’本身就需要探讨,这是一个学术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操作问题。”

  姚顺涞把徐普来这种“复原”称作是“没有办法情况下的好办法”。他说,只要文脉不变,能保存下来就是大好事。况且,“复原”徽商大宅院时,还培训出一批古建维修专门技术工匠,使几近失传的古建修缮技艺后继有人。

  “等所有工程结束,我要在这座徽商大宅院内,建多座反映各种‘徽文化’的博物馆,如徽派建筑历史博物馆、徽州雕刻精品馆、徽州民俗馆、徽州历代名人馆等。” 徐普来说。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新华社记者 王立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