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8年前经济蓝图今实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0:21 人民网-华南新闻

  今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中山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市人民政府于11月6日至8日联合主办了“孙中山与振兴中华”研讨会。孙中山是中国第一位取得外科行医执照的医生;孙中山首先提出要建设通往西藏的铁路……专家的论文和发言让大众重温了孙中山先生的一些事迹和真知灼见,让我们对这位伟人更加景仰。为此,记者从海内外学者提交的51篇论文中摘出部分精华——

  《实业计划》预示中国经济布局

  学者刘世红以孙中山提出的《实业计划》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真知灼见。1918年,孙中山制定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经济发展战略——《实业计划》,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全面、系统、庞大的经济现代化蓝图。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首次提出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他最早提出以北方、东方和南方三个世界级大港为中心,将中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域同时开发、协调发展。

  刘世红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其基本模式及其发挥的功能与机制,和孙中山80多年前的构想十分吻合。比如他当时提出的以广州为中心的西南铁路系统,实际上就是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中国南方经济区,包括粤、桂、川、黔、滇、湘6省区,涉及的地域也与现今“泛珠三角经济区”的范围非常契合。而今在南方,粤、桂、闽、黔、湘、川、赣、滇、琼、港、澳9省2区共同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区,其范围、经济合作模式几乎与孙中山设计的以南方大港为龙头的珠江流域经济区惊人重合。

  学者虞天识表示,孙中山首先提出要建设通往西藏的铁路。他当年在《实业计划》中把铁路建设作为交通的首要措施,主张在西部的新疆、西藏、蒙古、青海地区广筑铁路。孙中山指出,铁路由人口稠密、经济繁华地区,走向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地区,获利甚大。他认为经济水平相差越大,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求也越大,只要交通便利,丰饶地区的物产势必大量流到匮乏地区,以丰补歉,沟通有无,贸易势必繁荣兴旺,可以两得其利。

  结合中国国情的“拿来主义”

  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金冲及说,孙中山12岁就到夏威夷,此后接受国外文化,在他之前,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在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而他却是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孙中山先生一生选择革命,但是,他深刻认识到,革命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建设,孙中山曾作过比喻,就像盖房子,挖地基越深,大楼就越高。”

  内地学者严昌洪、黎霞重点分析了孙中山借鉴西方经验提高国民素质的做法。在孙中山关于提高国民素质的思想中,西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欧美、日本教育普及,国力强盛的艳羡,对社会主义者关于教育平等主张的借鉴,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对欧美学会、报刊、图书馆、演说厅等社会教育事业的模仿。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吸纳,都紧密地结合了中国国情,根据本国的需要与可能加以提倡的。比如说,像欧美、日本一样全国普及教育一时难以做到,他便建议在一邑一乡先普及教育,他建议先立兴学之会,研究办学方法,总理办学事宜,捐助办学经费。然后按每百户设男女蒙馆一所,对男女儿童少年进行启蒙教育,在城里设大学一所,选择蒙馆中聪颖子弟入学,进行专门人才的培养。这样由点及面,逐步实现教育的普及。

  一手促成广东商业团体改组

  广东是孙中山重要的革命基地,与商界关系密切的他还一手促成了广东商业团体的改组,初现现代商业组织的端倪,这是学者黄增章的研究成果。

  广东素以商业发达著称,但广东商人团体却很晚才成立。一般来说,商人之间的联系基本上局限于本行业内部的行会组织,行会之间很少联系。由于商业利益冲突的原因,“各行之中不相交通,即一行之中,亦隐若敌国,互相倾辄,互相猜忌。”行业之中尚且如此,跨行业的商业团体自然难以产生。

  孙中山萌生改组广东商业团体想法的具体时间不得而知,而开始实施大约是1921年初的事。据曾在广东全省商会联合会任职、熟悉当时广东商界内幕的人士说:“民国10年,适值先总理开府广州,以该会(指广州市总商会)商董,顽固性成,不通世务,且对于革命进展,多被作梗,思有以改组之,特派杨西岩主持其事,组设广东商会联合会,领导商人革命,吾粤之有广东全省商会联合会者,所由来也。”由于得力干将杨西岩的介入,在短短数年时间里,相继诞生了广东全省商业联合会、广州市商会、广东省商民协会,在省商会、省协会之下还有各地区的商会、协会,再加上原有的商会,可以说是机构重叠。如广州市在大革命高潮时期,便有广东全省商会联合会、广州市商会、广州市商民协会、广州总商会同时存在。

本报记者 李凤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