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认清职业培训的作用与局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2:55 光明网-光明日报

  工作难找,人才难觅,职场上的这种错位近年来屡屡被人提及,但“如何解决”似乎远没有像对这一问题的抱怨那样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热情。也许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探索和尝试却颇能获得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欢心”。他们推出的“最后一哩——职业发展及学位后培训”项目,延请实业界的成功人士,在“求职定位”、“入职能力”、“职业拓展”等方面,传授经验和智慧,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主事者所言,学位后培训基地为人才的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结合平台”。

  由于就业竞争的压力和社会经验的缺乏,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往往掺杂着某种惶恐不安的情绪。在这个过渡期内,学校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前程,也显现出它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教育成效。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采用一种“放羊”的心态,对学生的窘境不闻不问,甚至威逼毕业生找假单位、签假合同,以便制造出“高就业率”的政绩,显然与大学精神,甚至与基本的人道主义相悖。与此相比,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学位后培训基地着眼于毕业生的当务之急,在就业之路上再送一程,这种积极而为的务实之举,无论对就业问题的解决还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丰富,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过,笔者以为,学位后培训的职能定位并不能因为培训的实效而盲目加以扩张。创办者设立此一项目的初衷在于拉近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是在“原来的体制上面延伸出一块”,是“应用性强”的“能力培训”。显然,培训试图通过弥补原有大学教育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来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和职场竞争力。然而,这种弥补是否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是否就能克服大学教育的一些积弊,从而大幅度推进人才培养,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人才培养涉及到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评制度、校园生态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学位后培训说到底仍是人才培养的“末梢”部分,是提高职场技巧的速成训练,并未触动某些大学教育中重书本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模式。即使在整个大学教育阶段都开设这样的培训,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作为应用性技术训练的性质。因而,不能对学位后培训倚重过多。

  从理论上讲,在大学教育阶段,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人的道德意识、人格力量、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塑造。因而,在大学之中,为了“理想的职业”而进行的技术训练,绝不能代替为了“理想的人”而施行的教育。人的教育应始终成为职业培训的基础和前提。前段时间,有大学校长称大学应培养高级蓝领,恐怕就是真的把职业培训当做了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不久前,人们对南方某大学开设“高尔夫球”必修课的行为不以为然,也是因为媒体将“高尔夫球”课描述成为学生晋身精英的职业训练活动(而不是一项普通的体育运动),以致人们认为该项课程严重偏离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大学应不应该强化“职业教育”,似乎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至于学生是否参加这样的培训,也应该由学生自由选择才是。在当前就业形势颇为严峻的情形下,学位后培训是一项很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能助学生一臂之力。但在大学教育中,如何切实加强探索素质教育的“全新模式”,医治一些陈年旧病,让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和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不再站到一条河的“两岸”,还须高教工作者作出更多探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培训与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必须相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的意义。换句话说,培养高素质的、适合市场和社会发展的人才,不应该仅仅依靠“职业培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