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李富刚与他的新茶山(走进新西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3:1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富刚与他的新茶山(走进新西部)
李富刚(左)正在向一位茶农传授种茶技术。

  本报记者 殷新宇摄刚刚过去的夏季,重庆遭遇百年特大旱灾。李富刚和他的东升茶场也难逃夏秋茶绝收的厄运。但登上他的那片茶山,漫山的层层绿色和一湖清水的碧波,令人心生憧憬。

  在潼南县,李富刚挺出名的。听当地人说,眼前这个有着3000亩面积,年产鲜茶叶40余吨的茶场,就是他当年带领着附近的村民一锄头一锄头硬是在满是鹅卵石的荒山上开辟出来的。

  在荒山播下绿色

  茶场坐落于潼南县梓潼镇李台村,1978年刚建场时,面积不到300亩,年产鲜茶叶不过4万斤。之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1998年茶场濒临倒闭,不少茶农开始毁茶种树,毁园放羊。

  当时在福建被高薪聘用为茶叶技术员的李富刚回家探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坐立不安。“我是第一批上山开荒的茶农,对茶场有着深厚的感情。回来见到茶园一片荒凉,心里真不是个滋味。”李富刚说,“在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自己将茶园承包下来,重新搞活它。”

  然而,要举债百万去买下一个满目荒凉、负债累累的茶山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全家人听了我的决定之后,都沉默不语,后来还是结发妻子了解我,知道我这一辈子的最爱是种茶。她对我说‘你自己决定的事就干嘛,我支持你!’”

  虽然取得了家人的支持,但乡亲们一开始不放心将属于自家的地租给他。“我每天都早出晚归,要走几十里山路挨家挨户地亲自去做工作,耐心地给他们讲我的想法,告诉他们以后能得到的好处。最后大家终于被我的诚意打动了。”李富刚说。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富刚每天亲自带领村民们在承包的荒山上平地块,栽茶树,200亩、700亩、2000亩……

  奇迹在这片荒山上不断上演着:改造老茶园,成立新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茶山渐渐地现出盎然生机。

  “我穿西装,你们也穿西装”

  “干3年,我穿西装,你们也穿西装!”李富刚上任后对茶农们说。

  李富刚说到做到,待茶场经营逐渐走上正轨之后,他就开始想着怎么让茶农们过上好日子。

  村民邓加华因体弱多病,生活十分贫困,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被李富刚安排到茶场打杂,一年能收入4000多元。这位老实本分的农民,虽然不善言辞,但一谈起李富刚,他就会说:“我们这些人全靠五哥关照。”

  李富刚知道土墙村的贫困户多,便尽量安排这个村的困难户多采茶,并当日兑现工钱,工钱比杭州、重庆的茶园还高出10%—30%。“赚钱要在外面去赚,不能在农民身上榨油。”这是李富刚遵循的信条。

  为了让更多的茶农受益,李富刚组织大家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让茶农们入股,社员们负责种茶采茶,公司负责加工销售,年底分红。我算过,只要一亩茶产值1000元,茶农就能获利500元。”

  如今,在东升茶山周围的几个村里,早已没有一个闲人,也早已没有一个穷人了。

  茶山变成景区

  茶山上的景色很美。走近湖边,工人们正在修建一座木质结构的建筑。“建成之后,来茶山游玩的客人们就可以坐在这里边赏风景边品茶了。”李富刚说。

  这个小小水上茶楼只是李富刚“东升茶山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中的很小一部分。他的目标是要“形成集绿色茶叶和旅游、休闲、观光、购物一条龙的绿色旅游景区”。

  李富刚告诉我们,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茶农们的支持下,他在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共投资了1100万元,用于硬化县城到东升的公路,开辟3条登上茶山梯田的观光小道,修建观景亭、休闲长廊等等。他要“给游人一种赏景达情,品茶玩味的新感觉,让他们领略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内涵”。

  经过几年的建设,东升茶山已被打造成初具规模的农业旅游观光景区,“碧水茶山、绿色周末”成了潼南绿色旅游的一张名片,前来赏景品茶的游人络绎不绝。

  目前,李富刚正在筹措资金,准备投入750万元,进行二期建设。

  “二期建设完成后,这里预计将实现年接待游客量1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200万元的目标,”李富刚说,“到那时,东升茶山的年总产值将达到千万元,茶区的农民将从茶叶和旅游中增收3至5倍。”

本报记者 吴月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