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济全球化目前呈现四大特点(焦点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3:3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经济全球化目前呈现四大特点(焦点报道)
图为成思危副委员长在发表演讲。

  王 民摄本报讯 经济全球化是无限商机也是残酷竞争。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的企业该如何发展?对这一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在第15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发表了演讲。

  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成思危说,探讨经济全球化,各有各的看法,我认为经济全球化在21世纪主要的特点有四个。以金融为核心。金融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世界金融一体化的特色可以归纳成几个方面:一个就是世界货币,自从货币脱离了金本位以后,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虚拟化的,只能用购买力作为衡量标准。汇率的变动只是影响国际的购买力,对国内商品购买力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各国之间的汇率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一种政策工具,成为各国经济博弈的工具。二是世界资本流动加速,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05年的数据我算了一下,大概现在全世界金融衍生品的余额是325万亿美元,这个是全世界GDP的将近7倍。世界金融的规模确实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

  其次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经济有四个层面的含义,一个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产业结构里面占主要成分;第二个,知识在经济增长中占主要作用,而我们国家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来拉动增长;第三个,知识在生产力的构成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另外管理本身是叫做生产力的软件,因为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有机的组合、优化。

  再次是信息技术为先导。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是缩小了地区空间的距离、争取了时间的效率。所以信息技术在21世纪,在企业管理里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一点,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跨国公司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有些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行为引起一些争论,包括影响当地的经济、干涉内政、采取逃税等等方面的行为,引起一些责备。但是现在看来,比较大的跨国公司是比较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的,当然有些公司可能还是有些问题。

  拥有标准占领技术高点

  成思危说,观察世界经济,各国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四个层次:原料贸易、把原料变成产品、资本输出、知识输出。现在我们造成财富差距主要的原因是知识差距,就是由于我们现在没有自主创新和自己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技术依存度有50%是依靠自己,50%依靠引进技术。知识包括标准、品牌,也包括你的技术、专利等等,这些东西的价值是很难用实物跟它比较的。比如说标准,谁拥有了标准,谁就可以说占领了技术的高点。品牌对于产品的附加价值影响很大,中国的领带之都是浙江的嵊州,浙江的领带在全世界占有的份额不小,但是我看国产的领带一般最好的名牌也就是288-588元一条,国外一般的品牌是588-888元,顶尖名牌一条领带卖888-1288元,这是多年以来建成的商誉造成的。

  建立中国式管理学理论

  谈到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时,成思危说,我曾经形象地讲世界上有两类国家,一类是头脑国家,一类是躯干国家,头脑国家是产生知识、输出知识,躯干国家是接受知识、应用知识。实际上发达国家还是掌握着产品知识的能力,他们现在的全球化只不过是把知识输出作为全球化贸易的层次。为什么今年中央提出一定要自主创新,要建立创新型国家。没有自主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躯干国家”怎么能实现伟大复兴,我们要做到有头脑。企业在21世纪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创新,注意掌握标准、品牌、技术。

  他说,另一方面中国也要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中央提出来要“走出去”的战略。到国外投资,对当地的法律、文化、历史都要熟悉,还要在当地建立关系网,需要做大量工作。现在我们企业第一步是找代理,第二步是设立销售办事处,第三步是设立生产企业。真正实现跨国经营的公司还是很少,所谓实现跨国经营的跨国公司,就是从全球的角度制定它的战略,能够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它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现在有些上市公司热衷于并购国外的企业,这个也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模式,但并购的时候应该重视市场和文化的差异。

  他说,有人说中国企业的管理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我个人不完全这样看,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中国企业是做了很大贡献的,我们的问题是没有能够把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认真地进行案例研究,上升到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我曾说过中国的教授们应该深入到企业里,总结中国企业的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中国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中国的国情,也离不开行业的特色,更离不开企业原有的文化和几个方面的基础。所以,照搬外国的东西是不大可能搞好中国的企业的。

  (邢渊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