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就业增长优先”还是“经济增长优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3:38 大河网-河南商报

  新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预测:到2010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从需求情况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1000万左右。(详见今日本报C02版)

  今年7月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在

东亚的成功故事背后,隐藏着“无就业增长”的挑战,劳动人口的增加远远快于工作机会的增加。而中国到2010年劳动力就业缺口将达千万之巨的事实无疑是在官方层面承认和印证了这个判断。

  所谓“无就业增长”并非是指经济增长不能带动就业增长,而是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力量呈现式微趋势。亚洲开发银行的一项数据显示,20年前中国就业人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需要GDP增长3个百分点,而现在则需要7.8个百分点。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确实是在衰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的趋势不可逆转,而后者天然是排斥劳动力的。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主要依赖政府主导、投资拉动和出口导向,导致民间投资活力被压抑、内需市场增长乏力、服务业发展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市场遭遇“增长瓶颈”几乎在所难免。

  笔者不知道到2010年1000万人失业会是怎样一幅民生图景,但其中的辛酸、挣扎和风险则完全是可以想象的。幸好,我们还有数年的时间,如何在未来数年的时间内,规避“无就业增长”所带来的道义风险和制度风险,考验着决策者的发展智慧和取舍勇气。

  笔者认为,面对时下和即将到来的就业困局,政府至少可以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个人创业,并为此提供制度上的方便;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流通、文化、观光、休闲、餐饮等行业;加快培养新技术产业急需的人才,提高择业者的职业适应性;更重要的是,由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向民生倾斜,提高老百姓消费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失业人群。

  总之,未来的经济增长必须是公平的增长、均衡的增长、良性的增长和可持续的增长。无论多么庞大的经济体,1000万人的失业大军都是不能承受之重。行文至此,是“就业增长优先”还是“经济增长优先”?答案不言自明。

  ■张若渔(教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