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文学超越技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5:43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读董桥的散文《星期天不按钮》:看到金属和塑胶的硬体建设压碎了纸张和竹枝拼凑起来的书窗和东篱。这是创造新文明难逃的代价: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必再皱着眉头要死要活了;何索不必再站在课堂上吃粉笔灰了;艾略特不必再给那一块荒原浇水了;维琴尼亚·吴尔芙不必再陪那批文人画家熬夜了;梵高不必再割掉自己的耳朵了;罗素不必再死命维护自己的理智了……人类文化中的闲情逸兴都给按钮的机器按死了……

  文中对扼杀和摧毁人类的文学艺术的技术冲动力量的描写,想想似乎还没有谁能够像董桥这样在文学散文中表现得是如此振聋发聩,触目惊心,让人警醒,而又具象化和文学化。我一边阅读,一边想到了罗素在《怀疑主义的价值》中所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体现在文学艺术中的力量,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种诗人的本能,但是,“现代工业社会全部的铁的纪律——已经扼杀了我们的艺术冲动,……使它不再是丰富的、自由的和创造性的……”

  媒体报曾经报道过一个“诗歌写作软件”。这个诗歌电脑软件,只需要规定几行、几段,是否押韵,以及韵脚,点一下“回车”,一首诗便出来了,据说,自推出之日始,这个诗歌软件生成诗歌至少已有15万首……更荒诞不经的是用电脑程序编制情节曲折的小说、冲突尖锐的戏剧。

  记得萨特在谈到现代诗歌艺术时说过这样的话,诗歌,就是谁输谁就赢。过去,为了赢得诗歌,诗人甚至可以选择失去自我直至死亡。而这个写作软件,却是让艺术写作完全成为了一种纯粹工具化和技术化而非精神化的活动。

  无可否认,技术是人类文明、科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技术的到来,改变了这个星球上我们整个人类的生活。“现代科技虽然改善了人的物质生活却没有给人的心灵带来一种‘在家’的感觉。我们赋予一种生活以意义或评价一种生活的价值标尺主要是技术或数字,生活基本上成为一件与心灵无关的事。”技术能力的迅速提高,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现实,人性的力量退化,人的精神信仰普遍沦丧,人的创造精神或精神创造力呈现萎缩的状态。在文学艺术这种精神创造中,世代相传的文化信仰和理想丧失了,它们被技术程序所取代,甚至因此面临着被一扫而空的危险……

  作家韩少功指出,当下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有一种技术化的倾向,把文学和艺术理解为一种技术,作家和艺术家都像一个技术员,引进一个观点就开始技术化的操作。当然技术是很重要的元素,但不是全部也不是最重要的方面。——这是对当前文学艺术正在走向技术形式的充满忧虑的批评,而这种批评式的忧虑实际上是对文学艺术创造的欲望的唤起和催醒。

  技术的发展是摧毁文学艺术,还是后者受益于技术,是历史上乃至今天仍在争论的问题。人们有理由相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最终会使文学艺术“呈现出充分合乎人性的面貌”。这是一种文化的理想,文学艺术发展的乐观态度,我们应该坚守这样的精神和信仰,对“机器创作至少可以加以控制,以便使那些不按某种规律组成的、看来没有必然性的东西不至于鱼目混珠,上升到作品的尊严地位上去”。这样,该是我们的文学艺术,对技术性、工具性的一种新的超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