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出新路方能实现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6:41 山西日报

  ———三论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精神

  在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确立之后,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重点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即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实现由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由老工业基地

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由自然人文资源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

  这是省委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从山西省情的实际出发,在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谋划和推进山西发展的战略抉择,是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的必然途径。

  我省过去5年的成就令人瞩目,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我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主要是思想不够解放,改革开放滞后,发展的活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还很粗放,最终导致发展不够的问题仍很突出。可以说,今后的五年,我省仍处于艰苦创业、奋力爬坡的时期,同时又是抢抓机遇、负重赶超的时期。

  那么如何赶超?尤其是作为一个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赶超的坐标又该定在哪里?省委、省政府在思考,全省的干部群众也在思考。就此问题,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分析近5年经济发展状况后明确提出,要“开辟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途径”,并在大会数百位代表中形成共识。这一共识体现在赶超的预定目标上,就是实现由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由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由自然人文资源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从大会所述“三个跨越”的多项工作中可以看出,这是具有山西特色的目标,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目标,更是符合科学发展的目标。其中,有对从前经验的总结,也有对以往教训的反思,更有对未来远景的企盼。

  只有转轨变型,方能实现跨越。反过来说,要实现新的跨越,就必须有新的途径。否则,循着老路、凭着惯性走下去,很可能又回到原来的起点。正因为如此,省党代表大会围绕实现“三个跨越”,指出了“四条新路”,并赋予诸多既具原则性、又具操作性的内容。

  要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就要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破除制约发展的观念性、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更多地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发展,促进粗放式、被动性增长向集约式、稳健性增长转变,拓展和创新能源产业,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体系,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使我省能源基地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老工业基地增强创新的优势。

  要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就要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永续发展为计,摒弃不顾资源环境生态代价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做法,大力推进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就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建设,更加重视维护公平正义,更加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在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中推进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要走出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路子,就要摆脱资源依赖性和思维封闭性对发展的影响,改变内陆省份扩大开放难有大作为的消极心态,树立开放理念,弘扬开放精神,创优投资发展环境,提高经济外向度,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系,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用大开放促进新发展、新跨越。

  金风结硕果,号角催人进,转型、跨越、崛起已成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音。全省各地各部门、全省干部群众务必深刻领会“四条新路”“三个跨越”的内涵和实质,并以此来审视当地的经济发展,梳理当地的社会情况,不断拓宽发展视野,完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力争在转型中实现当地发展的跨越,在跨越中实现整个山西的崛起。

  本报评论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