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法治建设要用足三大动力要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8:44 法制日报

  搞好我国的法治建设,离不开人、行动、资源这三大因素。只有充分、有机用足用好这三大动力要素,法治建设才能真正从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

  王庆廷

  如今,国无南北,地无东西,法治已经获得了“世界语”的地位,其合理性和必要

性已毋庸置疑。但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从此种意义上讲,我们追求和建设的“法治”必定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兵法云:将兵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草对于一场军事胜利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当前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粮草”。但是,向往法治不等于实现了法治,如何才能将我们的法治理念落实于实践之中?这就涉及法治建设的动力来源问题。在经过精心考证和广泛汲取前人及今人的成果基础上,我们发现,中国法治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三大方面:

  首先,是上与下的结合。上即官,下即民,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是靠官,靠民,还是两者兼靠?自清末变法以来,国人多以为只要有华盛顿、杰弗逊那样的开明元首领导一个高效、廉洁、强有力的政府,制定出符合民主精神的法律使“事事皆有法式”,就可以自上而下地实现法治,使中国臻于富强。这实在是一种深刻的片面。此观点看到了官的作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可悲的是,它仅仅看到了官的作用而且片面夸大了官的作用。仅靠民也是行不通的,因为民的力量太单薄,手中没有权力,看到社会上的腐败分子,你可以痛骂、举报、提建议、向上反映,但贪官最终能否得到处置是官的事。只有上下结合,官民一致才能将事情办好。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样,法治也应是天下人的事业,与每个人都有关,因而人人都需且须为法治出力。

  其次,是实践加学术。实践是指在政治力量的推动下为法治而为的各种努力;学术不仅包括法学学者的工作,实践工作者的思想反馈,也包括各种传媒的动作。法治建设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政治的力量,也有赖于学术的质量。在实践方面,政治力量要把好立法关、执法关、司法关、普法关与守法关。在学术方面,学者们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弘扬文化遗产、进行知识创新以及输入海外学说;各种传媒也要开创法制栏目,做好宣传法治的工作。

  再次,就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国际资源。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就在于它只移植西方的技术,没有移植西方的制度;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就在于它只移植西方的制度而没有考虑中国的国情。由此可见,两者应该结合起来,法治建设也不例外。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国内资源。虽然说我国的古代重刑轻民,但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也有许多优秀的法律思想和制度可以传承。至于民间法,那更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民间有大量的习惯、惯例、传统等非正式法律渊源。它们共同造就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谁能说其中没有很多的精华让我们去吸收呢?另一方面,我们要适时适情地引进国际资源。国际交往愈来愈频繁,全球一体化越来越明朗,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进行法治改革的同时,也要进行法治开放,进行国际资源移植。不可否认,在法治建设方面,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做得比我们好,值得我们借鉴。适合国情,可以直接移植;不怎么完全适合的,可以进行改造性的移植。这样做既省时省力,用不着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又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做一桌好的菜肴需要三个因素:一是炒菜者及打杂的;二是炒菜者的工作程序;三是做菜的原料和做菜的用具。概括一下,实际上就是人的因素、行动因素、资源因素。同样,搞好我国的法治建设,也离不开人、行动、资源这三大因素。只有充分、有机用足用好这三大动力要素,法治建设才能真正从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