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矿难:细节决定生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8:51 今日早报

  矿难:细节决定生死

  核心提示

  近一个月来,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正因今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稍感欣慰的人们,再次看到了一批鲜活生命逝去的惨剧。“目前煤矿事故出现回潮和反复。”国家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显政作出这样的判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引发这些矿难的,常常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这提醒人们,为了关爱生命,安全生产必须时刻如履薄冰,不得有丝毫松懈。

  井下吸烟酿成瓦斯爆炸

  11月4日,吉林省和龙市福洞镇南阳宏源煤矿瓦斯爆炸,7名矿工遇难。事故原因调查过程中,专家在爆炸现场发现了打火机和烟头,由此断定,矿难系工人井下违规吸烟引发,属于责任事故,责任人已经在事故中死亡。

  众所周知,中国的煤矿多为高瓦斯矿井,在井下吸烟无异于自杀。这几个烟头表明,矿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是何等缺乏。

  吉林一位煤炭业内人士说,矿工在下井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技能和安全培训,但是很多煤矿对矿工根本没有培训。如果矿方在工人下井前进行细致的安检,打火机、香烟就无法被带到井下。现在矿工结构比较复杂,人员流动性很大,一些煤矿只顾追求利益,忽视了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保护。

  发生事故的宏源煤矿是一家乡镇煤矿,六证齐全。专家认为,一些煤矿面临“关闭整顿、资源整合”的趋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惜殊死一搏,同时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使煤矿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存在很大难度。受利益的驱使,很多煤矿都在加班加点地生产,而在矿井安全设施的维护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疏漏,甚至无暇顾及,为事故的发生积存了诸多隐患。

  瓦斯超限井下人员却未撤离

  11月5日11时10分左右,山西同煤集团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煤矿井下511采区突然停电,风机停风,造成一个进风巷掘进面瓦斯积聚、超限。从矿上的监测记录看,从瓦斯浓度升高,到最后超过安全底线,大约有40分钟。

  专家指出,按照操作规程,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赶紧将井下作业的工人撤离,查找停电原因,通风降低瓦斯浓度,时间是完全来得及的。然而,矿方并没有采取这些措施,违规合上了电闸,恢复送电。于是,惨剧发生了,瓦斯爆炸。

  事后,甚至连当时是谁合上的电闸也查不出来,这说明,无论从设施还是从生产管理上看,这家煤矿都存在明显的漏洞。

  这家年产能150万吨的国有大矿“一通三防”设施在国内堪称一流,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在行业内也属先进,井下固定和流动的瓦斯检测仪器也很多。专家分析,煤矿越来越先进完善的安全设备,容易使人产生依赖和放松情绪,加上持续向好的安全成绩,煤矿管理者、操作者,更加容易对安全放松警惕,产生了麻痹思想。特别是出事前两小时那次违规操作没有引发事故,更加重了他们的麻痹思想。

  明显安全缺陷视而不见

  死亡29人、受伤19人的甘肃省靖远煤业公司魏家地煤矿“10·31”事故发生后,人们发现了这个矿的一个明显技术缺陷:综采放顶煤回采工作面沿顶板布置专用排瓦斯巷道直接与采空区连通。通俗地说,就是巷道布置不合理,致使瓦斯积聚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10月31日9时,甘肃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着重研究全省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工作。但是,仅3个多小时后,魏家地煤矿就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靖远煤业公司是国有大型煤炭生产企业,魏家地煤矿9年多来没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矿井瓦斯监测和抽放系统齐全。

  这家安全生产“明星矿”发生特大事故后,部分矿工向记者反映,早在事故发生前4天,煤矿检测人员就已检测到矿井内瓦斯浓度严重超标,但没引起煤矿管理人员的重视,生产依然进行。

  ■直接原因 地方政府手软企业麻痹大意

  逐个分析近期发生的重特大矿难,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事故往往与地方政府心慈手软、该关不关和企业麻痹大意、违章操作有直接联系。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太平”之后,这种松劲是当前矿难回潮的最直接原因。

  黑龙江省方正县宝兴煤矿最为典型。10月5日,这个矿发生瓦斯爆炸,10人遇难。就是这个矿,2003年1月11日曾发生特别重大事故,34人遇难。当地有关部门对这个隐患严重的矿井不仅没有关闭,反而批准其改造扩能,转手承包后的投资方和负责人也没有认真落实瓦斯治理监控措施,在遇难者遗体尚未找到的情况下,继续生产,导致事故再次发生。副矿长赵德双在2003年“1·11”事故发生时是矿值班长,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然而当地法院对其“判三缓四”,其后他一直继续在这个矿从事安全管理工作。

  “该关的没关,地方政府心慈手软,结果导致安全事故一再发生。”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与此同时,麻痹松懈、盲目乐观的情绪有所滋长。1至9月份,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出现了好转,事故遇难人数同比下降了23.2%,一些地方、单位、个人工作松劲,最终酿成惨祸。

  ■阶段性原因 对煤炭的高需求加大安全压力

  煤炭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在当前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能源消耗强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各煤矿、各地方普遍面临开足马力、增加供应的诱惑和压力,这是矿难再度回潮的阶段性原因。

  根据安监总局所属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对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安全生产情况的研究,发现事故死亡人数波动幅度,与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相互趋同吻合。GDP高速增长的年份,事故总量往往大幅上升。

  在连续三年经济增长率运行在10%平台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继续加速,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7%。如此高速增长的煤炭需求,如此高速增长的煤炭产量,怎样才能缓下来?超能力、超定员、超强度生产成为大量煤矿、甚至相当一批国有重点煤矿的普遍现象,私挖滥采的小煤窑死灰复燃。从全国的角度看,煤矿安全的压力依然巨大。

  ■根本原因 煤矿安全基础极为薄弱

  这些年来,每年全国矿难的遇难者大约在6000名至7000名。无论是地方政府监管不力、企业麻痹大意,还是经济增长处于加速上升周期,都不足以解释如此高昂的生命代价的根本原因。

  每一个下过矿井的人,特别是实地目睹过小煤矿生产方式的人都会有切肤体会,那就是落后的生产力、极为薄弱的安全基础是我国矿难频发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基础,稍有风吹草动,稍有乐观松懈,矿难就会立刻回潮。

  安监总局组织专家对54个重点煤矿、462个矿井进行安全技术“会诊”后,查出5886条重大隐患,治理费用需要689亿元,这些还是装备相对先进的国有重点煤矿。据调查,国有煤矿在用设备约1/3应淘汰更新,在东北一些煤矿,伪满时期的设备还在运转。一些小煤矿甚至靠人拉肩背,原始野蛮作业。全国550万矿工中,农民工约占半数,主要在井下一线工作,小煤矿从业人员几乎全部为农民工,据调查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记者从安监总局了解到,在2004年全国19.56亿吨煤炭产量中,有安全保障能力的仅12亿吨。经改造挖潜,到2010年,有安全保障能力的煤炭产量将达到18.7亿吨,而那时全国煤炭需求将超过22亿吨。数以亿吨计的煤炭,在缺乏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生产,矿难随时可能回潮。

  李毅中指出,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历史性问题,很难在短期内根本解决。现阶段,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出现波动和反复。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要做好攻坚克难、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1010401)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