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艺界“两会”热点议题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9:13 南方日报

  核心提示

  今天至14日,全国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和全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将在北京举行,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记者在北京看到了来自全国的最有创造力的人群,他们最大的96岁,最小的29岁。他们将在接下来的5天里,一起回顾过去5年的文艺成就,一起促进将来5年的文艺繁荣。在开幕之前,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今年“文艺两会”的一些热点话题。

  文代会热点

  高雅艺术如何走向基层

  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讲述了中国书协组织书法家到甘肃等地创办素质教育基地的故事。他说,中国书协组织书法家到甘肃采风,得知那里的人们对书法特别热爱,却又非常盲目,只以印章的多少来衡量作品价值的高低。于是中国书协在甘肃创办了一个书法素质教育基地。6年来,中国书协每年都带领书法家到那里给农民无偿地讲课,效果非常明显。

  中国舞协副主席李毓珊、著名舞蹈家陈爱莲在文代会召开前夕来到北京大学,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古典舞剧《红楼梦》进北大”的新闻发布会,该剧将于12月8日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演出。他们说,高雅艺术走进校园,是要培养一大批年轻观众,怎样培养?归根结底,要靠艺术自身的魅力。艺术家要更多地反观自身,提高艺术创作质量,使高雅艺术从校园走向更广大的基层观众,吸引更多的新时代的年轻人。

  陈爱莲还将在演出前专门到北京大学举办讲座,结合自己的舞蹈创作与表演体会,与大学生共同探讨对高雅艺术的理解与欣赏,通过近距离的接触、沟通和交流,帮助年轻人更快更好地理解领会高雅艺术的魅力所在。

  传统文化保护迫在眉睫

  云南省剧协主席乔嘉瑞说,云南代表团今年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迫在眉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戏曲等传统文化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面临剧种减少、队伍流失的状况。因此,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力度,将会是本届文代会的一个热点话题。

  陕西代表常嗣新准备与其他代表共同讨论对民间文化的抢救问题,尤其是要培养人才,让抢救民间文化的事业后继有人。

  作代会热点

  广东作家作品受肯定

  记者了解到,在我国文学事业5年来取得的成就中,广东有几部作品受到了肯定与表扬。首先是吕雷、赵洪的长篇小说《大江沉重》被认为出色地描绘了风起云涌改革大潮中弄潮儿的身姿。杨黎光的《瘟疫,人类的影子》成为“非典”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的真实记录,令人感动、发人深省。魏微的《大老郑的女人》在世所习见的生活中捕捉到了时代变迁的身影,开掘出人性的温暖和美好,丰富了我们民族的情感世界。此外,鄢烈山作为担当着文学创作中坚力量的中年作家的代表,也以自己的新作展示着创作实力。

  在作品之外,广东作协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也颇受好评。

  文学评奖将增强权威

  记者了解到,此次大会特别强调,将进一步改进文学评奖工作,要“根据文学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索完善评奖公开性和群众性的程序,增强评奖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文学颁奖活动也将探索新的方式。此外,提高文学奖项的社会影响力也将成为今后5年的重点工作。

  中国作协还将以服务营造氛围,促产文学力作。记者获悉,接下来的5年,中国作协的服务对象将不仅仅是作协会员,作协“要把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延伸到非会员作家中,延伸到自由撰稿人群体中。”

  记者还了解到,在上个5年,中国作协共为320位作家及继承人解决著作权纠纷185起,追回和取得稿酬及赔偿款近138万元。接下来,中国作协将组建“中国作家法律中心”,加大维护作家合法权益的力度。

  拓展与西方名作家交流

  中国作协介绍,接下来的5年,中国作协将更加积极推动中外作家、中外文学之间的交流。之前的5年,中国作协已经派出81个代表团406位作家访问了30多个国家,并正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译介工程”,目前已经确定了首批译介作品,将分别推向俄罗斯、波兰、古巴等国。经过5年时间,100部代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成就的优秀文学作品将推向世界。

  在“走出去”的同时,中国文学依然要“拿进来”。接下来,中国作协将积极拓展与欧美等地的交流,西方名作家将会越来越多地来到中国。记者了解到,前一阵,在奥罕·帕慕克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作协就在土耳其驻中国大使馆举行了他的作品研讨会。

  艺术家做客《艺术人生》

  11月8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邀请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音协、中国美协、中国曲协、中国舞协、中国民协、中国摄协、中国书协、中国杂协、中国视协11个文艺家协会的主席、副主席、顾问和老中青艺术家共100多人,录制了专题片《百花争艳》。节目现场,各门类文艺家欢聚一堂,分享11个艺术门类在过去5年中的艺术成果,畅谈彼此对于人生和艺术的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展望未来文艺工作的设想。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朱军请各协会用一分钟时间来个即兴表演,叫《夸协会》,表现形式和表演人数不限。结果各个协会表演形式一应俱全,说、唱、舞、写、画、杂技令人目不暇接,让在场观众情绪沸腾,叫好声不断。然后11个文艺家协会的主席、副主席、顾问们分别带来了一件体现各艺术门类独特魅力和时代感的纪念品,讲述背后的动人故事。

  中国剧协主席尚长荣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近几年来坚持送欢乐下基层演出的情况,并兴致勃勃地表演了《廉吏于成龙》的片断。谈到自己的座右铭“做平常人,演不平常戏”时,尚长荣说,戏剧家要时刻把为人民服务牢记于心,中国剧协一定要带领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老百姓中间,进行公益演出。

  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大为带来了一本《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画册,送给现场观众,还向大家展示了一幅为庆祝中国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而特意创作的国画《和谐阳光百花芬芳》,表达了美术界对这次文代会的良好祝愿。

  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带来了刚刚在CCTV-3相声大赛中获得金奖和银奖的演员到现场表演了相声小段,并讲述了在中国曲协送欢笑下基层活动中的见闻和感受。刘兰芳说自己曾经见到过一位104岁的老人,老人当年在宁化亲自送过5位亲人参加红军,刘兰芳一行的演出为这位老人带来了莫大惊喜,老人送了一盏“红军灯”给中国曲协作纪念。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白庚胜刚一上台就拿出了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主持编纂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并告诉大家以冯骥才为代表的广大民间文艺家为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所付出的大量努力。他还讲述了冯骥才自己卖画筹资保护文化遗产的故事。

  中国摄协主席邵华带来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2006年初,中国文联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小分队赴九江地震灾区的途中。照片上那对青年正打算结婚时,他们的房屋和周围村庄都倒塌了,但他们依然怀着重建家园的希望,在防震帐篷里举行了婚礼。

  寄语广东

  都市文学走在全国前列

  前几天的北京还寒气袭人,这两日却暖意融融。因此,代表们相互见面,主要还是“问暖”,省略了“嘘寒”。记者获悉,中国作协代表大会代表总共有953名,分布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此外,此次大会为加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作家的联系和交流,还特邀了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作家嘉宾20名。记者在近千名作家忙于约见老朋友结识新朋友的间隙,采访了其中几位,“刺探”到了他们新近的创作计划和对广东文学的看法。

  何立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广东作家应有“静气”

  经济生活是当代社会的主流,广东处于主流生活的漩涡中心,有着很活跃的写作资源,但是缺少了一个作家应有的“静气”。希望广东作家能沉下心来,利用独特的写作资源优势,创作出更多反映社会现实的史诗般的鸿篇巨制。

  近年来,文学界不景气、文学被边缘化的提法层出不穷,以致最近有人更是一语道破天机似地说出了“文学死了!”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危言耸听了,文学虽然不会太兴盛,但它也绝不会死。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文学,但有一部分人还需要它,有需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人去满足这种需要。人类对文学的需求永远都不会死!

  文学被边缘化,与作家们闭门造车,创作与需要脱节有关,作家与文学共同疲软,能让读者兴奋起来的作品太少了,另一方面,读者的选择多元化了,文学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可以选择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新的休闲方式。现在文学担当的任务是满足一小部分人的一小部分需求。这方面,广东作家与生活贴得更近,有着先天的优势。

  东西(广西作协副主席):都市文学走在全国前列

  我是广东的兄弟朋友,早在1994年,广东省青年文学院面向全国招聘8名作家时,我就很荣幸地与余华等作家被选入,来到了广东,一直工作到1996年。现在我与广东的作家群联系也是非常密切,去年,我的长篇小说《后悔录》还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之“2005年度小说家”奖。现在我主要是忙着将获过首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改编成电视剧,年底前初稿就能出来,该剧已经确定由著名导演杨亚洲执导。

  由于与广东很近,在很多方面我与广东的作家都是相同的。在我看来,广东作家的目光和心灵都与现实贴得很紧,作品关注现实,特别是都市文学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广东文学界在理论上也很敏锐。我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是作品“要让读者的心灵产生化学反应”,在当前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文学圈和读者的阅读都会更加细化,文学作品会以各种面目出现,但文学绝不会消亡,“只要有心理活动存在,文学就不会死”。

  贺绍俊(沈阳师大文研所副所长):未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广东文学是充满生气的,但是就如同这里大的文化环境一样,也存在一种躁动不安的感觉。比如,不少作家都忙着做文学以外的事情,真正能够沉下心来,写出几年磨一剑的作品的作家太少了,这就导致广东在中国文坛一流的、处于前沿的作家和重头作品比较少。但是,广东作协这几年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不断地引进一些作家,率先在全国进行一系列的文艺政策的改革。也许,这些努力在半年或者一年内不见成效,但是未来一定会有所作为。

  陈村(上海市作协专业作家):盛可以写出了城市内心

  我对当代广东文学的印象不深。但是,我比较喜欢盛可以。我认为,盛可以写城市写出了一定水平。以前文学较多地写乡村,对于中国的城市不熟悉,而盛可以描写当下城市人生活的状态很敏锐,她的叙述很真实,并且有内心。

  刘醒龙(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广东青年女作家很出色

  我写完100多万字的长篇《圣天门口》以后,就休息了一段时间,写些短的东西,平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芳草》杂志的改版上。《芳草》改版后,效果很不错,我们每期推出的新人新作,都会被各家选刊转载,“田野文化”栏目专门写田野调查,写乡村文化,写民风民俗,写传统艺术,成了我们的一个品牌。不过由于这个栏目每次都是发几万字的长篇散文,这样就很难转载。明年第一期,我们准备在“田野文化”下再增一个子栏目“怀念”,用来发一些对出色却不被注意的作家的纪念文章。很多作家在新时期以来写出了重要作品,却慢慢被遗忘,当他们逝世的时候,更需要我们的怀念和发现。

  广东有一批很出色的青年作家,尤其是青年女作家。前几天我刚刚看过魏微的一个中篇,写得不错。另外,广东的青年文学评论可以独当一面,以前有谢有顺,现在又有了洪治纲。

  邱华栋(青年文学杂志社主编):青年作家视野要开阔

  我现在在写“城市中产阶级”系列,已经发了42篇,我想再写8篇,整齐50篇,就结束这一系列了。这些小说主要是用有点变形、异化的视角去写中产阶级、城市白领的家庭、婚姻、情感或日常生活。12月底,河南文艺出版社将把这50篇小说结成《玻璃社区》出版。

  像刘醒龙说的,广东有比较多的优秀青年作家和评论家,但可能整体氛围不是特别浓厚,尤其是大部分青年作家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去年,我曾经和广东一些青年作家聊起帕慕克,当时他们还不知道,今年这个人就获诺贝尔文学奖了。这可能跟广东的大环境有关,广东人是很务实的,大概交流这些文学的资讯就会比较少,北京这种活动就很多,今天大江健三郎来了,明天谁谁谁又来了。不过,这也跟个人的追求和努力有关,现在的资讯这么发达,完全可以了解各个大洲最杰出的作家都在干什么,他们都写出了什么样的东西。这种大视野的比较和追赶,对于写作至关重要。

  逸闻钩沉

  文代会逸事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

  舒绣文: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

  1949年5月,舒绣文从香港来到北平,不久就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莅临会场时,全场欢声雷动。舒绣文也沉浸在极大的欢乐和兴奋之中。

  “啊,你是舒绣文。”毛泽东一见到舒绣文时,就立刻认出她来了。

  毛泽东一边握着她的手,一边亲切地对她说:“舒绣文同志,你们文艺工作者,要到工农兵中去,要向工农兵学习,要为人民服务啊。”

  舒绣文一边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一边连连点头。

  巴金:“我是来学习的”

  1949年,巴金以巨大的政治热情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并真诚地表示要用自己的笔去努力反映新的伟大的时代。他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题为《我是来学习的》大会发言中说:“好些年来我一直是用笔写文章,我常常叹息我的作品软弱无力,我不断地诉苦说,我要放下我的笔。现在我发现确实有不少的人,他们不仅用笔,并且还用行动,用血,用生命完成他们的作品。那些作品鼓舞过无数的人,唤起他们去参加革命的事业,他们教育着而且还要不断地教育更多的青年的灵魂。”

  陈强:“南霸天”赢得多个“第一”

  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期间,周总理见到了陈强,亲切地对他说:“你的电影我看了,不差!不差!”陈强听了总理的鼓励话,连忙说:“不好。有人批评影片的声光不好,演员也不像工人阶级。”总理笑着说:“这是第一部嘛!条件不够嘛!将来会好的。你们不要忘记,工人阶级登上银幕,这是第一部,我看很好嘛!”总理的这番话,陈强一直念念不忘。

  全国解放后,陈强拍过十多部片子。为观众熟悉和喜爱的《白毛女》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第一部优秀影片奖;之后,他主演了我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在第一届电影百花奖中,他扮演《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第一个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奖;在亚非电影节,他又以《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这一角色的出色表演,为我国在国际电影节上赢得了第一个最佳男演员奖。

  作代会趣闻

  1953年,第二次全国作代会

  汪曾祺:我没给自己打过电话

  汪曾祺经常把林斤澜家的电话号码当作自己的号码给了人。有一回,一个学生打电话给汪曾祺,结果林斤澜在家里接到电话。林斤澜说,“我问这个电话号码是从哪里来的?对方说汪老告诉的,就在作代会上。我说汪老是不是在开玩笑?对方坚决地说:不,认真的,一个字一个字想出来的。过后我打电话问曾祺怎么回事,曾祺说他只记住一个号码。我问他自己家的记不记得?电话里断然回道:我没有给自己打过电话。”

  1985年,第四次全国作代会

  萧军:我是一个出土文物

  在第四次作代会上,萧军应邀上台,第一句话就是:“我叫萧军,是一个出土文物。”这句话包含了多少复杂感情:有辛酸,有无奈,有自豪,有幸福。

  第四次全国作代会选举产生了主席、副主席,冰心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大会,她嘱友人要及时告诉她选举结果。当选举结果一公布,友人就打电话给她,说:“巴老得票第一。”

  当友人回答她的仔细询问时,电话中突然传来冰心女儿吴青的声音:“不好了,娘心脏病犯了!快快,叫急救车……”幸好抢救及时,冰心安静地入睡了。

  专题采写:本报特派记者蒲荔子郭珊

  资料整理:见习记者李培实习生袁秀丽

  图:

  央视《艺术人生》镜头回放

  特别节目《百花争艳》开场。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白淑湘。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

  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